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评价广藿香挥发油的方法、广藿香挥发油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评价广藿香挥发油的方法、广藿香挥发油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20053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7 0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评价广藿香挥发油的方法,一种具有特定组分的广藿香挥发油及其制备方法。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评价广藿香挥发油的方法,可以得出具有优异的抗菌作用、抗炎作用,以及抗抑郁和镇痛作用、抑制大麻素受体CB1和CB2的广藿香挥发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析方法在评价广藿香挥发油上的应用以及特定成分的广藿香挥发油及其制备方法,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评价广藿香挥发油的方法以及特定成分的广藿香挥发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广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广藿香自汉代起在医药典籍中便多有记载,初始以“藿香”之名记载于东汉杨孚的《异物志》。产自广东的广藿香药效最佳,为道地的“广药”,也是著名的“十大南药”之一。南北朝的《名医别录》中,广藿香首次作为药名记载,“(藿香)微温,治风水毒肿,去恶气,止霍乱、心腹痛。”宋代苏颂之《本草图经》中更认为藿香为治疗脾胃吐逆的要药。广藿香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包括萜类、黄酮类和生物碱等多种化合物结构,例如倍半萜化合物广藿香醇、广藿香酮等。各种化学成分均有明显的药理作用,例如,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广藿香醇有明确的抗炎、抗氧化及肠道保护作用广藿香酮具有肠屏障保护作用、β-广藿香烯和环氧广藿香烯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等。

2、但是现在的研究表明,植物的药用特性不仅与其化合物成分有关,还归因于其代谢物成分,如姚玲玲等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炮制程度饮片的差异化合物,控制中药饮片蜜灸甘草的炮制程度。程遥等研究证明苦杏仁的主要药效成分苦杏仁苷可作为苦杏仁“临方捣碎”的潜在质量标志物。郁萌等研究结果显示通体香和野生沉香主要化学成分相同,不同批次间通体香的质量更稳定。目前,将现代科学技术与古代医学知识相结合,有助于发现植物药用特性的个体代谢物。代谢组是指生物体内源性代谢物质的动态整体(代谢物的集合)。代谢组学是对某一生物或细胞在一特定生理时期内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根据研究目的,可分为非靶向代谢组学和靶向代谢组学。非靶向代谢组学无偏向地检测样本中所有能检测到的代谢物分子,通过生信方法进行差异分析和通路分析,寻找生物标志物。对代谢组进行研究,能够考察生物体系在特定时期受到刺激或扰动前后所有小分子代谢物的组成及其含量变化,从而表征生物体系的整体代谢特征。

3、目前尚没有对广藿香油的代谢组学进行系统的研究,这阻碍了对广藿香油药性的合理性评估,并限制了广藿香油稳定的结果认证。因此本专利技术基于以上依据选择合适的广藿香油提取工艺,应用uplc-ms技术,对三种不同来源的广藿香油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评价不同方法的自制挥发油的区别,并与市售挥发油做了对比,明确不同的广藿香油中的化学成分和代谢成分,为广藿香提供了一种以代谢物作为预测生物效应、评价中药质量的新的综合质量评价指标,对该类代谢物的分析将有利于挖掘中药治疗疾病的可能机制。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评价广藿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次生代谢物组学的应用方法。

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特定组分的广藿香挥发油。

3、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广藿香挥发油的制备方法。

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评价广藿香挥发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1)通过气相-质谱联用和气相色谱法分析方法,以检测广藿香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和含量,并考察其中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的含量,

6、2)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对广藿香挥发油当中的非靶向代谢成分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以测定其成分和含量,并考察其中芥子醇和橄榄醇的含量,

7、3)如果步骤1)和2)中的含量满足以下条件,则评价其为“优质”:

8、a)以广藿香挥发油的含量为100%计,

9、广藿香醇26%-45%,优选36.30%-44.05%,

10、广藿香酮1%-3%,优选1.35-1.97%,

11、b)以对广藿香挥发油当中的非靶向代谢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中的峰面积计,

12、芥子醇40%-70%,优选50%-65%,

13、橄榄醇3%-10%,优选5%-8%。

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法是:

15、色谱柱:hypesilgold column(c18);柱温:40℃;流速:0.2ml/min;正模式:流动相a:0.1%甲酸,流动相b:甲醇;负模式:流动相a:5mm醋酸铵(ph 9.0),流动相b:甲醇;洗脱梯度:0-1.5min,2%b;1.5-22min,2%-85%b;12-14min,85%-100%b;14.1-17min,2%b。

16、质谱条件

17、采用正负离子模式,esi源的设置如下:spray voltag,扫描模式为:全扫描/数据依赖的二级扫描(full scan/ddms2),毛细管温度320℃,质量范围m/z 100-1500,喷雾电压为3.2kv;鞘气为40arb,辅助气为10arb

18、数据处理

19、cd 3.1搜库软件对分子离子峰和碎片离子进行分子式的预测并与mzcloud(https://www.mzcloud.org/)、mzvault和masslist数据库进行比对,对代谢物定性分析。使用kegg数据库、hmdb数据库和lipidmaps数据库对这些代谢物进行注释。采用metaboanalystr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随机森林分析。为了使数据接近正态分布,以单因素分析(t检验)来计算统计学意义(p值)。vip(valu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1、p<0.05和log2(fold change)>1为条件判别差异代谢物。

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其提供了一种具有特定组分的广藿香挥发油,其中,以广藿香挥发油总重量为100%计,所述广藿香挥发油由以下组分组成:

21、广藿香醇26%-45%,优选36.30%-44.05%,

22、广藿香酮1%-3%,优选1.35-1.97%,

23、余量的其他组分,

24、其中,以对广藿香挥发油当中的非靶向代谢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中的峰面积计,

25、芥子醇的峰面积为40%-70%,优选50%-65%,

26、橄榄醇的峰面积为3%-10%,优选5%-8%。

27、包含上述特定组分的广藿香挥发油具有更强的抗菌作用、抗炎能力,并可抗抑郁和镇痛。

2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其提供了一种广藿香挥发油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29、将阳春产地的广藿香粉碎,以8-15倍粉末重量的水,浸泡药材粉末1-3h,缓慢加热至沸腾,保持3-8h,静置0.5-3h,收集挥发油。

30、优选地,该方法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评价广藿香挥发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法是:

4.一种广藿香挥发油,其中,以广藿香挥发油总重量为100%计,所述广藿香挥发油由以下组分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广藿香挥发油,其中,以广藿香挥发油总重量为100%计,所述广藿香挥发油由以下组分组成: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广藿香挥发油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该方法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评价广藿香挥发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法是:

4.一种广藿香挥发油,其中,以广藿香挥发油总重量为100%计,所述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焯王冰许玮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