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碳纤维预氧炉的送风风道均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碳纤维预氧炉的送风风道均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8209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碳纤维预氧炉的送风风道均风装置,在所述送风风道的出风方向依次排列设置有风机和均风装置,这样,通过风机使送风风道内的风运动起来吹入均风装置,能够使气流均匀吹入走丝区;风机的出口方向朝向均风装置,能够使风机的气流吹向均风装置。均风装置包括框架箱体,框架箱体内包括多出风腔,每个出风腔内安装有阀体装置,阀体装置依次贯穿框架箱体和预氧炉的炉体后连接有调节组件,可通过调节组件调节阀体装置的开合度,能够调节出风量,使风能够更加均匀的吹入走丝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碳纤维生产线上氧化炉设备的设计与制造,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预氧炉的送风风道均风装置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氧化炉由于工艺走丝区中存在分配器风腔结构,这些风腔结构在空间上是上下堆叠的,其作用是将来自风机的气流得到分配并送入的工作区内,但风机出口与这些风腔之间的风道受炉体限制等因素,设计的都十分紧凑,致使气流无法被均匀的分配的各个风腔,上中下层的风腔的风量差异较大,尤其是随着预氧炉炉型的不断大型化,这种现象更是严重。

2、气流分配的不均匀,容易造成纤维局部过氧化热量积聚,甚至造成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纤维热火。以及由于烟囱效应的存在给密封性能带来不利的影响,有可能造成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溢出,影响环境安全和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碳纤维预氧炉的送风风道均风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部分问题。

2、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纤维预氧炉的送风风道均风装置,设置在向预氧炉的走丝区吹风的送风风道内,在所述送风风道的出风方向依次排列设置有风机和均风装置;

3、其中,所述风机的出口方向朝向所述均风装置;

4、所述均风装置包括框架箱体,所述框架箱体内包括多个出风腔,每个所述出风腔内均安装有阀体装置,所述阀体装置依次贯穿所述框架箱体和所述预氧炉的炉体后连接有调节组件。

5、可选地,所述送风风道包括回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所述回风风道与所述出风风道通过隔墙隔离,所述隔墙上设有用于所述回风风道与所述出风风道相通的通孔,所述风机设置于出风风道内,所述风机的进风孔朝向所述通孔。

6、可选地,所述出风风道为l形状,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的一端,所述均风装置设置于出风风道的拐角处,且均风装置的进风口朝向风机的出口设置。

7、可选地,所述送风风道与所述走丝区通过通风孔连通,所述走丝区内设有分配器装置,所述分配器装置的进风孔的尺寸与所述通风孔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分配器装置的进风孔朝向所述送风风道设置,所述分配器的出风孔朝向所述走丝区设置。

8、可选地,所述分配器装置包括多个分配腔。

9、可选地,所述阀体装置的宽度小于所述出风腔的宽度,且每个所述阀体装置设置于每个所述出风腔远离出口的一端。

10、可选地,所述阀体装置为阀板,所述阀板的厚度在中间逐渐向两边减小。

11、可选地,所述阀体装置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框架箱体的内壁,另一端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依次贯穿所述框架箱体和所述预氧炉的炉体。

12、可选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相连接的旋钮、手柄杆件一和手柄杆件二,所述手柄杆件一和所述手柄杆件二均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

13、可选地,所述手柄杆件一与所述手柄杆件二之间设有阀叶开度指示板,所述手柄杆件二设有连接杆,所述阀叶开度指示板上开有滑槽,所述连接杆贯穿所述滑槽后贯穿所述手柄杆件一与所述旋钮连接。

