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收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1591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吸收塔,在吸收塔的下部设置装有SO2吸收液的下锥体,塔内烟道插入下锥体内的SO2吸收液中。下锥体侧壁上设置有两组溢流管,将下锥体内过多的浆液输送至循环池。下锥体底部设置排污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吸收塔下部设置SO2吸收液化区,使得烟道插入下锥体中并没入下锥体内的SO2吸收液中,可使从烟道进入的烧结烟气先进行鼓泡吸收后,未被吸收干净的SO2在上升过程中与喷淋雾化单元喷出的脱硫剂进行反应而被吸收,形成多重逆向吸收,脱硫效率较高;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下锥体通过设置溢流管,将超出一定液面的SO2吸收液排除到循环装置中,保持下锥体内的液体量,同时可以循环利用SO2吸收液,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收塔本技术涉及烧结烟气脱硫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鼓泡吸收的吸收士X现有烧结烟气脱硫方法主要有湿法、干法、半干法,其中,技术最成熟、实用业绩最 多、运行状况最稳定的为石灰-石膏湿法脱硫工艺,而在石灰-石膏湿法脱硫工艺中,通过 烧结烟气进入吸收塔与石灰浆液进行脱硫反应达到烧结烟气脱硫的目的,但是现有的吸收 塔设备吸收工艺形式单一,脱硫效果不彻底。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烧结烟气在塔内进行 多重脱硫的吸收塔,其具有脱硫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本技术提供的吸收塔,包括塔体、将烟气送入吸收塔内的塔内烟道、设于吸收 塔内上部的喷淋雾化单元,喷淋雾化单元喷出脱硫剂对从烟道出来的烟气进行脱硫;在吸 收塔的下部设置装有SO2吸收液的下锥体,所述的塔内烟道插入下锥体内的SO2吸收液中。其中,SO2吸收液为Ca(OH)20其中,所述的下锥体侧壁上设置有溢流管,将下锥体内过多的浆液输送至一循环直ο其中,所述的溢流管设有两组,每一组的构成是从下锥体上伸出两根管,两根管 再汇合成一根大管通至所述的循环装置,所述的循环装置为一循环池。其中,一组溢流管设置在下锥体的中部,另一组溢流管设置在下锥体的中部上方。其中,所述的下锥体底部设置排污管。其中,所述的喷淋雾化单元包括三层喷淋管,对脱硫剂浆液进行雾化喷出。其中,所述的塔内烟道通过烟道支撑梁固定在塔体内。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通过在吸收塔的下部设置S02吸收液化区,使得烟道插入设置在吸收 塔下部的液化区的下锥体中并没入下锥体内的S02吸收液中,可使从烟道进入的烧结烟气 先进行鼓泡吸收后,未被吸收干净的S02在上升过程中与喷淋雾化单元喷出的脱硫剂进行 反应而被吸收,形成多重逆向吸收,脱硫效率较高;另外本技术的下锥体通过设置溢流 管,将超出一定液面的S02吸收液排除到循环装置中,保持下锥体内的液体量,同时可以循 环利用S02吸收液,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 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吸收塔,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 效,说明如后。本技术提供的吸收塔,如图1所示,包括塔体1、设于塔体1内上部的喷淋雾 化单元14、冲洗模块(图未示)除雾模块15和塔内烟道11,所述喷淋雾化单元14、冲洗模 块(图未示)和除雾模块15从塔体1的上部由下而上依次设置;除雾模块15设置在塔体 1内的上部,用于除去脱硫后的烧结烟气中的湿气。冲洗模块设置在除雾模块下方,用于冲 洗除雾模块与喷淋雾化单元15。冲洗模块下方设置的喷淋雾化单元15,用于为脱硫剂进入 塔体1内提供通道,脱硫剂在塔体1进行喷淋雾化并吸收烧结烟气中的硫氧化物。塔体1下部设有吸收SO2的液化区,本技术中通过装有Ca(0H)2(即硝石灰) 的下锥体10实现,作为与烧结烟气中的硫氧化物进行反应的场所,并将反应后生成的亚硫 酸钙浆液贮存在其内,下锥体10顶部设置敞开,底部设有排污管9,排污管9可将下锥体10 底部生成的亚硫酸钙浆液排出,本实施例的下锥体10形状设置为锥体状,排污管9位于锥 体的底部;下锥体10侧壁设有溢流管7,溢流管7另一端伸出塔体1侧壁,可用于将塔体1 内多余的S02吸收浆液排出,维持下锥体10内的浆液的储存量,本实施例中设置上下两组 溢流管71、72。