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二极管侧光源及其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29505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侧光源,所述发光二极管侧光源包括发光二极管灯条结构、软性电路板和转接器。发光二极管灯条结构包括:印刷电路板和位于其上的发光二极管且印刷电路板上具有二结合孔。软性电路板上具有二开口对应所述二结合孔。转接器具有二结合栓对应所述二结合孔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亦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侧光源的组装方法,将软性电路板上二开口和印刷电路板上二结合孔对准后,转接器的二结合栓穿过二开口和二结合孔以固定结合软性电路板和印刷电路板,可简化组装的工时且强化印刷电路板及软性电路板的结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平面显示荧屏的侧光源,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平面显示荧屏 的发光二极管侧光源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液晶显示荧屏(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的应用随着其自身 技术的不 断进步而变得日益广泛。电信、互联网设备、测试/测量仪器、手持式数据管理设备、控制板 自动显示器、办公设备、笔记本电脑和电子游戏机等诸多领域的产品都是液晶显示荧屏一 展身手的舞台。按照发光类型来分,液晶显示荧屏背光源主要包括电激发光(EL)、冷阴极荧 光灯(CCFL)和发光二极管(LED)三种,在此三种背光源中,发光二极管因其具有较高的对 比度、较快的开机时间和较宽的色域,且无需电流转换器,并不含汞成分,从而成为广泛应 用于液晶显示荧屏的背光源。现行笔记本所使用的液晶显示荧屏,大部份选用发光二极管当作发光源,发光二 极管经由打件制程后,将成为可供背光模块使用的发光二极管灯条,将发光二极管灯条设 置于导光板的侧边上,即可产生面光源。而发光二极管灯条目前广泛使用二种类型,一种为 软性电路板设计,另一则为印刷电路板和软性电路板结合设计。前者是将发光二极管直接 打件于软性电路板上,后者则是将发光二极管打件于印刷电路板上,再将软性电路板上的 导线端(金手指)与印刷电路板的导线端(金手指)电性耦合,并以胶带固定。图1是绘 示习用发光二极管侧光源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印刷电路板10上具有发光二极管20,软 性电路板30绕折在印刷电路板10上,且其金手指(未绘示)与印刷电路板10上的金手指 (未绘示)电性耦合,并以胶带40固定。由于印刷电路板和软性电路板结合设计的成本较 低,所以被广泛使用。但是,以胶带固定虽可以加强结构强度,但这样的设计常因之后的受 力而在印刷电路板和软性电路板结合处产生剥离以及导线端(金手指)破损,而且组装工 序多且困难,软性电路板也会因绕折而产生的导线破损。
技术实现思路
据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侧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 极管侧光源包括发光二极管灯条结构、软性电路板和转接器。发光二极管灯条结构包括 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上具有二结合孔;以及至少一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印刷电路 板上。软性电路板上则具有二开口并是对应所述二结合孔设置。转接器具有一转接座和二 结合栓,二结合栓对应所述二结合孔设置于所述转接座上。其中,当所述二结合栓穿过所述 二开口和所述二结合孔以固定结合所述软性电路板和所述印刷电路板。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印刷电路板和软性电路板上分别具有第一导电接垫与第二导 电接垫。在所述印刷电路板和所述软性电路板以所述转接器结合后,所述第一导电垫与所 述第二导电垫典型耦合。导电垫一般是为金手指。二结合栓固定于转接座的一端为固定端,二另一端则为自由端,在结合栓的自由端具有一凸缘。在二结合栓之所述凸缘处的横剖面宽度较佳是略大于所述所述二开口和所 述二结合孔的宽度。所述凸缘至所述二结合栓的固定端的距离则略小于或等于所述印刷电 路板和软性电路板的厚度和。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侧光源的组装方法,包括提供一发光 二极管灯条结构,所述发光二极管灯条结构包括一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上具有二 结合孔;以及至少一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提供一软性电路板,所述软性电路 板上具有二开口对应所述二结合孔;提供一转接器,具有一转接座,二结合栓对应所述二结 合孔设置于所述转接座上;以及按压所述转接器使所述二结合栓穿过所述二开口和所述二 结合孔以固定结合所述软性电路板和所述印刷电路板。 