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靶向亨尼帕病毒融合蛋白DIII区的广谱中和抗体及应用制造技术_技高网

靶向亨尼帕病毒融合蛋白DIII区的广谱中和抗体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1480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靶向亨尼帕病毒融合糖蛋白DIII区的单克隆抗体。所述抗体通过流式分选‑单细胞PCR技术筛选获得,由猴源可变区和人源恒定区组成,所述猴源可变区轻重链均具有独特的CDR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抗体靶向F三聚体蛋白的同一区域,显示出优异的抗原结合能力,与亨德拉病毒和尼帕病毒F蛋白具有纳摩尔或亚纳摩尔级别的高亲和力。所述抗体能有效识别膜表面展示的天然结构F蛋白;所述抗体能够有效中和多种亨尼帕病毒的假病毒;所述代表性抗体1D6的抗原结合片段与F三聚体的高分辨率复合物结构表明所述抗体作用于F蛋白DIII结构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所述抗亨尼帕病毒融合糖蛋白F的单克隆抗体在制备亨尼帕病毒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克隆抗体,属于多肽。


技术介绍

1、尼帕病毒(niv)和亨德拉病毒(hev)是副黏病毒科亨尼帕病毒(hnvs)属的负链单链rna病毒,可引起人类脑炎和呼吸道症状,致死率在50%–100%之间。亨尼帕病毒属还包括加纳病毒(ghv)、雪松病毒(cedv)及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墨江病毒(mojv)和琅琊病毒(layv)。亨尼帕病毒的自然宿主是果蝠,也可感染猪、马等家畜。人类主要通过与被感染动物或人的体液接触而感染。

2、目前,niv基因组序列分析确定了两个主要分支:m基因型和b基因型,其中m基因型包括马来西亚niv分离株(nivmy),b基因型包括孟加拉国niv分离株(nivbd)和印度niv分离株(nivi)。这三支毒株具有很高的同源性,nivbd分支的感染性和致病性明显高于nivmy分支。亨尼帕病毒宿主活动范围覆盖我国南方地区,且我国于近年来发现了两种新型亨尼帕病毒——墨江病毒和琅琊病毒,对我国生物安全产生潜在威胁。

3、亨尼帕病毒基因组长度约18 kb,由六个转录单位及3’和5’端的非翻译区组成,共编码6个结构蛋白,分别为核蛋白(nucleocapid protein)、磷蛋白(phosphoprotein)、膜蛋白(matrix protein)、融合糖蛋白(fusion protein)、附着糖蛋白(attachment protein)和聚合酶蛋白(large protein)。其中,p基因通过mrna编辑、鸟嘌呤核糖核苷酸插入、可变阅读框等方式额外编码v蛋白、w蛋白和c蛋白3个非结构蛋白。对人高度致命的亨德拉病毒和尼帕病毒(hnvs)入侵细胞由膜表面的附着糖蛋白(g)和融合糖蛋白(f)共同介导。g是以四聚形式存在的ii型膜蛋白,f为三聚形式的i型膜蛋白。g蛋白的头部结构域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肝配蛋白b2/b3受体结合后,向f蛋白传递触发信号,f蛋白由融合前构象转变为融合后构象,促使病毒与宿主膜融合。形成合胞体是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典型现象。

4、亨尼帕病毒的高危险性决定对其活病毒相关的操作需要限制在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4(bsl-4)中,这限制了疫苗和抗体的开发。目前,针对hnvs尚无批准的人用疫苗或治疗方法。疫苗和抗体的开发策略主要靶向g蛋白和f蛋白,迄今仅有g蛋白相关的vsv载体疫苗和mrna-1215疫苗进入临床i期试验。相关研究评估了一些广谱抗病毒小分子药物在动物体内针对亨尼帕病毒的治疗效果,均不太理想,仅有高剂量、持续给药10天以上才能实现较好保护。相比之下,抗体类药物有特异性强、安全性好的特点,在动物体内发挥了良好的保护效力,是治疗亨尼帕病毒病的理想选择。靶向g蛋白受体结合区的m102.4单抗能够有效保护雪貂、非洲绿猴,也被紧急应用于15名高风险暴露于hev或niv感染的个体。目前,m102.4抗体已完成i期临床。一株靶向hnvs f蛋白的鼠源抗体5b3,同样有效保护了致死剂量病毒攻击的动物。有限的抗体数量,再加上体外已分离出m102.4和5b3的逃逸突变株,强调了开发更多、更强效的广谱亨尼帕病毒候选抗体的技术需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抗亨尼帕病毒的广谱抗体。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抗亨尼帕病毒融合蛋白(在本专利技术中也称为f蛋白或者融合糖蛋白f)diii区的单克隆抗体,所述抗体重链可变区cdr1、cdr2和cdr3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cdr1、cdr2和cdr3区氨基酸序列分别如下述任一序列组合所示:

2、seq id no:1第26-33、51-58和97-115位和seq id no:3第26-33、51-53和90-100位,或

3、seq id no:5第26-34、52-59、98-117位和seq id no:7第26-34、52-54、91-100位,或

4、seq id no:9第26-33、51-58、97-115位和seq id no:11第26-33、51-53、90-100位,或

5、seq id no:13第26-33、51-58、97-116位和seq id no:15第27-32、50-52、89-97位,或

6、seq id no:17第26-34、52-59、98-115位和seq id no:19第26-33、51-53、90-100位,或

7、seq id no:21第26-34、52-59、98-117位和seq id no:23第26-34、52-54、91-100位,或

8、seq id no:25第28-35、53-59、98-118位和seq id no:27第26-33、51-53、90-100位。

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和抗体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下述任一序列组合所示:

10、seq id no:1和seq id no:3,在本专利技术中具有该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和抗体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的一个具体技术方案的抗体被命名为“1d6”,或

11、seq id no:5和seq id no:7,在本专利技术中具有该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和抗体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的一个具体技术方案的抗体被命名为“1g8”,或

12、seq id no:9和seq id no:11,在本专利技术中具有该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和抗体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的一个具体技术方案的抗体被命名为“5d4”,或

13、seq id no:13和seq id no:15,在本专利技术中具有该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和抗体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的一个具体技术方案的抗体被命名为“5d5”,或

14、seq id no:17和seq id no:19,在本专利技术中具有该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和抗体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的一个具体技术方案的抗体被命名为“5h1”,或

15、seq id no:21和seq id no:23,在本专利技术中具有该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和抗体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的一个具体技术方案的抗体被命名为“6e4”,或

16、seq id no:25和seq id no:27,在本专利技术中具有该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和抗体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的一个具体技术方案的抗体被命名为“6h7”。

17、在一个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重链恒定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9所示,所述抗体轻链恒定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1(kappa)或seq id no:33(lamda)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重链恒定区和抗体轻链恒定区均为人源的恒定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5d5抗体的轻链恒定区为kappa链,其余6株,即,1d6、1g8、5d4、5h1、6e4、6h7均为lamda链。

18、其次,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编码上述单克隆抗体重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靶向亨尼帕病毒融合蛋白DIII区的单克隆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重链可变区CDR1、CDR2和CDR3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CDR1、CDR2和CDR3区氨基酸序列分别如下述任一序列组合所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和抗体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下述任一序列组合所示: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重链恒定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9所示,所述抗体轻链恒定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1或SEQ ID NO:33所示。

4. 一种编码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单克隆抗体重链和轻链的多核苷酸,其特征在于,编码所述抗体的重链可变区的多核苷酸序列和编码所述抗体的轻链可变区的多核苷酸序列分别如下述任一序列组合所示: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核苷酸,其特征在于,编码所述抗体重链恒定区的多核苷酸的序列如SEQ ID NO:30所示,编码所述抗体轻链恒定区的多核苷酸的序列如SEQ ID NO:32或SEQ ID NO:34所示。

6.一种表达权利要求5所述编码单克隆抗体重链和轻链的多核苷酸的功能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功能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元件为线性表达框或哺乳动物表达载体。

8.一种含有权利要求7所述线性表达框或哺乳动物表达载体的宿主细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为HEK293T细胞或Expi 293F细胞。

10.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在制备亨尼帕病毒病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靶向亨尼帕病毒融合蛋白diii区的单克隆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重链可变区cdr1、cdr2和cdr3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cdr1、cdr2和cdr3区氨基酸序列分别如下述任一序列组合所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和抗体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如下述任一序列组合所示: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重链恒定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9所示,所述抗体轻链恒定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1或seq id no:33所示。

4. 一种编码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单克隆抗体重链和轻链的多核苷酸,其特征在于,编码所述抗体的重链可变区的多核苷酸序列和编码所述抗体的轻链可变区的多核苷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鹏飞于长明任怡刘子璇李建民迟象阳房婷张冠英孙冰洁陈郑珊陈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