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动力电池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_技高网

动力电池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7764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动力电池总成包括电池箱体,电池箱体具有容纳腔;电芯堆叠体设置于容纳腔内,电芯堆叠体包括多个沿厚度方向堆叠设置的电芯单元,电芯单元包括电芯本体和加热膜,加热膜沿电芯本体的周向将电芯本体包覆,以使加热膜形成电芯本体的蓝膜,加热膜内设置有电阻丝,以对电芯本体进行加热;其中,加热膜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配合结构,以使相邻两个加热膜通过配合结构串联。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加热膜沿电芯本体的周向将电芯本体包覆并形成电芯本体的蓝膜,可起到绝缘作用,同时增大加热膜与电芯接触面积,提高加热效率,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加热膜与电芯接触面积有限引起的加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1、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系统在遇到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工作效率低,所以需要采用加热膜对电池进行加热,以保证电池的自身温度可以达到正常充放电的水平。

2、目前,主流的电池加热的方式是加热效率高的加热膜,加热膜在电池包的现有布置方式分为布置在电芯底部与电芯侧面,两种布置方案加热膜与电芯接触面积有限,降低了加热膜加热效率。例如,将加热膜布置在电芯底面即加热膜粘贴在冷却板上板,电芯底部与加热膜中间涂导热结构胶,这种方式导致加热膜与冷却板不直接接触,加热膜与冷却板通过导热结构胶来传递热量,从而使热量损失导致加热效率低。并且电芯底部与加热膜接触面积较小也会导致加热效率低。又例如,加热膜布置在电芯侧面的方式与布置在电芯底部相比,虽然增大了加热膜与电芯的接触面积,但也只是给电芯单面加热。在电芯与电芯连接处还会出现干烧的风险,同时,由于电池包空间结构有限,加热膜连接处还需要连接出线位、线束以及加插件等,需要占用电池包布置空间,进一步限制加热膜的应用。

3、针对上述加热膜与电芯接触面积有限引起的加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加热膜与电芯接触面积有限引起的加热效率低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总成,包括:电池箱体,电池箱体具有容纳腔;电芯堆叠体,电芯堆叠体设置于容纳腔内,电芯堆叠体为至少一个,电芯堆叠体包括多个沿厚度方向堆叠设置的电芯单元,电芯单元包括电芯本体和加热膜,加热膜沿电芯本体的周向将电芯本体包覆,以使加热膜形成电芯本体的蓝膜,加热膜内设置有电阻丝,以对电芯本体进行加热;其中,加热膜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配合结构,以使相邻两个加热膜通过配合结构串联。

3、进一步地,电芯本体的周向包括两个电芯大面和两个电芯小面,两个电芯大面相对设置,两个电芯小面相对设置,电芯小面的宽度方向为电芯本体的厚度方向,电芯大面的长度方向为电芯本体的长度方向,加热膜包括第一加热膜和第二加热膜,第一加热膜包覆电芯大面,第二加热膜包覆电芯小面,电芯堆叠体中相邻两个第一加热膜上均设置有配合结构,以将同一电芯堆叠体中相邻的加热膜串联。

4、进一步地,电芯堆叠体为多个,多个电芯堆叠体并排设置,以形成第一组电芯堆叠体和第二组电芯堆叠体,其中,第一组电芯堆叠体和第二组电芯堆叠体串联设置,第一组电芯堆叠体和第二组电芯堆叠体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一个或多个电芯单元。

5、进一步地,多个电芯堆叠体的串联路径呈s形。

6、进一步地,第一组电芯堆叠体和第二组电芯堆叠体中均包括成对设置的电芯堆叠体,第一组电芯堆叠体与第二组电芯堆叠体交替地设置,第二组电芯堆叠体的第一端与第一组电芯堆叠体的第二端位于同侧,第二组电芯堆叠体的第二端与第一组电芯堆叠体的第一端位于同一侧,位于第一组电芯堆叠体中第一端处的两个电芯单元的相对设置的第二加热膜上均设置有配合结构,位于第一组电芯堆叠体中第二端处,且与第二组电芯堆叠体相邻的一个电芯单元的第二加热膜上设置有配合结构,第二组电芯堆叠体的第一端处与第一组电芯堆叠体的第二端相邻的一个电芯单元的第二加热膜上设置有配合结构,且第二组电芯堆叠体的第二端处的两个电芯单元的第二加热膜上均设置有配合结构。

7、进一步地,多个电芯堆叠体沿电芯单元的长度方向成对地排列设置,每一对相邻两个电芯堆叠体中,位于同一侧的电芯堆叠体中端部的电芯单元的第二加热膜上均设置有配合结构,以将相邻两个电芯堆叠体中的加热膜串联。

8、进一步地,电池箱体内,全部的加热膜均串联。

9、进一步地,配合结构包括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相邻两个加热膜的其中一个设置有第一配合部,另一个设置有第二配合部,相邻两个加热膜通过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配合连接。

10、进一步地,第一配合部为凸起结构,第二配合部为凹槽结构,两个相邻加热膜通过将凸起结构插入凹槽结构中串联连接。

11、进一步地,加热膜上设置有两个配合结构,两个配合结构具有距离地设置。

12、进一步地,加热膜上设置有两个配合结构,其中一个配合结构为第一配合部,另一个配合结构为第二配合部。

13、进一步地,动力电池总成还包括:冷却板,冷却板设置于容纳腔内,冷却板设置于电芯堆叠体的底部;进水管,进水管与电池箱体连接,且进水管的第一端与冷却板连通,进水管的第二端通过电池箱体上开设的进水口与外界储液设备连通;出水管,出水管与电池箱体连接,且出水管的第一端与冷却板连通,出水管的第二端通过电池箱体上开设的出水口与外界储液设备连通。

