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传递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3541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35
本申请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及车辆。动力传递装置包括:电机、控制器、齿轮组、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及差速器总成。电机包括电机轴,电机轴与齿轮组连接。齿轮组包括动力输出轴。第一制动器连接齿轮组的第一齿轮,第二制动器连接齿轮组的第二齿轮。差速器总成连接动力输出轴。动力传递装置在一挡模式与二挡模式之间切换,在一挡模式时,第一制动器工作,第二制动器不工作;在二挡模式时,第一制动器不工作,第二制动器工作;挡位模式切换时,电机通过控制器的控制进行调速。本申请动力传递装置换挡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调速,从而减小换挡过程中的换挡冲击,提升驾驶员的驾驶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能源日渐枯竭以及越来越严格的碳排放要求的前提下,传统的变速器正逐步转向混动和纯电动变速器。纯电动变速器通常采用固定速比的单挡式变速器,相对于两挡式变速器而言,单挡式变速器存在对电机要求较高、动力性不足且经济性差的问题。而采用两挡式变速器则会存在换挡过程中出现换挡冲击的问题,影响驾驶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换挡冲击的动力传递装置及车辆。

2、本申请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包括:电机、控制器、齿轮组、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及差速器总成;所述电机包括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与所述齿轮组连接,所述齿轮组包括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一制动器连接所述齿轮组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二制动器连接所述齿轮组的第二齿轮;所述差速器总成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在一挡模式与二挡模式之间切换,在所述一挡模式时,所述第一制动器工作,所述第二制动器不工作;在所述二挡模式时,所述第一制动器不工作,所述第二制动器工作;挡位模式切换时,所述电机通过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进行调速。

3、进一步地,所述齿轮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行星排与第二行星排,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所述第二齿轮,所述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行星排或所述第二行星排连接。

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与第一齿圈,所述第一太阳轮连接所述电机轴且能够与所述电机轴一起转动,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太阳轮及所述第一齿圈啮合,所述第一制动器与所述第一齿圈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与第二齿圈;所述第二齿圈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圈及所述第二太阳轮啮合,所述第二制动器与所述第二太阳轮连接。

6、进一步地,在所述一挡模式时,所述电机提供的动力经由所述电机轴、所述第一太阳轮、所述第一齿轮及所述动力输出轴传递至所述差速器总成。

7、进一步地,在所述二挡模式时,所述电机提供的动力经由所述电机轴、所述第一太阳轮、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圈及所述动力输出轴传递至所述差速器总成。

8、进一步地,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可切换至倒挡模式,在所述倒挡模式时,所述电机反转驱动,所述电机提供的动力经由所述电机轴、所述第一太阳轮、所述第一齿轮及所述动力输出轴传递至所述差速器总成。

9、进一步地,所述差速器总成包括差速器、限滑结构及第三齿圈;所述差速器与所述限滑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三齿圈;所述限滑结构连接所述差速器并与所述差速器同轴设置。

10、进一步地,还包括中间轴总成;所述中间轴总成包括中间轴及设置于所述中间轴两侧的第一从动轮与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二从动轮连接所述差速器总成。

11、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动力传递装置。

12、本申请动力传递装置换挡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调速,从而减小换挡过程中的换挡冲击,提升驾驶员的驾驶体验。

13、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说明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控制器、齿轮组、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及差速器总成;所述电机包括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与所述齿轮组连接,所述齿轮组包括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一制动器连接所述齿轮组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二制动器连接所述齿轮组的第二齿轮;所述差速器总成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在一挡模式与二挡模式之间切换,在所述一挡模式时,所述第一制动器工作,所述第二制动器不工作;在所述二挡模式时,所述第一制动器不工作,所述第二制动器工作;挡位模式切换时,所述电机通过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进行调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行星排与第二行星排,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所述第二齿轮,所述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行星排或所述第二行星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与第一齿圈,所述第一太阳轮连接所述电机轴且能够与所述电机轴一起转动,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太阳轮及所述第一齿圈啮合,所述第一制动器与所述第一齿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与第二齿圈;所述第二齿圈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圈及所述第二太阳轮啮合,所述第二制动器与所述第二太阳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挡模式时,所述电机提供的动力经由所述电机轴、所述第一太阳轮、所述第一齿轮及所述动力输出轴传递至所述差速器总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二挡模式时,所述电机提供的动力经由所述电机轴、所述第一太阳轮、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圈及所述动力输出轴传递至所述差速器总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可切换至倒挡模式,在所述倒挡模式时,所述电机反转驱动,所述电机提供的动力经由所述电机轴、所述第一太阳轮、所述第一齿轮及所述动力输出轴传递至所述差速器总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总成包括差速器、限滑结构及第三齿圈;所述差速器与所述限滑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三齿圈;所述限滑结构连接所述差速器并与所述差速器同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轴总成;所述中间轴总成包括中间轴及设置于所述中间轴两侧的第一从动轮与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连接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二从动轮连接所述差速器总成。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控制器、齿轮组、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及差速器总成;所述电机包括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与所述齿轮组连接,所述齿轮组包括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一制动器连接所述齿轮组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二制动器连接所述齿轮组的第二齿轮;所述差速器总成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在一挡模式与二挡模式之间切换,在所述一挡模式时,所述第一制动器工作,所述第二制动器不工作;在所述二挡模式时,所述第一制动器不工作,所述第二制动器工作;挡位模式切换时,所述电机通过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进行调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行星排与第二行星排,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所述第二齿轮,所述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行星排或所述第二行星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与第一齿圈,所述第一太阳轮连接所述电机轴且能够与所述电机轴一起转动,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太阳轮及所述第一齿圈啮合,所述第一制动器与所述第一齿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与第二齿圈;所述第二齿圈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圈及所述第二太阳轮啮合,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勇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星驱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