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瑞清专利>正文

自动脱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1210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脱模装置,包括动模,动模上部设有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上套设有旋转支架,旋转支架的一侧壁上装设有第一组模芯,旋转支架的另一侧壁上装设有第二组模芯,旋转支架的一端装设有第一导柱,旋转支架的另一端装设有第二导柱,第一导柱、第二导柱的一端及第一组模芯上套设有第一推板,第一导柱、第二导柱的一端及第二组模芯上套设有第二推板,动模一边的顶部装设有第一驱动装置,动模另一边的顶部装设有第二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一推板、第二推板传动连接,动模上还装设有一伸缩式转轴,该伸缩式转轴的上端与旋转支架固定连接。整个脱模过程自动完成,无需人工操作,能有效提高产品的生产率、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注塑机的自动脱模装置,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注塑 机将产品注塑成型后进行自动脱模的自动脱模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用于生产全包围中空产品的在摸具里面成型后,采用半自动操作,即在产品 成型后先通过顶出装置将模芯中顶出一段,再用人工将模芯上的产品取出,由于需要采用 人工进行操作,造成生产率低,且在人工取出产品的过程中容易导致产品损坏,降低了产品 的合格率,此外传统用于生产筒状产品的注塑机采用单一模芯进行生产,也是造成生产率 低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模具进行改进,以提高产品的生产率、合格率,更好地 满足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能自动脱模, 并能有效提高产品的生产率、合格率的自动脱模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自动脱模装置,包括动 模,还包括设置在动模上部的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上套设有 旋转支架,该旋转支架的一侧壁上装设有第一组模芯,该旋转支架的另一侧壁上装设有第 二组模芯,旋转支架的一端装设有第一导柱,旋转支架的另一端装设有第二导柱,所述第一 导柱、第二导柱的一端及第一组模芯上套设有第一推板,所述第一导柱、第二导柱的一端及 第二组模芯上套设有第二推板,动模一边的顶部装设有第一驱动装置,动模另一边的顶部 装设有第二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一推板、第二推板传动连接,所述 动模上还装设有一伸缩式转轴,该伸缩式转轴的上端与旋转支架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动脱模装置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动模上部的第一定位柱、第二 定位柱,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上套设有旋转支架,该旋转支架的一侧壁上装设有第一组 模芯,该旋转支架的另一侧壁上装设有第二组模芯,旋转支架的一端装设有第一导柱,旋转 支架的另一端装设有第二导柱,所述第一导柱、第二导柱的一端及第一组模芯上套设有第 一推板,所述第一导柱、第二导柱的一端及第二组模芯上套设有第二推板,动模一边的顶部 装设有第一驱动装置,动模另一边的顶部装设有第二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 置与第一推板、第二推板传动连接,所述动模上还装设有一伸缩式转轴,该伸缩式转轴的上 端与旋转支架固定连接,当模芯上的产品成型后,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推动第一推 板向下运动,使第一组模芯上的产品自动脱落,第一组模芯上的产品自动脱落后,第一推板 在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 装置拉动下复位,伸缩式转轴将旋转支架顶出并旋转180度后, 伸缩式转轴缩回将旋转支架定位在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上,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 置推动第二推板向下运动,使第二组模芯上的产品自动脱落,第二推板在第一驱动装置、第 二驱动装置拉动下复位,从而使整个脱模过程自动完成,无需人工操作,能有效提高产品的生产率、合格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动脱模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动脱模装置未装设动模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自动脱模装置装设有动模的立体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自动脱模装置装设有动模并由伸缩式转轴顶出并 