溢流管组一 71位于下锥体10靠上部分,从下锥体10上伸出两根管,两根管 再汇合成一根大管通至循环装置(图未示)中,本实施例中为一循环池循,将下锥体10内 过多的浆液输送至循环池;溢流管组二 72位于下锥体10中间部分,在溢流管组一 71的下 方,从下锥体10上伸出两根管,两根管再汇合成一根大管二通至循环池,将下锥体10内过 多的浆液输送至循环池。排污管9位于下锥体10的底端,与塔外排污管道相连,用于输送 下锥体10内经过反应生成的亚硫酸氢钙浆液至中间池。所述塔内烟道11 一端插入下锥体10内的浆液内,另一端伸出塔体1外,用作塔体 1外的烧结烟气进入下锥体10的通道,进入的烧结烟气与下锥体10中的Ca (OH) 2进行化学 反应,Ca(0H)2将烧结烟气中的硫氧化物进行吸收。本技术是将鼓泡吸收与喷淋雾化吸收同时进行的一体化设备,通过由塔内烟 道11进入塔体1内的烧结烟气与下锥体10中的Ca(OH)2进行鼓泡吸收工艺,同时烧结烟 气在塔体1内的上升过程中与喷淋雾化单元15喷淋雾化出的脱硫剂进行化学反应,达到双 重逆向吸收效果。本技术工作的具体过程为烧结烟气通过增压风机进入塔内烟道11 中,塔内烟道11 一端浸入到下锥体10内的Ca(OH)2浆液中,烧结烟气首先与下锥体10内 Ca(OH)2进行鼓泡吸收反应,生成亚硫酸钙,而少部分烧结烟气上升到塔体1上部;鼓泡吸 收反应的同时通过塔体1内的喷淋雾化单元14喷出的脱硫剂与上升的烧结烟气进行充分 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实现鼓泡吸收工艺与喷淋雾化吸收工艺的双重逆向吸收,烧结烟气在 塔体1内经过脱硫净化,再经除雾模块除去水雾后,最后从塔体1顶部的烟 8直接排入大 气中,减小对环境的污染;生成的亚硫酸钙浆液通过排污管9从塔体1的底部排出。本技术设置的装有SO2吸收液的下锥体10和喷淋管模块,可使从塔内烟道11 进入的烧结烟气同时进行鼓泡吸收与喷淋雾化吸收,形成多重逆向吸收,脱硫效率较高;除 雾模块可对脱硫后的烟气进行净化处理后排入大气中;排污管9将鼓泡吸收与喷淋雾化吸 收后生成的亚硫酸钙排出,实现塔内高效吸收的过程。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脱4硫效率高。所述的塔内烟道11通过烟道支撑装置6固定在塔体1内。喷淋雾化单元14的喷淋管通过支撑梁固定在塔体1内。除雾模块15通过支撑梁同定在塔体1内。在此说明书中,本技术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 做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技术的说明书和附 图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权利要求一种吸收塔,包括塔体、将烟气送入吸收塔内的塔内烟道、设于吸收塔内上部的喷淋雾化单元,喷淋雾化单元喷出脱硫剂对从烟道出来的烟气进行脱硫;其特征在于,在吸收塔的下部设置装有SO2吸收液的下锥体,所述的塔内烟道插入下锥体内的SO2吸收液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SO2吸收液为Ca(0H)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锥体侧壁上设置有溢流管,将下 锥体内过多的浆液输送至一循环装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管设有两组,每一组的构成 是从下锥体上伸出两根管,两根管再汇合成一根大管通至所述的循环装置,所述的循环装 置为一循环池。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一组溢流管设置在下锥体的中部,另一组 溢流管设置在下锥体的中部上方。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锥体底部设置排污管。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淋雾化单元包括三层喷淋管,对 脱硫剂浆液进行雾化喷出。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收塔,包括塔体、将烟气送入吸收塔内的塔内烟道、设于吸收塔内上部的喷淋雾化单元,喷淋雾化单元喷出脱硫剂对从烟道出来的烟气进行脱硫;其特征在于,在吸收塔的下部设置装有SO↓[2]吸收液的下锥体,所述的塔内烟道插入下锥体内的SO↓[2]吸收液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进明王红瑞刘正平武金波星晓东姚忠杨导利李三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蒂本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