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的芯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1171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21
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的芯体结构,包括有:中心筒,具有第一轴线;管板,设于中心筒的一端,并与中心筒相连;换热管,沿轴向螺旋缠绕在中心筒的外周,且换热管的一端支撑于所述管板;导流筒,沿周向套设在换热管之相对靠近管板部分的外周,且导流筒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管板相对并相连;夹套,沿周向套设在换热管之相对远离管板部分的外周,并具有与所述导流筒之第二端部相对的第三端部;所述导流筒的第二端部与所述夹套的第三端部沿轴向插接,且两者之间以能绕着上述第一轴线相对转动的方式约束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避免导流筒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换热器,具体涉及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的芯体结构


技术介绍

1、现有的缠绕管式换热器通常包括有壳体、设于壳体内的芯体结构,芯体结构多由中心筒、设于中心筒两端的管板以及缠绕在中心筒外周的换热管组成,且换热管的两端支撑于对应的管板上。

2、为了更充分地利用设备换热潜能,往往在壳体内会在换热芯体的端部增设导流筒,具体如本申请人申请的专利号为201820426101.9的技术专利《一种换热器的壳程进出口导流结构》(授权公告号为cn208108907u),其包括有导流筒,导流筒又包含有套在换热管的直管段外的直筒体和由直筒体一端向外延伸用来与壳体内壁相固定的基体,直筒体的另一端对应换热器的管板,该导流筒与壳体之间形成连通壳程进口或壳程出口的导流腔,导流筒的直筒体上设有朝向换热管的直管段的导流口,该导流口连通导流腔和换热器的壳程。

3、当芯体中的管板需要装配至壳体上时,存在转动管板的情况,此时,管板与中心筒是刚性连接,而芯体上的换热管与管板还没有焊接或换热管体积庞大且相对较为笨重等原因,存在管板以及中心筒转动时与换热管不同步的情况,此时,若导流筒同时连接管板与壳体,存在导流筒扭转而变形的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导流筒撕裂。同时,换热管也可能因与导流筒的摩擦而破裂,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避免导流筒变形的缠绕管式换热器的芯体结构。

2、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的芯体结构,包括有:

3、中心筒,具有第一轴线;

4、管板,设于中心筒的一端,并与中心筒相连;

5、换热管,沿轴向螺旋缠绕在中心筒的外周,且换热管的一端支撑于所述管板;

6、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的导流筒,沿周向套设在换热管之相对靠近管板部分的外周,且导流筒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管板相对并相连;

7、夹套,沿周向套设在换热管之相对远离管板部分的外周,并具有与所述导流筒之第二端部相对的第三端部;

8、其特征在于:

9、所述导流筒的第二端部与所述夹套的第三端部沿轴向插接,且两者之间以能绕着上述第一轴线相对转动的方式约束在一起。

10、如此,当管板转动时,中心筒以及导流筒能随管板同步转动,若换热管以及夹套出现不同步的情况,导流筒能相对于夹套转动,从而能避免导流筒因扭转而变形;且能消除换热管被摩擦的风险,保证设备长周期稳定运行;同时,本技术的导流筒与中心筒、以及管板装配为一体,便于后续的穿芯、以及组装至壳体。且导流筒的设计能提升换热效能。

11、为了使得导流筒与夹套之间能顺畅地相对转动,优选地,所述导流筒之第二端部的周壁与所述夹套之第三端部的周壁内外间隔相对而形成有环形间隙,且环形间隙内设有滚动体。所述滚动体可为滚珠、滚柱等,滚动体的设计能减少导流筒与夹套之间相对转动时的摩擦,从而能较好地解决管板以及导流筒转动时与换热管不同步造成的影响。