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具有动力电池总成,动力电池总成为上述的动力电池总成。

15、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加热膜沿电芯本体的周向将电芯本体包覆并形成电芯本体的蓝膜,可起到绝缘作用,同时增大加热膜与电芯接触面积,提高加热效率,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加热膜与电芯接触面积有限引起的加热效率低的问题,相邻两个加热膜通过配合结构串联,可减少电池包内部插件及线束,节省包内空间且提高电池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本体(3)的周向包括两个电芯大面和两个电芯小面,两个所述电芯大面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电芯小面相对设置,所述电芯小面的宽度方向为所述电芯本体(3)的厚度方向,所述电芯大面的长度方向为所述电芯本体(3)的长度方向,所述加热膜(1)包括第一加热膜(11)和第二加热膜(12),所述第一加热膜(11)包覆所述电芯大面,所述第二加热膜(12)包覆所述电芯小面,所述电芯堆叠体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加热膜(11)上均设置有所述配合结构(2),以将同一所述电芯堆叠体中相邻的所述加热膜(1)串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堆叠体为多个,多个所述电芯堆叠体并排设置,以形成第一组电芯堆叠体和第二组电芯堆叠体,其中,所述第一组电芯堆叠体和所述第二组电芯堆叠体串联设置,第一组电芯堆叠体和所述第二组电芯堆叠体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电芯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芯堆叠体的串联路径呈S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动力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电芯堆叠体和所述第二组电芯堆叠体中均包括成对设置的所述电芯堆叠体,所述第一组电芯堆叠体与所述第二组电芯堆叠体交替地设置,所述第二组电芯堆叠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组电芯堆叠体的第二端位于同侧,所述第二组电芯堆叠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组电芯堆叠体的第一端位于同一侧,位于所述第一组电芯堆叠体中第一端处的两个所述电芯单元的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二加热膜(12)上均设置有所述配合结构(2),位于所述第一组电芯堆叠体中第二端处,且与所述第二组电芯堆叠体相邻的一个所述电芯单元的所述第二加热膜(12)上设置有所述配合结构(2),所述第二组电芯堆叠体的第一端处与所述第一组电芯堆叠体的第二端相邻的一个所述电芯单元的所述第二加热膜(12)上设置有所述配合结构(2),且所述第二组电芯堆叠体的第二端处的两个所述电芯单元的所述第二加热膜(12)上均设置有所述配合结构(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芯堆叠体沿所述电芯单元的长度方向成对地排列设置,每一对相邻两个所述电芯堆叠体中,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电芯堆叠体中端部的所述电芯单元的所述第二加热膜(12)上均设置有所述配合结构(2),以将相邻两个所述电芯堆叠体中的所述加热膜(1)串联。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体(4)内,全部的所述加热膜(1)均串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结构(2)包括第一配合部(21)和第二配合部(22),相邻两个所述加热膜(1)的其中一个设置有所述第一配合部(21),另一个设置有所述第二配合部(22),相邻两个所述加热膜(1)通过所述第一配合部(21)、所述第二配合部(22)配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21)为凸起结构,所述第二配合部(22)为凹槽结构,两个相邻所述加热膜(1)通过将所述凸起结构插入所述凹槽结构中串联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膜(1)上设置有两个所述配合结构(2),两个所述配合结构(2)具有距离地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动力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膜(1)上设置有两个所述配合结构(2),其中一个所述配合结构(2)为所述第一配合部(21),另一个所述配合结构(2)为所述第二配合部(22)。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总成还包括:

13.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具有动力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总成为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总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本体(3)的周向包括两个电芯大面和两个电芯小面,两个所述电芯大面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电芯小面相对设置,所述电芯小面的宽度方向为所述电芯本体(3)的厚度方向,所述电芯大面的长度方向为所述电芯本体(3)的长度方向,所述加热膜(1)包括第一加热膜(11)和第二加热膜(12),所述第一加热膜(11)包覆所述电芯大面,所述第二加热膜(12)包覆所述电芯小面,所述电芯堆叠体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加热膜(11)上均设置有所述配合结构(2),以将同一所述电芯堆叠体中相邻的所述加热膜(1)串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堆叠体为多个,多个所述电芯堆叠体并排设置,以形成第一组电芯堆叠体和第二组电芯堆叠体,其中,所述第一组电芯堆叠体和所述第二组电芯堆叠体串联设置,第一组电芯堆叠体和所述第二组电芯堆叠体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电芯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芯堆叠体的串联路径呈s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动力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电芯堆叠体和所述第二组电芯堆叠体中均包括成对设置的所述电芯堆叠体,所述第一组电芯堆叠体与所述第二组电芯堆叠体交替地设置,所述第二组电芯堆叠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组电芯堆叠体的第二端位于同侧,所述第二组电芯堆叠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组电芯堆叠体的第一端位于同一侧,位于所述第一组电芯堆叠体中第一端处的两个所述电芯单元的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二加热膜(12)上均设置有所述配合结构(2),位于所述第一组电芯堆叠体中第二端处,且与所述第二组电芯堆叠体相邻的一个所述电芯单元的所述第二加热膜(12)上设置有所述配合结构(2),所述第二组电芯堆叠体的第一端处与所述第一组电芯堆叠体的第二端相邻的一个所述电芯单元的所述第二加热膜(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淑玲孙焕丽张占江曹云飞曹海月孙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