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1325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5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缓冲装置,与制冷制热单元相配合,包括盖板、液体流通部和支架,液体流通部内开设有多个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多个第一槽部互相平行,多个第一槽部通过第二槽部依次首尾连接,盖板与液体流通部的顶面固定连接,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的开口侧与盖板靠近液体流通部的一侧贴合,使第一槽部、第二槽部及盖板之间形成流道,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在盖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占盖板靠近液体流通部的侧面面积的50%~60%,支架与液体流通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本技术的缓冲装置,与制冷制热单元配合使用,通过细胞液或试剂在流道中的流动,对其达到更好的预冷预热效果,减小放取细胞液或试剂时环境温度的波动,避免细胞的活率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细胞预处理,具体涉及一种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1、在细胞液的使用中,需要对细胞进行预冷或预热处理,一般都是通过培养箱或冰箱直接对细胞进行培养或磁珠孵育,培养箱及冰箱中的温度都是提前设定好的,细胞直接放进去,没有经过缓冲装置,使得环境温度波动较大,对细胞培养及磁珠孵育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影响,尤其是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的试剂及溶剂,若放取细胞液时环境温度的波动较大,会导致细胞的活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缓冲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放取细胞液时环境温度的波动较大,会导致细胞的活率降低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缓冲装置,与制冷制热单元相配合,包括盖板、液体流通部和支架,所述液体流通部内开设有多个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多个所述第一槽部互相平行,多个所述第一槽部通过所述第二槽部依次首尾连接,所述盖板与所述液体流通部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的开口侧与所述盖板靠近所述液体流通部的一侧贴合,使所述第一槽部、第二槽部及盖板之间形成流道,所述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在盖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占所述盖板靠近所述液体流通部的侧面面积的50%~60%,所述支架与所述液体流通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流道内用于流通细胞液或试剂。支架的设置能够防止注塑缩水和形变。

4、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面,所述流道的内径小于所述液体流通部的厚度。

5、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面,所述流道的内径为2~4mm。

6、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面,所述第一槽部的数量大于或等于14个。结合流道内径的设置、第一槽部的数量以及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在盖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占盖板靠近液体流通部的侧面面积的50%~60%,保证了细胞液或试剂流经流道之后,配合制冷或制热单元的使用,达到较好的细胞液或试剂预冷或预热效果。

7、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面,所述盖板靠近所述液体流通部的一侧设置有过渡膜件,所述过渡膜件用于连接所述盖板与液体流通部;所述制冷制热单元与所述盖板远离所述液体流通部的一侧贴合。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液体流通部及支架的材质均为塑料,盖板为铝板,由于铝板与塑料件之间直接粘接不牢,需要利用过渡膜件进行热合焊接将盖板焊接到液体流通部上,保证形成的流道的密闭性。同时,盖板的导热性能好,也能进一步保证热传递的稳定性。

8、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面,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垂直于所述流道。

9、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面,所述流道包括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进液管的底部与所述流道的进口端连接,所述出液管的底部与所述流道的出口端连接。实际使用时,细胞液或试剂从进液管远离流道的一端进入进液管中,并从流道的进口端流入流道中,经过在流道内的流动后,从流道的出口端流向出液管并进一步从出液管远离流道的一端流出,完成细胞液或试剂的预冷或预热。

10、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面,包括至少一个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支架远离所述液体流通部的一侧连接,所述凸台的内部具有型腔,所述型腔用于容纳所述进液管和/或出液管。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液管与出液管可以位于同一个凸台的型腔中,或者进液管与出液管分别位于不同的凸台的型腔中。

11、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面,所述液体流通部内还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与所述流道连通,所述通槽的一端与所述进口端或出口端连接,所述通槽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进液管或出液管。本技术中,通过设置通槽可以使得进液管与出液管位于同一水平方向上,进而使得进液管与出液管能够位于同一个凸台的型腔中,便于操作。在本技术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进液管与出液管也可以分别位于不同的水平方向。

12、具体地,在实际使用时,缓冲装置需要与制冷制热单元配合使用,即将缓冲装置的背板的外侧(远离液体流通部的一侧)与制冷制热单元贴合,再将需要进行预冷或预热的细胞液或试剂通过进液管流入流道中,由于背板的导热性能良好,保证了细胞液或试剂在流道中流通时热传递的稳定性,流道的设置使得细胞液或试剂与背板的接触面积及接触时间更充分,达到更好的预冷预热效果。此外,制冷制热单元的温度调节为4~40℃。

13、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面,所述第二槽部的形状为弧形。在本技术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槽部也可设置为其他形状。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技术的缓冲装置,与制冷制热单元配合使用,通过细胞液或试剂在流道中的流动,对其达到更好的预冷预热效果,减小放取细胞液或试剂时环境温度的波动,避免细胞的活率降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冲装置,与制冷制热单元相配合,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液体流通部和支架,所述液体流通部内开设有多个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多个所述第一槽部互相平行,多个所述第一槽部通过所述第二槽部依次首尾连接,所述盖板与所述液体流通部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的开口侧与所述盖板靠近所述液体流通部的一侧贴合,使所述第一槽部、第二槽部及盖板之间形成流道,所述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在盖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占所述盖板靠近所述液体流通部的侧面面积的50%~60%,所述支架与所述液体流通部的底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的内径小于所述液体流通部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的内径为2~4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部的数量大于或等于14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靠近所述液体流通部的一侧设置有过渡膜件,所述过渡膜件用于连接所述盖板与液体流通部;所述制冷制热单元与所述盖板远离所述液体流通部的一侧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垂直于所述流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包括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进液管的底部与所述流道的进口端连接,所述出液管的底部与所述流道的出口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支架远离所述液体流通部的一侧连接,所述凸台的内部具有型腔,所述型腔用于容纳所述进液管和/或出液管。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流通部内还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与所述流道连通,所述通槽的一端与所述进口端或出口端连接,所述通槽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进液管或出液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部的形状为弧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装置,与制冷制热单元相配合,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液体流通部和支架,所述液体流通部内开设有多个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多个所述第一槽部互相平行,多个所述第一槽部通过所述第二槽部依次首尾连接,所述盖板与所述液体流通部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的开口侧与所述盖板靠近所述液体流通部的一侧贴合,使所述第一槽部、第二槽部及盖板之间形成流道,所述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在盖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占所述盖板靠近所述液体流通部的侧面面积的50%~60%,所述支架与所述液体流通部的底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的内径小于所述液体流通部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的内径为2~4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部的数量大于或等于14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靠近所述液体流通部的一侧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迟深赵阳赵悦孟锐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欣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