12、优选地,所述滚动体为万向球。

13、优选地,所述万向球有若干个并沿周向间隔布置于环形间隙内。

14、进一步地,以周向上间隔布置的若干个万向球为一组,至少有两组,并沿轴线间隔布置于所述环形间隙内。

15、进一步地,所述夹套之第三端部套设在所述导流筒之第二端部的外周而形成上述环形间隙,所述万向球能转动地约束于所述导流筒之第二端部的周壁上,且万向球的球面与所述夹套之第三端部的周壁相邻近或贴合。

16、在上述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流筒的周壁上靠近其第二端部的位置设有加强结构。从而能增大导流筒的刚度。

17、优选地,所述加强结构为加强圈,沿周向设于导流筒外周,并与导流筒相连。

18、在上述各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管板与所述导流筒的第一端部间隔相对,两者之间通过支撑角钢相连,且所述支撑角钢至少有两个,并沿周向间隔布置。如此,换热介质能通过相邻两个支撑角钢之间的间隙进入导流筒内,与换热管内的介质进行换热,从而提升换热效能。

19、优选地,所述换热管具有沿轴向依次布置的直管段、锥体段以及管径大于直管段的螺旋段,所述直管段的端部支撑于所述管板;

20、所述导流筒套设在所述换热管之直管段的外周;

21、所述夹套套设在所述换热管之锥体段以及螺旋段的外周,且夹套的形状与对应的换热管的形状匹配。

22、优选地,所述中心筒竖向设置,所述管板设于中心筒的下端。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将导流筒的第二端部与夹套的第三端部沿轴向插接,且两者之间以能绕着上述第一轴线相对转动的方式约束在一起,如此,当管板转动时,中心筒以及导流筒能随管板同步转动,若换热管以及夹套出现不同步的情况,导流筒能相对于夹套转动,从而能避免导流筒因扭转而变形;且能消除换热管被摩擦的风险,保证设备长周期稳定运行;同时,本技术的导流筒与中心筒、以及管板装配为一体,便于后续的穿芯、以及组装至壳体。且导流筒的设计能提升换热效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的芯体结构,包括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4)之第二端部(42)的周壁与所述夹套(5)之第三端部(51)的周壁内外间隔相对而形成有环形间隙(40),且环形间隙(40)内设有滚动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体为万向球(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球(6)有若干个并沿周向间隔布置于环形间隙(40)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以周向上间隔布置的若干个万向球(6)为一组,至少有两组,并沿轴线间隔布置于所述环形间隙(40)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套(5)之第三端部(51)套设在所述导流筒(4)之第二端部(42)的外周而形成上述环形间隙(40),所述万向球(6)能转动地约束于所述导流筒(4)之第二端部(42)的周壁上,且万向球(6)的球面与所述夹套(5)之第三端部(51)的周壁相邻近或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4)的周壁上靠近其第二端部(42)的位置设有加强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为加强圈(43),沿周向设于导流筒(4)外周,并与导流筒(4)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权项所述的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板(2)与所述导流筒(4)的第一端部(41)间隔相对,两者之间通过支撑角钢(7)相连,且所述支撑角钢(7)至少有两个,并沿周向间隔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权项所述的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3)具有沿轴向依次布置的直管段(31)、锥体段(32)以及管径大于直管段(31)的螺旋段(33),所述直管段(31)的端部支撑于所述管板(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的芯体结构,包括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4)之第二端部(42)的周壁与所述夹套(5)之第三端部(51)的周壁内外间隔相对而形成有环形间隙(40),且环形间隙(40)内设有滚动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体为万向球(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球(6)有若干个并沿周向间隔布置于环形间隙(40)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以周向上间隔布置的若干个万向球(6)为一组,至少有两组,并沿轴线间隔布置于所述环形间隙(40)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套(5)之第三端部(51)套设在所述导流筒(4)之第二端部(42)的外周而形成上述环形间隙(40),所述万向球(6)能转动地约束于所述导流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柏峰揭威亮汤其玉崔娇月马晨晨王斌
申请(专利权)人:镇海石化建安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