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对置活塞发动机波浪型进气导流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对置活塞发动机波浪型进气导流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4234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对置活塞发动机波浪型进气导流槽装置,包括缸套、进气口、导流槽、进气侧活塞、排气侧活塞;进气口打开后,通过所述导流槽一方面增加了小气口开度阶段流通面积,降低了因进气口出口处边界层分离导致的沿程损失,另一方面通过导流槽的导向作用形成所述进气旋流,加速对置活塞发动机直流扫气过程,实现提高对置活塞发动机进气充气效率及扫气效率的效果;同时,结合导流槽和燃烧室形状设计可以实现有效压缩比的调整,利于实现不同米勒深度的热力循环设计,进而提高发动机热效率;活塞位于上止点时,利用所述导流槽的导向作用形成挤流/逆挤流,提高其与排气侧活塞顶面包围的顶隙区域空气利用率,加速油气混合,进而提高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对置活塞发动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对置活塞发动机波浪型进气导流槽装置


技术介绍

1、对置活塞发动机换气过程通过气缸套上的进排气口实现,小气口开度时,进气通过缸套与活塞狭窄的缝隙进入缸内,在进气口出口处会产生明显的边界层分离,导致实际开启相位滞后,进气阻力大大增加。进气沿壁面进入缸内,这种条件下废气很难快速排出。为保证扫气效率,一般通过设计大倾角大收缩度的进气口以形成螺旋运动方式组织,还需要提高给气比并加大排气开启相位。

2、因此,改进进气初期的充气效率,可以从根源上改善对置活塞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提高充量系数和扫气效率。常见的优化方式,多集中在进排气口排列布置方式,通过改变气口径向倾角,加强涡流运动,但以牺牲充气效率为代价,往往得不偿失。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对置活塞发动机波浪型进气导流槽装置,能够通过导流槽一方面增加了小气口开度阶段流通面积,降低了因进气口出口处边界层分离导致的沿程损失,另一方面通过导流槽的导向作用形成所述进气旋流,加速对置活塞发动机直流扫气过程。以实现提高对置活塞发动机进气充气效率及扫气效率的技术效果。同时,结合导流槽和燃烧室形状设计可以实现有效压缩比的调整,利于实现不同米勒深度的热力循环设计,进而提高发动机热效率;活塞位于上止点时,利用所述导流槽的导向作用形成挤流/逆挤流,提高其与排气侧活塞顶面包围的顶隙区域空气利用率,加速油气混合,进而提高燃烧效率。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对置活塞发动机波浪型进气导流槽装置,包括缸套、进气口、导流槽、进气侧活塞和排气侧活塞,

4、所述进气口设置在缸套的侧壁上,所述进气侧活塞设置在缸套内部的一侧,所述排气侧活塞设置在缸套内的另一侧;

5、所述导流槽设置在进气侧活塞顶部;所述导流槽与燃烧室通过活塞弧脊连通。

6、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槽设有若干个,且若干的导流槽沿气缸中心线周向分布。

7、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槽形状为波浪型,外侧低内侧高。

8、进一步的,所述进气侧活塞和排气侧活塞均通过活塞气环与缸套配合。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槽外沿高于所述活塞气环的安装位置,保证缸内密封性。

9、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导流槽开口数量和开口方向一致,所述导流槽入口需要与所述进气口协同设计;所述进气口打开后,通过所述导流槽增加了小气口开度阶段进气流通面积,降低了进气口出口处边界层分离的沿程损失;通过所述导流槽的导向作用形成所述进气旋流,加速对置活塞发动机直流扫气过程;通过所述导流槽、所述燃烧室的形状设计,可以实现有效压缩比的调整。活塞位于上止点时,利用所述导流槽的导向作用活塞两侧形成挤流/逆挤流,提高其与所述排气侧活塞顶面包围的顶隙区域空气利用率,加速油气混合,进而提高燃烧效率。

1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进气导流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11、(1)本专利技术在进气初期,利用所述导流槽结构特点,增加了小气口开度阶段进气流通面积,降低了因进气口出口处边界层分离导致的沿程损失。

12、(2)本专利技术通过所述导流槽的导向作用形成所述进气旋流,加速对置活塞发动机直流扫气过程,提高发动机扫气效率。

13、(3)本专利技术利用所述导流槽、所述燃烧室的形状设计,可以实现有效压缩比的调整,利于实现不同米勒深度的热力循环设计,进而提高发动机热效率。

14、(4)本专利技术活塞位于上止点时,利用所述导流槽的导向作用活塞两侧形成挤流/逆挤流,提高其与排气侧活塞顶面包围的顶隙区域空气利用率,加速油气混合,进而提高燃烧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置活塞发动机波浪型进气导流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缸套、进气口、导流槽、进气侧活塞和排气侧活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置活塞发动机波浪型进气导流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设有若干个,且若干的导流槽沿气缸中心线周向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置活塞发动机波浪型进气导流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形状为波浪型,外侧低内侧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置活塞发动机波浪型进气导流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侧活塞和排气侧活塞均通过活塞气环与缸套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置活塞发动机波浪型进气导流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外沿高于所述活塞气环的安装位置,保证缸内密封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置活塞发动机波浪型进气导流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导流槽开口数量、开口方向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置活塞发动机波浪型进气导流槽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导流槽的导向作用形成所述进气旋流,加速对置活塞发动机直流扫气过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置活塞发动机波浪型进气导流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缸套、进气口、导流槽、进气侧活塞和排气侧活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置活塞发动机波浪型进气导流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设有若干个,且若干的导流槽沿气缸中心线周向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置活塞发动机波浪型进气导流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形状为波浪型,外侧低内侧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置活塞发动机波浪型进气导流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侧活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鹰李玉峰尹艳君孙勇车凯凯刘金龙朱伟青李耀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