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板和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4002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3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冷板和电池包,所述液冷板,包括:进流区域、出流区域和分隔区域,所述分隔区域位于所述进流区域和所述出流区域之间,所述进流区域的入口侧和所述出流区域的出口侧均位于所述液冷板的一侧且通过所述分隔区域分隔开,所述进流区域的出口侧和所述出流区域的入口侧均位于所述液冷板的另一侧且连通;其中,所述进流区域的入口侧和出口侧之间、所述出流区域的入口侧和出口侧之间均连通有多个介质流道,且多个所述介质流道的流通长度设置为在沿远离所述分隔区域的方向上逐渐地减小。本技术的液冷板,可保证液冷板的各个位置处的冷却效果相对均衡,进而通过液冷板保证电池模组的均温性,提升电池包的安全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尤其是涉及一种液冷板和具有该液冷板的电池包。


技术介绍

1、储能电池模组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而电池模组本身散热速度很慢,因此随着热量的聚集电池模组会升温,当电池模组达到一定温度时,单体电池可能会出现冒烟、燃烧、爆炸等热失控现象,为解决此问题,主要方法是对电池模组及时散热,现有散热方式为风冷和液冷两种方式,风冷散热需要提前布局风道,且对电池模组散热均温性能比较差,当电池模组大电流充放电时,风冷已经无法满足散热要求。相关技术中液冷散热多采用液冷板,液冷板在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设置有多个流道,但由于多个流道散热效果不均,无法实现液冷板的各个位置的温度的相对均衡,存在冷却效果区域差异大,对电池模组的冷却效果较差,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液冷板,液冷板的各个区域的冷却均温性好,可对电池模组的各个位置均进行有效冷却。

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液冷板,包括:进流区域、出流区域和分隔区域,所述分隔区域位于所述进流区域和所述出流区域之间,所述进流区域的入口侧和所述出流区域的出口侧均位于所述液冷板的一侧且通过所述分隔区域分隔开,所述进流区域的出口侧和所述出流区域的入口侧均位于所述液冷板的另一侧且连通;其中,所述进流区域的入口侧和出口侧之间、所述出流区域的入口侧和出口侧之间均连通有多个介质流道,且多个所述介质流道的流通长度设置为在沿远离所述分隔区域的方向上逐渐地减小。

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液冷板,通过对液冷板的介质流道的长度进行改进,以使从进气区域到出流区域之间的各个流道内的冷却介质的流动行程相对均衡,同时利用液体在液冷板内的动压和静压的配合作用,使得各个介质流道中的冷却介质能够在液冷板上产生相对均匀的散热效果,进而可保证液冷板的各个位置处的冷却效果相对均衡,进而通过液冷板保证电池模组的均温性,提升电池包的安全可靠性。

4、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液冷板,所述进流区域的入口侧和出口侧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出流区域的入口侧和出口侧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递减流道,所述介质流道与对应的所述递减流道连通,且所述递减流道的宽度设置为在沿远离所述分隔区域的方向上逐渐地增大。

5、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液冷板,所述进流区域的入口侧和出口侧、所述出流区域的入口侧和出口侧均形成有递减流道。

6、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在所述递减流道处设有凹苞,所述凹苞设置为从所述液冷板的表面朝向所述递减流道内凹入。

7、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液冷板,所述凹苞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凹苞间隔开分布于所述递减流道处。

8、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液冷板,每个所述介质流道的端部均设有所述凹苞。

9、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液冷板,多个所述凹苞与对应的所述介质流道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在沿远离所述分隔区域的方向上逐渐地增大。

10、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液冷板,至少一个所述递减流道处的多个所述凹苞呈多排分布,且多排所述凹苞在沿所述介质流道的延伸方向上依次分布。

11、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在所述进流区域的入口侧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位于对应的递减流道的中部;所述液冷板在所述出流区域的出口侧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位于对应的递减流道的中部。

12、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拼接相连,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中的一个设有朝向另一个凸出的凸起结构以在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限定出所述介质流道。

13、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液冷板,至少一个所述凸起结构设有连通凹槽,且位于所述凸起结构两侧的介质流道通过所述连通凹槽连通。

14、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液冷板,在沿垂直于所述介质流道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结构的连通凹槽的至少部分错开设置。

15、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液冷板,所述凸起结构通过所述连通凹槽分隔为多段子凸起,且相邻两段所述子凸起中靠近所述进流区域的入口侧或所述出流区域的出口侧的一段的延伸长度大于等于另一段的延伸长度。

16、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液冷板,所述介质流道的宽度为l1,所述连通凹槽的宽度为l2;且满足:6mm≤l1≤33mm;和/或,1≤l2/l1≤2。

17、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电池包。

1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设置有电池模组和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液冷板,所述液冷板与所述电池模组贴合相连。

19、所述电池包和上述的液冷板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20、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流区域、出流区域和分隔区域,所述分隔区域位于所述进流区域和所述出流区域之间,所述进流区域的入口侧和所述出流区域的出口侧均位于所述液冷板的一侧且通过所述分隔区域分隔开,所述进流区域的出口侧和所述出流区域的入口侧均位于所述液冷板的另一侧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流区域的入口侧和出口侧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出流区域的入口侧和出口侧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递减流道,所述介质流道与对应的所述递减流道连通,且所述递减流道的宽度设置为在沿远离所述分隔区域的方向上逐渐地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流区域的入口侧和出口侧、所述出流区域的入口侧和出口侧均形成有递减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在所述递减流道处设有凹苞,所述凹苞设置为从所述液冷板的表面朝向所述递减流道内凹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苞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凹苞间隔开分布于所述递减流道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介质流道的端部均设有所述凹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凹苞与对应的所述介质流道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在沿远离所述分隔区域的方向上逐渐地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递减流道处的多个所述凹苞呈多排分布,且多排所述凹苞在沿所述介质流道的延伸方向上依次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在所述进流区域的入口侧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位于对应的递减流道的中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拼接相连,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中的一个设有朝向另一个凸出的凸起结构以在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限定出所述介质流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凸起结构设有连通凹槽,且位于所述凸起结构两侧的介质流道通过所述连通凹槽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在沿垂直于所述介质流道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结构的连通凹槽的至少部分错开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通过所述连通凹槽分隔为多段子凸起,且相邻两段所述子凸起中靠近所述进流区域的入口侧或所述出流区域的出口侧的一段的延伸长度大于等于另一段的延伸长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流道的宽度为L1,所述连通凹槽的宽度为L2;

15.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电池模组和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板,所述液冷板与所述电池模组贴合相连。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流区域、出流区域和分隔区域,所述分隔区域位于所述进流区域和所述出流区域之间,所述进流区域的入口侧和所述出流区域的出口侧均位于所述液冷板的一侧且通过所述分隔区域分隔开,所述进流区域的出口侧和所述出流区域的入口侧均位于所述液冷板的另一侧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流区域的入口侧和出口侧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出流区域的入口侧和出口侧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递减流道,所述介质流道与对应的所述递减流道连通,且所述递减流道的宽度设置为在沿远离所述分隔区域的方向上逐渐地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流区域的入口侧和出口侧、所述出流区域的入口侧和出口侧均形成有递减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在所述递减流道处设有凹苞,所述凹苞设置为从所述液冷板的表面朝向所述递减流道内凹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苞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凹苞间隔开分布于所述递减流道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介质流道的端部均设有所述凹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凹苞与对应的所述介质流道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在沿远离所述分隔区域的方向上逐渐地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先能阳贵波李善鹏尹雪芹尹小强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