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动冷却装置及轨道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3004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动冷却装置及轨道车辆,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制动冷却装置包括风缸、空气管路和喷嘴;风缸通过空气管路与喷嘴连接,用于存储气体,并通过空气管路传输气体至喷嘴;喷嘴设置于制动装置的摩擦面对向的空间,用于向摩擦面喷射气体。由此可知,上述方案在机车制动装置的摩擦面处设置了喷嘴,喷嘴喷射气体,能够在制动工况下对摩擦面表面进行强迫风冷,提高了制动盘或踏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从而提高了制动盘或踏面表面的散热性能,降低了制动盘或踏面的温度,减少了高温对摩擦制动的不良影响,提高了机车车辆制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动冷却装置及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1、目前,摩擦制动是机车车辆主要的安全制动方式。制动时通过摩擦将机车车辆动能转换为热能,并以热传导的方式在制动块和制动盘或轮对中扩散,最后通过对流换热和辐射散热传递到空气中。其中,对流换热为主要的散热方式。

2、由于目前机车车辆制动面温度降低主要依靠制动盘或踏面的自然对流风冷,因此,散热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对流换热系数。而对流换热系数的大小取决于空气的流动状态和物理性质、制动面温度及其几何形状。然而,空气的流速、温度等物理因素并不可控,这导致自然对流换热的制动散热方式效率不高,散热效果欠佳;长期将导致制动系统摩擦副的摩擦系数降低,影响行车安全。

3、鉴于上述问题,如何解决自然对流换热的制动散热方式效率不高,影响机车行车安全,是该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动冷却装置及轨道车辆,以解决自然对流换热的制动散热方式效率不高,影响机车行车安全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制动冷却装置,包括:风缸、空气管路和喷嘴;

3、所述风缸通过所述空气管路与所述喷嘴连接,用于存储气体,并通过所述空气管路传输所述气体至所述喷嘴;

4、所述喷嘴设置于制动装置的摩擦面对向的空间,用于向所述摩擦面喷射所述气体。

5、优选地,所述风缸包括:总风缸和工作风缸;

6、所述总风缸通过所述空气管路连接所述工作风缸,用于传输所述气体至所述工作风缸;

7、所述工作风缸通过所述空气管路连接所述喷嘴。

8、优选地,还包括:活塞阀;

9、所述活塞阀设置于所述工作风缸与所述喷嘴之间,用于控制所述工作风缸向所述喷嘴的所述气体的传输。

10、优选地,还包括:单向阀;

11、所述单向阀设置于所述总风缸与所述工作风缸之间,用于控制所述气体由所述总风缸向所述工作风缸传输。

12、优选地,还包括:控制装置和电磁阀;

13、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电磁阀通信连接,用于传输控制信号至所述电磁阀;

14、所述电磁阀设置于所述总风缸与所述活塞阀之间,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活塞阀的导通状态。

15、优选地,所述喷嘴的数量为多个。

16、优选地,所述喷嘴包括:扰流喷嘴、第一喷嘴、第二喷嘴、第三喷嘴和第四喷嘴;

17、所述扰流喷嘴设置于所述制动装置的制动盘的散热沟槽处;

18、所述第一喷嘴设置于所述制动装置的制动块上方的所述制动盘一侧的摩擦面处;

19、所述第二喷嘴设置于所述制动块下方的所述制动盘一侧的摩擦面处;

20、所述第三喷嘴设置于所述制动块上方的所述制动盘另一侧的摩擦面处;

21、所述第四喷嘴设置于所述制动块下方的所述制动盘另一侧的摩擦面处;

22、其中,所述制动装置为盘式制动装置。

23、优选地,所述喷嘴包括:第五喷嘴和第六喷嘴;

24、所述第五喷嘴设置于所述制动装置的制动块上方的摩擦面处;

25、所述第六喷嘴设置于所述制动装置的所述制动块下方的摩擦面处;

26、其中,所述制动装置为踏面制动装置。

27、优选地,还包括:制动器清洁装置;

28、所述制动器清洁装置设置于所述制动装置处,并通过所述空气管路与所述工作风缸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工作风缸传输的所述气体对所述制动装置进行清洁。

2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上述的制动冷却装置。

30、本技术所提供的制动冷却装置,包括风缸、空气管路和喷嘴;风缸通过空气管路与喷嘴连接,用于存储气体,并通过空气管路传输气体至喷嘴;喷嘴设置于制动装置的摩擦面对向的空间,用于向摩擦面喷射气体。由此可知,上述方案在机车制动装置的摩擦面处设置了喷嘴,喷嘴喷射气体,能够在制动工况下对摩擦面表面进行强迫风冷,提高了制动盘或踏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从而提高了制动盘或踏面表面的散热性能,降低了制动盘或踏面的温度,减少了高温对摩擦制动的不良影响,提高了机车车辆制动性能。

31、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效果同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缸(10)、空气管路(11)和喷嘴(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缸(10)包括:总风缸(100)和工作风缸(1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塞阀(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向阀(1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15)和电磁阀(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12)的数量为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12)包括:扰流喷嘴(120)、第一喷嘴(121)、第二喷嘴(122)、第三喷嘴(123)和第四喷嘴(12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12)包括:第五喷嘴和第六喷嘴;

9.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动器清洁装置(17);

10.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动冷却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缸(10)、空气管路(11)和喷嘴(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缸(10)包括:总风缸(100)和工作风缸(1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塞阀(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向阀(1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15)和电磁阀(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冷却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锦辉何小军吴朝东谢仕川易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