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乘员约束装置及乘员约束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乘员约束装置及乘员约束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9455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3
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提高气囊垫的乘员约束性能的乘员约束装置。乘员约束装置(100)具备:气囊垫(112),其以规定的收纳形态收纳在座椅靠背(104)中;充气器(120);第一绑带(116a)及第二绑带(116b),其与气囊垫(112)的乘员(103)的相反侧相连接,收纳于从座椅靠背(104)内至座垫(106)内的范围内。第二绑带(116b)在膨胀展开的气囊垫(112)的乘员的相反侧,配置在第一绑带(116a)的后方的位置。在收纳形态的气囊垫(112)组装在框架(122)上的收纳状态下,第一绑带(116a)配置成位于比第二绑带(116b)更远离框架(122)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落座于车辆的座椅上的乘员进行约束的乘员约束装置和乘员约束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1、近年来的车辆上基本都标准配备了安全气囊装置。安全气囊装置是在发生车辆碰撞等紧急情况下进行动作的安全装置,利用通过气压膨胀展开的气囊垫来接住乘员并进行保护。安全气囊装置根据设置部位和用途有各种各样的种类。例如,在本申请人的专利文献1的乘员约束装置中,实施有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气囊垫从座椅的侧部向乘员的两侧膨胀展开。

2、在专利文献1的乘员约束装置中,设置有随着气囊垫的膨胀展开而扩展的绑带140。绑带140利用张力对气囊垫的移动进行限制,从而能够提高气囊垫的乘员约束性能。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039160号手册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2、专利文献1的乘员约束装置能够通过绑带适当地对气囊垫向远离乘员的方向、特别是左右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能够飞跃性地提高气囊垫的乘员约束性能。但是,这种乘员约束装置总是要求提高乘员约束性能。因此,本专利技术人等对专利文献1的技术的进一步改良进行了研究。

3、本专利技术鉴于这样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提高气囊垫的乘员约束性能的乘员约束装置及乘员约束装置的制造方法

4、解决问题的方法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乘员约束装置的代表性结构为,是一种对落座于车辆的座椅上的乘员进行约束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乘员约束装置具备:气囊垫,其为袋状且成为卷绕或折叠的规定的收纳形态,并组装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端侧的框架上,膨胀展开到落座的乘员的前方范围;充气器,其至少一部分插入至气囊垫并与该气囊垫一起组装在框架上;第一绑带及第二绑带,与气囊垫的乘员的相反侧相连接,收纳于从座椅靠背内到座垫内的范围内,第二绑带配置成在气囊垫膨胀展开时在气囊垫的相反侧的表面上位于第一绑带的后方的位置,在所述收纳形态的气囊垫组装于框架的状态下,第一绑带配置成位于比第二绑带更远离框架的位置。

6、根据上述结构,利用第一绑带及第二绑带从乘员的相反侧对气囊垫进行支撑,利用这些第一绑带及第二绑带的张力,能够实现气囊垫的乘员约束性能的提高。

7、当上述充气器组装在框架的宽度方向的外侧时,第一绑带也可以配置成位于第二绑带的宽度方向的外侧。

8、根据上述结构,也可以利用第一绑带及第二绑带的张力对气囊垫进行支撑,实现气囊垫的乘员约束性能的提高。

9、当上述充气器组装在框架的前端时,第一绑带也可以配置成位于第二绑带的前方的位置。

10、根据上述结构,也可以利用第一绑带及第二绑带的张力对气囊垫进行支撑,实现气囊垫的乘员约束性能的提高。

11、上述气囊垫也可以分别设置在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和另一侧。根据该结构,能够从左右两侧以较高的约束力对乘员进行保护。

12、上述收纳形态的气囊垫中,气囊垫中的第一绑带的前方的部分也可以向第一绑带的外侧折返。通过该结构,能够将气囊垫高效地收纳在座椅靠背内。

13、上述收纳形态的气囊垫中,气囊垫中的第一绑带的前方的部分也可以折入第一绑带的后方的部分的内部。根据该结构,也能够将气囊垫高效地收纳在座椅靠背内。

14、收纳形态的气囊垫中,气囊垫中的第二绑带和第一绑带之间的部分也可以折叠在第二绑带的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的外侧。

15、根据上述结构,也能够将气囊垫高效地收纳在座椅靠背内。另外,当通过气体的流入消除气囊垫的折叠时,在从气囊垫的第二绑带向前方的部分产生朝向乘员侧的动作。因此,能够实现气囊垫的乘员约束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16、上述收纳形态的气囊垫也可以在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上将第一绑带的全部或一部分与第二绑带相重叠。根据该结构,也能够将气囊垫高效地收纳在座椅靠背内。

17、上述收纳形态的气囊垫的第二绑带的前方的部分也可以折入至从第二绑带到后方的部分的内部。根据该结构,也能够将气囊垫高效地收纳在座椅靠背内。

18、上述第一绑带及第二绑带也可以可滑动地与气囊垫相连接。通过该结构,能够使气囊垫更顺畅地膨胀展开。

19、上述气囊垫也可以含有:主腔室,其在膨胀展开时从乘员的相反侧被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两者支撑;副腔室,其在膨胀展开时位于主腔室的乘员侧,从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观察与第一绑带相重叠。

20、上述结构的气囊垫由于前侧的厚度因副腔室而增加,所以能够膨胀展开到乘员的上半身的前方,也能够从前方对乘员进行约束。

21、上述气囊垫也可以具有将主腔室的面板和副腔室的面板相接合的缝制部。通过该结构,可以将副腔室配置成重叠在主腔室的前侧。

2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乘员约束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代表性结构为,其通过气囊垫对该落座于座椅的乘员进行约束,该气囊垫为袋状且成为卷绕或折叠的规定的收纳形态,并收纳在车辆的座椅的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端侧,且膨胀展开到落座于座椅的乘员的前方的范围,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收纳于从座椅靠背内至座垫内的范围内的第一绑带及第二绑带与气囊垫的乘员的相反侧相连接,此时,将第二绑带与气囊垫的第一绑带的后侧的部位相连接,通过连接,使第一绑带位于第二绑带的座椅靠背宽度方向的外侧的处理;将气囊垫中第二绑带和第一绑带之间的部分向第二绑带的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的外侧折叠的处理;将气囊垫中的第一绑带的前方的部分向第一绑带的外侧折返的处理,或者将前方的部分折入第一绑带的后方的部分的内部的处理;从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观察,将第一绑带的全部或一部分重叠在第二绑带上的处理;将气囊垫中的第二绑带的前方的部分,折入至从第二绑带到后方的部分的内部的处理。

23、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实现可以高效地收纳在座椅靠背中的气囊垫的收纳形态,同时能够实现利用第一绑带及第二绑带的张力的具有较高乘员约束性能的乘员约束装置。

24、专利技术效果

25、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可以进一步提高气囊垫的乘员约束性能的乘员约束装置及乘员约束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乘员约束装置,其对落座于车辆的座椅上的乘员进行约束,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

13.一种乘员约束装置的制造方法,其通过气囊垫对落座的乘员进行约束,该气囊垫为袋状且成为卷绕或折叠的规定的收纳形态,并收纳在车辆的座椅的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端侧,且膨胀展开到落座于该座椅的所述乘员的前方的范围,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乘员约束装置,其对落座于车辆的座椅上的乘员进行约束,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乘员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乘员约束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下彻也
申请(专利权)人: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