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8396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多个固持部和风扇。壳体包括多个侧壁和多个卡扣部,卡扣部设于其中一个侧壁。固持部分别安装于卡扣部,每一个固持部包括底座、定位柱和卡钩。定位柱从底座的顶部延伸,卡钩从底座的的侧部弯曲延伸。每一个底座包括定位块和一对固持臂。风扇包括框架。框架包括多个安装孔,安装孔分布于框架的周边并与卡扣部一一对应。组装后,定位柱分别穿过卡扣部并插入安装孔中,卡钩分别穿过卡扣部并扣住安装孔的孔缘,定位块嵌入卡扣部中,固持臂分别穿过卡扣部并抵靠卡扣部。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风扇直接固定于固持部,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均不需要额外的操作工具,从而简化了作业流程,降低了成本。(*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的风扇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通信产业的蓬勃发展,电子元件的运行速度越来越快,高频高速处理器 不断推出,但是高频高速运行使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也随之迅速增加,进一步使电子装置 内部温度越来越高。为了能够及时、快速排出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量,通常使用风扇辅助散 热并加快电子装置内部的空气流通。传统的风扇通过螺丝直接固定于电子装置的壳体中。 然而这种固定方式增加了风扇组装和拆卸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需提供提供一种风扇组装方便的电子装置。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多个固持部和风扇。壳体包括多个侧壁和多个卡扣部, 所述卡扣部设于其中一个侧壁。所述固持部分别安装于所述卡扣部,每一个固持部包括底 座、定位柱和卡钩。所述定位柱从所述底座的顶部延伸,所述卡钩从所述底座的的侧部弯曲 延伸。每一个底座包括定位块和一对固持臂。风扇包括框架。框架包括多个安装孔,所述 安装孔分布于所述框架的周边并与所述卡扣部一一对应。组装后,所述定位柱分别穿过所 述卡扣部并插入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卡钩分别穿过所述卡扣部并扣住所述安装孔的孔缘, 所述定位块嵌入所述卡扣部中,所述固持臂分别穿过所述卡扣部并抵靠所述卡扣部。优选地,每一个卡钩的末端设有倒钩,所述倒钩扣住对应安装孔的孔缘。优选地,每一个定位柱包括三个在圆周方向均勻分布且彼此相互分离的导向柱。优选地,每一个底座包括底板和本体,所述定位块和所述本体分别凸设于所述底 板的表面。优选地,每一个卡扣部包括凹陷,所述底板隐藏于所述凹陷中。优选地,每一个卡扣部还包括包括T形收容孔。优选地,所述收容孔包括定位孔,所述定位块嵌入所述定位孔中。优选地,每一个固持部还包括弹性筋条,所述弹性筋条凸设于所述本体的顶部边缘。优选地,所述固持臂分别从所述本体的顶部两侧向所述底板倾斜延伸,并与所述 本体形成一个锥形。优选地,所述卡扣部还包括凸台,所述固持臂分别抵靠所述凸台。本技术的风扇直接固定于所述固持部,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均不需要额外的 操作工具,从而简化了作业流程,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壳体的立体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固持部的立体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组装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电子装置100壳体10侧壁12收容空间14卡扣部16凸台160收容部162收容孔164凹陷166通孔167定位孔168散热孔18风扇30框架32出风口34安装孔36固持部50底座51底板511本体513固持臂515定位块517定位柱53卡钩55倒钩550弹性筋条5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2,揭示了本技术的电子装置100。电子装置100包括壳体 10、风扇30及多个固持部50。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100可以为计算机、机顶盒、服务 器等,但不局限于此。壳体10用于容纳电子元件(未图示),如电路板、中央处理器等,其包括多个侧壁 12和收容空间14。收容空间14由所述侧壁12围成,用于容纳所述电子元件。在本实施方 式中,壳体10大致为长方体。壳体10还包括多个卡扣部16和多个散热孔18。每一个卡扣部16包括凸台160和收容部162。收容部162包括收容孔164和凹陷166。所述凸台160分别从其中一个侧 壁12的外表面向内表面凸出,从而在所述侧壁12外表面的相应位置处形成凹陷166。组装 后,风扇30被所述凸台160支撑不与侧壁12直接接触。收容孔164为T形孔,位于凸台160的中央并与凹陷166连通。