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状骨骨折复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2417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1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管状骨骨折复位装置,包括左持骨钳和右持骨钳;左持骨钳、右持骨钳均包括有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左持骨钳的第一钳体、第二钳体通过第一转轴连接,右持骨钳的第一钳体、第二钳体通过第二转轴连接,第一转轴连接有连接臂,第二转轴连接有连接筒,连接筒和连接筒通过万向连接机构连接;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柄部贯穿设置有夹持螺栓。本技术万向连接机构具有两个方向上的旋转自由度,使得左持骨钳和右持骨钳在分别夹持管状骨时,夹持角度更加随意,夹持管状骨进行复位时,也更加方便。本技术的万向连接机构可以形成杠杠支点,从而方便夹持管状骨进行转动复位,使得管状骨的复位更加高效,更加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状骨骨折复位装置


技术介绍

1、骨科手术通常需要借助骨科器械完成,在骨折的切开复位手术中,带锁持骨钳是常用的手术器械之一。对于长骨骨折手术中,通常需要纠正短缩移位,单纯的牵引难以达到复位的目的,必要时需要临时使用外固定架牵引。外固定架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对于周围骨质损伤较大。因此在进行骨科手术时,术者经常采用两把带锁持骨钳将断骨进行分离、复位,并通过钢板、螺钉等内固定物进行固定。例如在股骨骨折后,两侧断端会出现短缩移位,在进行解剖复位前需要首先纠正股骨的短缩,以初步复位,但是现有的方式主要通过带锁持骨钳对股骨两端进行夹持移动使其复位,由于大腿肌肉丰富、有力,这种方法存在复位效率低、复位不方便、费力等问题。因此针对前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初步复位效率更高、复位更加方便、更加省力的管状骨骨折复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初步复位效率更高、复位更加方便、更加省力的管状骨骨折复位装置。

2、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状骨骨折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持骨钳(1)和右持骨钳(2),所述左持骨钳(1)和右持骨钳(2)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骨骨折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均包括有夹持部(11)、柄部(12),所述夹持部(11)、柄部(12)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状骨骨折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11)呈弧形,所述夹持部(11)的弧形内侧设置有若干防滑钉(15),所述防滑钉(15)呈圆锥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骨骨折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螺栓(13)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夹持螺栓(13)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状骨骨折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持骨钳(1)和右持骨钳(2),所述左持骨钳(1)和右持骨钳(2)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骨骨折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均包括有夹持部(11)、柄部(12),所述夹持部(11)、柄部(12)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状骨骨折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11)呈弧形,所述夹持部(11)的弧形内侧设置有若干防滑钉(15),所述防滑钉(15)呈圆锥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骨骨折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螺栓(13)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夹持螺栓(13)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凸环,所述限位凸环将外螺纹分为左螺纹和右螺纹,所述左螺纹和右螺纹的旋向相反,所述夹持螺栓(13)的一端还固定有转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凯钟艺覃佳强宿玉玺陈凯代光明刘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