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盘及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2065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26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底盘及移动装置,涉及搬运装置技术领域,其中,所述底盘包括: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和轮桥;第一架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驱动轮安装部和第二驱动轮安装部;第二架体沿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于第一架体,轮桥沿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于第一架体,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水平延伸,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呈预设夹角;轮桥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轮安装部和第二转轮安装部,第一转轮安装部和第二转轮安装部分别位于第二转轴的两侧,第二架体上间隔设有第三转轮安装部和第四转轮安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搬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底盘及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1、移动装置一般也称移动机器人。移动装置一般由底盘、行走模块、传感器及控制器等组成。移动装置可依靠一定数量的转轮对其进行支撑,并依靠驱动轮驱动其移动和转向。

2、相关技术中的移动装置,一般不能允许货物有较大的偏载,否则移动装置容易出现走偏现象,严重时会发生倾覆现象。随着移动装置在物流仓储及搬运领域应用愈加广泛,移动装置所背负的货物亦呈现多样化趋势,如何提升移动装置的抗倾覆能力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底盘及移动装置,以解决如何提升移动装置的抗倾覆能力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底盘。

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底盘包括: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和轮桥;所述第一架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驱动轮安装部和第二驱动轮安装部;所述第二架体沿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架体,所述轮桥沿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架体,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均水平延伸,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呈预设夹角;所述轮桥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轮安装部和第二转轮安装部,所述第一转轮安装部和第二转轮安装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的两侧,所述第二架体上间隔设有第三转轮安装部和第四转轮安装部。

4、可选地,所述底盘还包括载荷施加组件;所述载荷施加组件包括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导杆和弹性件;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第一架体连接,所述第一支座设于所述第一转轴的靠近所述第二架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支座包括第一侧挡和第二侧挡,所述第一侧挡位于所述第二侧挡上方,所述导杆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挡连接,所述第一支座设有穿孔,所述导杆穿设于所述穿孔,所述第一支座位于所述第一侧挡和所述第二侧挡之间,所述弹性件穿设于所述导杆外,且夹于第一侧挡和所述第一支座之间。

5、可选地,所述导杆与所述穿孔的孔壁在朝向所述第一转轴的方向上具有间隙。

6、可选地,所述载荷施加组件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导杆外,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套筒外。

7、可选地,所述套筒的靠近所述第一支座的一端设有凸缘盘,所述弹性件的靠近所述第一支座的一端与所述凸缘盘抵接。

8、可选地,所述载荷施加组件还包括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垫片和所述第二垫片均套设于所述导杆外,所述第一垫片设于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一支座之间,所述第二垫片设于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第二侧挡之间。

9、可选地,所述底盘还包括第一限位器和第二限位器,所述第一限位器与所述第二限位器均设于所述轮桥,所述第一限位器与所述第二限位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器沿所述轮桥的第一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一架体间隔第一距离,所述第二限位器沿所述轮桥的第二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一架体间隔第二距离,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

10、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装置。

1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第一转轮、第二转轮、第三转轮、第四转轮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底盘,所述第一驱动轮设于所述第一驱动轮安装部,所述第二驱动轮设于所述第二驱动轮安装部,所述第一转轮设于所述第一转轮安装部,所述第二转轮设于所述第二转轮安装部,所述第三转轮设于所述第三转轮安装部,所述第四转轮设于所述第四转轮安装部。

12、可选地,所述移动装置还包括第一旋转驱动器和第二旋转驱动器;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和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分别设于所述底盘,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与所述第一驱动轮驱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与所述第二驱动轮驱动连接。

13、可选地,第一转轮、第二转轮、第三转轮、第四转轮均为万向轮。

14、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5、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轮安装部和第二驱动轮安装部分别用于设置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第一转轮安装部、第二转轮安装部、第三转轮安装部和第四转轮安装部分别用于设置第一转轮、第二转轮、第三转轮和第四转轮。这样,在配置有底盘的移动装置行驶于不平整的承载面的情况下,第二架体可相对第一架体绕第一转轴转动,轮桥可相对第一架体绕第二转轴转动,以使得配置有底盘的移动装置能够适应于各种形状的承载面。此外,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第三转轮和第四转轮可以对底盘起到支撑作用,可以提升移动装置的承受偏载的能力,以提升配置有底盘的移动装置的抗倾覆能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架体(110)、第二架体(120)和轮桥(1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还包括载荷施加组件(140);所述载荷施加组件(140)包括第一支座(141)、第二支座(142)、导杆(143)和弹性件(14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143)与所述穿孔的孔壁在朝向所述第一转轴(121)的方向上具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荷施加组件(140)还包括套筒(145),所述套筒(145)套设于所述导杆(143)外,所述弹性件(144)套设于所述套筒(145)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45)的靠近所述第一支座(141)的一端设有凸缘盘(1451),所述弹性件(144)的靠近所述第一支座(141)的一端与所述凸缘盘(1451)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荷施加组件(140)还包括第一垫片(146)和第二垫片(147),所述第一垫片(146)和所述第二垫片(147)均套设于所述导杆(143)外,所述第一垫片(146)设于所述弹性件(144)与所述第一支座(141)之间,所述第二垫片(147)设于所述第一支座(141)与所述第二侧挡(142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还包括第一限位器(132)和第二限位器(133),所述第一限位器(132)与所述第二限位器(133)均设于所述轮桥(130),所述第一限位器(132)与所述第二限位器(133)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转轴(131)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器(132)沿所述轮桥(130)的第一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一架体(110)间隔第一距离,所述第二限位器(133)沿所述轮桥(130)的第二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一架体(110)间隔第二距离,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

8.一种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驱动轮(210)、第二驱动轮(220)、第一转轮(230)、第二转轮(240)、第三转轮(250)、第四转轮(260)和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底盘,所述第一驱动轮(210)设于所述第一驱动轮安装部,所述第二驱动轮(220)设于所述第二驱动轮安装部,所述第一转轮(230)设于所述第一转轮安装部,所述第二转轮(240)设于所述第二转轮安装部,所述第三转轮(250)设于所述第三转轮安装部,所述第四转轮(260)设于所述第四转轮安装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还包括第一旋转驱动器(310)和第二旋转驱动器(320);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310)和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320)分别设于所述底盘,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310)与所述第一驱动轮(210)驱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320)与所述第二驱动轮(220)驱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转轮(230)、第二转轮(240)、第三转轮(250)、第四转轮(260)均为万向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架体(110)、第二架体(120)和轮桥(1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还包括载荷施加组件(140);所述载荷施加组件(140)包括第一支座(141)、第二支座(142)、导杆(143)和弹性件(14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143)与所述穿孔的孔壁在朝向所述第一转轴(121)的方向上具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荷施加组件(140)还包括套筒(145),所述套筒(145)套设于所述导杆(143)外,所述弹性件(144)套设于所述套筒(145)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45)的靠近所述第一支座(141)的一端设有凸缘盘(1451),所述弹性件(144)的靠近所述第一支座(141)的一端与所述凸缘盘(1451)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荷施加组件(140)还包括第一垫片(146)和第二垫片(147),所述第一垫片(146)和所述第二垫片(147)均套设于所述导杆(143)外,所述第一垫片(146)设于所述弹性件(144)与所述第一支座(141)之间,所述第二垫片(147)设于所述第一支座(141)与所述第二侧挡(142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还包括第一限位器(132)和第二限位器(133),所述第一限位器(132)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华栋胡扩白寒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海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