14、可选地,所述阀叶开度指示板位于所述滑槽处设有角度尺。

15、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碳纤维预氧炉的送风风道均风装置,在所述送风风道的出风方向依次排列设置有风机和均风装置,这样,通过风机使送风风道内的风运动起来吹入均风装置,能够使气流均匀吹入走丝区;风机的出口方向朝向均风装置,能够使风机的气流吹向均风装置。均风装置包括框架箱体,框架箱体内包括多出风腔,每个出风腔内安装有阀体装置,阀体装置依次贯穿框架箱体和预氧炉的炉体后连接有调节组件,可通过调节组件调节阀体装置的开合度,能够调节出风量,使风能够更加均匀的吹入走丝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纤维预氧炉的送风风道均风装置,设置在向预氧炉的走丝区(02)吹风的送风风道(01)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送风风道(01)的出风方向依次排列设置有风机(1)和均风装置(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预氧炉的送风风道均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风道(01)包括回风风道(011)和出风风道(012),所述回风风道(011)与所述出风风道(012)通过隔墙(5)隔离,所述隔墙(5)上设有用于所述回风风道(011)与所述出风风道(012)相通的通孔,所述风机(1)设置于出风风道(012)内,所述风机(1)的进风孔朝向所述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纤维预氧炉的送风风道均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风道(012)为L形状,所述风机(1)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012)的一端,所述均风装置(2)设置于出风风道(012)的拐角处,且均风装置(2)的进风口朝向风机(1)的出口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预氧炉的送风风道均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风道(01)与所述走丝区(02)通过通风孔(013)连通,所述走丝区(02)内设有分配器装置(4),所述分配器装置(4)的进风孔的尺寸与所述通风孔(013)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分配器装置(4)的进风孔朝向所述送风风道(01)设置,所述分配器的出风孔朝向所述走丝区(02)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碳纤维预氧炉的送风风道均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器装置(4)包括多个分配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预氧炉的送风风道均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装置(22)的宽度小于所述出风腔的宽度,且每个所述阀体装置(22)设置于每个所述出风腔远离出口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预氧炉的送风风道均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装置(22)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框架箱体(21)的内壁,另一端设有连接轴(222),所述连接轴(222)依次贯穿所述框架箱体(21)和所述预氧炉的炉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碳纤维预氧炉的送风风道均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221)包括相连接的旋钮(221a)、手柄杆件一(221b)和手柄杆件二(221c),所述手柄杆件一(221b)和所述手柄杆件二(221c)均套设于所述连接轴(222)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碳纤维预氧炉的送风风道均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杆件一(221b)与所述手柄杆件二(221c)之间设有阀叶开度指示板(23),所述手柄杆件二(221c)设有连接杆,所述阀叶开度指示板(23)上开有滑槽(232),所述连接杆贯穿所述滑槽(232)后贯穿所述手柄杆件一(221b)与所述旋钮(221a)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碳纤维预氧炉的送风风道均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叶开度指示板(23)位于所述滑槽(232)处设有角度尺(23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预氧炉的送风风道均风装置,设置在向预氧炉的走丝区(02)吹风的送风风道(01)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送风风道(01)的出风方向依次排列设置有风机(1)和均风装置(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预氧炉的送风风道均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风道(01)包括回风风道(011)和出风风道(012),所述回风风道(011)与所述出风风道(012)通过隔墙(5)隔离,所述隔墙(5)上设有用于所述回风风道(011)与所述出风风道(012)相通的通孔,所述风机(1)设置于出风风道(012)内,所述风机(1)的进风孔朝向所述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纤维预氧炉的送风风道均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风道(012)为l形状,所述风机(1)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012)的一端,所述均风装置(2)设置于出风风道(012)的拐角处,且均风装置(2)的进风口朝向风机(1)的出口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预氧炉的送风风道均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风道(01)与所述走丝区(02)通过通风孔(013)连通,所述走丝区(02)内设有分配器装置(4),所述分配器装置(4)的进风孔的尺寸与所述通风孔(013)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分配器装置(4)的进风孔朝向所述送风风道(01)设置,所述分配器的出风孔朝向所述走丝区(02)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碳纤维预氧炉的送风风道均风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振峰傅建根周德明沈超群吴钟翔沈飞韩宝灯陈建林蒋斌斌于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精工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