收容孔164包括 通孔167和定位孔168,定位孔168的直径小于通孔167的直径。所述散热孔18均勻分布于设有卡扣部16的侧壁12,用于散发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风扇30用于散发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并增加电子装置100内部的空气流通,其包 括框架32。框架32用于将风扇30固定于壳体10中,其设有出风口 34和多个安装孔36。 出风口 34位于框架32的底部并与所述散热孔18对应。所述安装孔36分布于框架32的 周边,并分别与所述卡扣部16 —一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孔36分布于框架32 的三个角落。请参照图3,所述固持部50用于将风扇30固定于壳体10中。每一个固持部50包 括底座51、定位柱53、卡钩55及弹性筋条57。底座51包括底板511、本体513、一对固持臂 515和定位块517。底板511为圆形,其直径大于收容孔164的最大直径并小于凹陷166的 直径。组装后,底板511完全隐藏于凹陷166中。本体513凸设于底板511的表面。所述固持臂515分别从本体513的顶部两侧向底板511倾斜延伸,并与本体513 形成一个锥形。每一个固持臂515具有弹性,用于防止固持部50脱离壳体10。定位块517为长方形,其凸设于底板511的表面。定位块517收容于壳体10的定 位孔168中,用于防止固持部50相对壳体10旋转。弹性筋条57凸设于本体513的顶部边缘,用于弹性支撑风扇30。定位柱53从底座51的顶部延伸,用于定位风扇30。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柱53 包括三个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在圆周方向均勻分布且彼此相互分离,从而定位柱53具有一 定的弹性。卡钩55从底座51的侧部弯曲延伸。卡钩55大致为L形或C形,其尾端设有倒钩 550。组装后,倒钩550扣住风扇30安装孔36的孔缘,以将风扇30固定于壳体10。请参照图4,组装时,所述固持部50的卡钩55、定位柱53、本体513、固持臂515及 弹性筋条57分别穿过壳体10的通孔167,并使定位柱53分别插入风扇30的安装孔36直 至安装孔36的底部抵靠弹性筋条57且卡钩55的倒钩550扣住安装孔36的孔缘,这样,风 扇30、固持部50及壳体10便组装为电子装置100。在此位置,风扇30的上方和下方分别 被卡钩55和弹性筋条57夹持并弹性支撑于固持部50上。定位块517嵌入定位孔168中, 所述固持臂515抵靠固持部50的凸台160,以将底座51固定于侧壁12的卡扣部16。拆卸 时,只需将所述倒钩550分别脱离所述安装孔36的孔缘,便可将风扇30从所述固持部50 中取出。换而言之,在风扇30的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均不需要额外的操作工具,从而简化了 作业流程,降低了成本。定位柱53具有一定的弹性且包括多个导向柱,从而在使用过程中,风扇30在水平 方向的振动被所述导向柱吸收。因风扇30安装孔36的底部抵靠弹性筋条57,从而在使用过程中,风扇30在垂直 方向的振动被弹性筋条57吸收。 因风扇30不与侧壁12直接接触,从而增加了风扇30与侧壁12之间的缓冲效果, 减少了噪音产生的可能性。权利要求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多个固持部和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多个侧壁和多个卡扣部,所述卡扣部设于其中一个侧壁;所述固持部分别安装于所述卡扣部,每一个固持部包括底座、定位柱和卡钩,所述定位柱从所述底座的顶部延伸,所述卡钩从所述底座的侧部弯曲延伸,每一个底座包括定位块和一对固持臂;及所述风扇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分布于所述框架的周边并与所述卡扣部一一对应;其中,所述定位柱分别穿过所述卡扣部并插入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卡钩分别穿过所述卡扣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多个固持部和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多个侧壁和多个卡扣部,所述卡扣部设于其中一个侧壁;  所述固持部分别安装于所述卡扣部,每一个固持部包括底座、定位柱和卡钩,所述定位柱从所述底座的顶部延伸,所述卡钩从所述底座的侧部弯曲延伸,每一个底座包括定位块和一对固持臂;及  所述风扇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分布于所述框架的周边并与所述卡扣部一一对应;  其中,所述定位柱分别穿过所述卡扣部并插入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卡钩分别穿过所述卡扣部并扣住所述安装孔的孔缘,所述定位块嵌入所述卡扣部中,所述固持臂穿过所述卡扣部并抵靠所述卡扣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宝坤
申请(专利权)人: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