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分析减速箱在涉水工况下压差及温度变化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分析减速箱在涉水工况下压差及温度变化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23024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析减速箱在涉水工况下压差及温度变化方法,包括构建基本假设,根据减速箱在涉水下的工况,分析减速箱的涉水影响因子,并定义涉水影响因子的相关物理量;根据所述物理量计算每一时刻所述涉水影响因子的状态参数,并迭代计算涉水工况下所有时刻所述涉水影响因子的状态参数;对所有时刻所述涉水影响因子的状态参数进行变化趋势的图形绘制,并根据图形分析压差及温度变化。根据减速箱在涉水下的工况,将减速箱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减速器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作合理的简化,分析出减速箱的涉水影响因子,将涉水影响因子分为状态量和历程量,计算每一时刻涉水影响因子的状态参数,为减速器的参数设计和选型提供了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析减速箱的,具体涉及一种分析减速箱在涉水工况下压差及温度变化方法。


技术介绍

1、涉水工况是减速器在实际使用中较为常见的工况,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且其强制对流换热效率高的特点,在此工况下,在减速箱内外常出现较大的温度差与压差,而这种条件下对于通气阀与油封等关键密封部件提出了较高的性能要求,所以在减速器设计阶段就需要考虑评估通气阀、油封等是否可满足这种类似的极端工况。

2、因此如何分析计算出涉水工况下的压力及温度变化情况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析减速箱在涉水工况下压差及温度变化方法和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如何分析计算出涉水工况下的压力及温度变化情况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析减速箱在涉水工况下压差及温度变化方法,包括:

3、s1、构建基本假设,根据减速箱在涉水下的工况,分析减速箱的涉水影响因子,并定义所述涉水影响因子的相关物理量;

4、s2、根据所述物理量计算每一时刻所述涉水影响因子的状态参数,并迭代计算涉水工况下所有时刻所述涉水影响因子的状态参数;

5、s3、对所有时刻所述涉水影响因子的状态参数进行变化趋势的图形绘制,并根据所述图形分析压差及温度变化。

6、可选地,所述减速箱的涉水影响因子,包括:

7、减速箱壳体、齿轴、减速器腔体内部的润滑油和腔体内空气。

8、可选地,所述物理量,包括:p>

9、所述物理量包括环境量、状态量和历程量,所述环境量、状态量和历程量在初始状态下t0=0时刻时,所述环境量包括环境空气温度th、环境绝对气压ph、外部流体温度ts;

10、所述状态量包括减速箱壳体质量mk,润滑油质量mr、齿轴质量mc、减速箱壳体初始温度tk0、润滑油初始温度tr0、齿轴初始温度tc0、腔体初始空气质量mq0、腔体内空气初始温度tq0、腔体内空气初始压力pq0、减速箱壳体材料的比热容ck、润滑油的比热容cr、齿轴材料的比热容cc和腔体内空气的比热容cq;

11、所述历程量包括减速箱壳体传递给外部流体的热量δq(k-s)(0-0)=0、润滑油传递给减速箱壳体的热量δq(r-k)(0-0)=0、齿轴传递给润滑油的热量δq(c-r)(0-0)=0、腔体内空气传递给润滑油的热量δq(q-r)(0-0)=0和新进入的空气质量δmi(0-0)=0。

12、可选地,所述根据物理量计算每一时刻所述涉水影响因子的状态参数中,所述减速箱壳体的状态参数包括:

13、设在时间段δt内,所述减速箱壳体传递给外部流体的热量,其计算公式表示为:

14、δq(k-s)(0-1)=δt(tk0-ts)/r(k-s)

15、其中,r(k-s)表示减速箱壳体内外壁面热传递和减速箱壳体外壁面与外部流体强制对流作用的综合等效热阻;

16、设在时间段δt内,所述减速箱壳体损失的热量,其计算公式表示为:

17、δqk(0-1)=δq(k-s)(0-1)-δq(r-k)(0-0)

18、则当前时刻t1时,所述减速箱壳体的温度表示为:

19、tk1=tk0-δqk(0-1)/(mkck)

20、t1=t0+δt。

21、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物理量计算每一时刻所述涉水影响因子的状态参数中,所述润滑油的状态参数包括:

22、设在时间段δt内,所述润滑油传递给减速箱壳体的热量,其计算公式表示为:

23、δq(r-k)(0-1)=δt(tr0-tk0)/r(k-r)

24、其中,r(k-r)表示减速箱壳体内壁面与润滑油强制对流作用的等效热阻;

25、设在时间段δt内,所述润滑油损失的热量,其计算公式表示为:

26、δqr(0-1)=δq(r-k)(0-1)[δq(c-r)(0-0)+δq(q-r)(0-0)]

27、则当前时刻t1时,所述润滑油的温度表示为:

28、tr1=tr0-δqr(0-1)/(mrcr)

29、t1=t0+δt。

30、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物理量计算每一时刻所述涉水影响因子的状态参数中,所述齿轴的状态参数包括:

31、设在时间段δt内,所述齿轴传递给润滑油的热量,其计算公式表示为:

32、δq(c-r)(0-1)=δt(tc0-tr0)/r(c-r)

33、其中,r(c-r)表示所述齿轴内部热传递和齿轴表面与润滑油强制对流作用的综合等效热阻;

34、则当前时刻t1时,所述齿轴的温度表示为:

35、tc1=tc0-δq(c-r)(0-1)/(mccc)

36、t1=t0+δt。

37、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物理量量计算每一时刻所述涉水影响因子的状态参数中,所述腔体内空气的状态参数包括:

38、设所述腔体内空气的温度与所述润滑油相同时,则tr1=tq1,在时间段δt内,腔体内空气传递给润滑油的热量,其计算公式表示为:

39、δq(q-r)(0-1)=(tq0-tq1)mq0cq-(tq0-th)δmi(0-0)cq

40、则当前时刻t1时,所述腔体内的绝对压力表示为:

41、p1=mq0rtq0/mq

42、其中,r为腔体内空气常数,mq为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所述腔体内外压差表示为:

43、pgap1=ph-p1

44、并设在时间段δt内,腔体内吸入空气质量为:

45、δmi(0-1)=αpgap1δtph

46、其中,ph为环境空气密度,α为通气阀的流量与压力的系数;

47、则当前时刻t1时,所述腔体内空气总质量表示为:

48、mq1=mq0+δmi(0-1)

49、t1=t0+δt。

5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分析减速箱在涉水工况下压差及温度变化方法,包括:

51、定义模块,用于构建基本假设,根据减速箱在涉水下的工况,分析减速箱的涉水影响因子,并定义所述涉水影响因子的相关物理量;

52、迭代模块,根据所述物理量计算每一时刻所述涉水影响因子的状态参数,并迭代计算涉水工况下所有时刻所述涉水影响因子的状态参数;

53、分析模块,用于对所有时刻所述涉水影响因子的状态参数进行变化趋势的图形绘制,并根据所述图形分析压差及温度变化。

5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55、根据减速箱在涉水下的工况,将减速器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减速器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作合理的简化,分析出减速箱的涉水影响因子,将所述涉水影响因子主要分为状态量和历程量,设置合理的初始条件,通过计算每一时刻所述涉水影响因子的状态参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析减速箱在涉水工况下压差及温度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减速箱在涉水工况下压差及温度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箱的涉水影响因子,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析减速箱在涉水工况下压差及温度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量,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析减速箱在涉水工况下压差及温度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物理量计算每一时刻所述涉水影响因子的状态参数中,所述减速箱壳体的状态参数包括: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析减速箱在涉水工况下压差及温度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物理量计算每一时刻所述涉水影响因子的状态参数中,所述润滑油的状态参数包括: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析减速箱在涉水工况下压差及温度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物理量计算每一时刻所述涉水影响因子的状态参数中,所述齿轴的状态参数包括: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析减速箱在涉水工况下压差及温度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物理量计算每一时刻所述涉水影响因子的状态参数中,所述腔体内空气的状态参数包括:

8.一种分析减速箱在涉水工况下压差及温度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析减速箱在涉水工况下压差及温度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减速箱在涉水工况下压差及温度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箱的涉水影响因子,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析减速箱在涉水工况下压差及温度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量,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析减速箱在涉水工况下压差及温度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物理量计算每一时刻所述涉水影响因子的状态参数中,所述减速箱壳体的状态参数包括: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析减速箱在涉水工况下压差及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亚卓黎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御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