在按压所述转接器使所述二结合栓穿过所述二开口和所述二结合孔的同时,电性 耦合所述印刷电路板和软性电路板上分别具有第一导电接垫与第二导电接垫,而且所述二 结合栓的自由端的凸缘略微形变后穿过所述二开口和所述二结合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应用前述发光二极管侧光源,组装非常简便,有效地降低 人力成本。而且,结合栓的自由端的凸缘至所述二结合栓的固定端的距离则略小于或等于 所述印刷电路板和软性电路板的厚度和,转接器可以有效地固定印刷电路板与软性电路 板,使两者间不会产生剥离。另外,软性电路板无需绕折印刷电路板,也不会产生的导线破 损的情形。附图说明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详 细说明如下图1是绘示习用发光二极管侧光源的示意图。图2是依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绘示的一种发光二极管侧光源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绘示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1’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应注意的是,下列说明提供不同的实施例,藉以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不同特征。下列描述 元件及配置的特定实施例是用以简化本专利技术说明,其仅作为示例说明,而非用以限制。此 夕卜,本专利技术说明可能在不同实施例重复编号及/或字母。此重复使用为简化及清楚的目的, 并非指定其在讨论的不同实施例及/或结构间的关系。图2是依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绘示的一种发光二极管侧光源的爆炸示意图。在本实施 例中,如图2所示,发光二极管侧光源包括印刷电路板100、发光二极管102、软性电路板106 和转接器118。发光二极管102为于印刷电路板100的一表面上,印刷电路板100在一端具 有结合孔104以及导电接垫120。在本实施例中,导电接垫120位於二结合孔104之间,仅 为例示说明而已,导电接垫120是要与软性电路板106上的导电接垫122对应设置的。请继续叁见图2,软性电路板106上具有二开口 108,开口 108的尺寸和两开口 108 间的距离均与印刷电路板100上结合孔104的尺寸和两结合孔104间的距离相当。转接器 118包括转接座110和固定於转接座110上的二结合栓116。结合栓116包括柱体112和 一自由端114,自由端114上具有凸缘115。二结合栓116的间距与印刷电路板100上结合孔104的及软性电路板106上具有二开口 108的间距距离相当。转接器118的材质一般是 为略有弹性的材料,例如塑胶。在发光二极管侧光源组装时,将软性电路板106上的开口 108与印刷电路板100 上的结合孔104对准,将转接器118的二结合栓116对应开口 108和结合孔104,按压转接 器118使二结合栓116穿过开口 108和结合孔104以固定结合软性电路板106和印刷电路 板 100。图3是绘示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1’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结合 栓116的自由端114的凸缘115的横截面积略大于结合孔104的宽度,结合栓116的自由 端114的凸缘115至结合栓116的固定端117的距离则约等于印刷电路板100和软性电路 板106的厚度和。在其他实施例中,结合栓116的自由端114的凸缘115至结合栓116的 固定端117(也就是转接座110的下表面)的距离可以略小于印刷电路板100和软性电路 板106的厚度和。凸缘115至固定端117的距离约等于或略小于印刷电路板100和软性电 路板106的厚度和,就可藉由凸缘115至固定端117 (也就是转接座110的下表面)夹制固 定印刷电路板100和软性电路板106。凸缘115至固定端117 (也就是转接座110的下表 面)间的夹制力也可确保图 2中所示导电接垫120和122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侧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侧光源包括:一发光二极管灯条结构,包括:一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上具有二结合孔;以及至少一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一软性电路板,所述软性电路板上具有二开口对应所述二结合孔;以及一转接器,具有一转接座,二结合栓对应所述二结合孔设置于所述转接座上,其中,当所述二结合栓穿过所述二开口和所述二结合孔以固定结合所述软性电路板和所述印刷电路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平蔡政旻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