进行旋转的立体结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动脱模装置未装设动模的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所述的自动脱模装置装设有动模的立体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本专利技术所述自动脱模装置的最佳实例,并不因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参照图1、图2、图3,提供一种自动脱模装置,包括动模1,还包括设置在 动模1上部的第一定位柱2、第二定位柱3,第一定位柱2、第二定位柱3上套设有旋转支架 4,该旋转支架4的一侧壁上装设有第一组模芯5,该旋转支架4的另一侧壁上装设有第二组 模芯6,旋转支架4的一端装设有第一导柱7,旋转支架4的另一端装设有第二导柱8,所述 第一导柱7、第二导柱8的一端及第一组模芯5上套设有第一推板9,所述第一导柱7、第二 导柱8的一端及第二组模芯6上套设有第二推板10,动模1 一边的顶部装设有第一驱动装 置11,动模1另一边的顶部装设有第二驱动装置12,第一驱动装置11、第二驱动装置12与 第一推板9、第二推板10传动连接,所述动模1上还装设有一伸缩式转轴13,该伸缩式转轴 13的上端与旋转支架4固定连接。还包括一推板防脱装置14,该推板防脱装置14防止第一推板9、第二推板10运动 时从第一导柱7、第二导柱8上滑落,所述推板防脱装置14还包括装设在第一导柱7端部的 第一挡块15、第二挡块16,装设在第二导柱8端部的第三挡块17、第四挡块18,装设在第一 推板9 一端的第一固定杆19,装设在第二推板10 —端的第二固定杆20,设置在旋转支架4 上的第一弹簧21构成,该第一弹簧21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杆19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 固定杆20固定连接,装设在第一推板9另一端的第三固定杆22,装设在第二推板10另一端 的第四固定杆23,设置在旋转支架4上的第二弹簧24构成,该第二弹簧24的一端与第三固 定杆22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第四固定杆2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1、第二驱动装置12是驱动气缸或油压缸,该驱动气缸装设有 顶出块29,顶出块29开设有与第一推板9、第二推板10两端相适应的卡槽。当模芯上的产品成型后,第一驱动装置11、第二驱动装置12推动第一推板9向下 运动,使第一组模芯5上的产品自动脱落,第一组模芯5上的产品自动脱落后,第一推板9 在第一驱动装置11、第二驱动装置12拉动下复位,伸缩式转轴13将旋转支架4顶出并旋 转180度后,伸缩式转轴13缩回将旋转支架4定位在第一定位柱2、第二定位柱3上,第一 驱动装置11、第二驱动装置12推动第二推板10向下运动,使第二组模芯6上的产品自动脱 落,第二推板10在第一驱动装置11、第二驱动装置12拉动下复位,从而使整个脱模过程自 动完成,无需人工操作,能有效提高产品的生产率、合格率。实施例二,参照图4、图5,所述推板防脱装置14还可采用以下结构来实现,包括装 设在第一导柱7端部的第一挡块15、第二挡块16,装设在第二导柱8端部的第三挡块17、第 四挡块18,装设在第一推板9 一端与第一挡块15之间的第一导柱7上的第三弹簧25,装设 在第二推板10 —端与第二挡块16之间的第一导柱7上的第四弹簧26,装设在第一 推板9 另一端与第三挡块17之间的第二导柱8上的第五弹簧27,装设在第二推板10另一端与第 四挡块18之间的第二导柱8上的第六弹簧28。上述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 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 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自动脱模装置,包括动模(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动模(1)上部的第一定位柱(2)、第二定位柱(3),第一定位柱(2)、第二定位柱(3)上套设有旋转支架(4),该旋转支架(4)的一侧壁上装设有第一组模芯(5),该旋转支架(4)的另一侧壁上装设有第二组模芯(6),旋转支架(4)的一端装设有第一导柱(7),旋转支架(4)的另一端装设有第二导柱(8),所述第一导柱(7)、第二导柱(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脱模装置,包括动模(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动模(1)上部的第一定位柱(2)、第二定位柱(3),第一定位柱(2)、第二定位柱(3)上套设有旋转支架(4),该旋转支架(4)的一侧壁上装设有第一组模芯(5),该旋转支架(4)的另一侧壁上装设有第二组模芯(6),旋转支架(4)的一端装设有第一导柱(7),旋转支架(4)的另一端装设有第二导柱(8),所述第一导柱(7)、第二导柱(8)的一端及第一组模芯(5)上套设有第一推板(9),所述第一导柱(7)、第二导柱(8)的一端及第二组模芯(6)上套设有第二推板(10),动模(1)一边的顶部装设有第一驱动装置(11),动模(1)另一边的顶部装设有第二驱动装置(12),第一驱动装置(11)、第二驱动装置(12)与第一推板(9)、第二推板(10)传动连接,所述动模(1)上还装设有一伸缩式转轴(13),该伸缩式转轴(13)的上端与旋转支架(4)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瑞清
申请(专利权)人:吴瑞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