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复合材料多腔结构的一体成型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复合材料多腔结构的一体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9304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5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多腔结构的一体成型方法,多腔结构包括主体,主体内部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离腔体,方法包括:预成型第一隔离预浸部;将第一隔离预浸部安装在第一主体预浸部和第二主体预浸部主体预浸部之间进行搭接;预先形成与第一腔室的内部形状相适配的第一内支撑件以及与第二腔室的内部形状相适配的第二内支撑件,第一内支撑件和第二内支撑件均包括真空软膜,真空软膜在一侧表面设置有导气网,真空软膜上还设置有超声振动片;通过振动抽真空工艺在真空软膜与第一模具之间形成真空,以通过真空热压工艺成型多腔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一般涉及航空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多腔结构的一体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1、机翼是为飞机提供升力的主要部件,其除了需要具备气动外形外,对其自身重量降低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在保证其具有足够强度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机翼的重量,采用复合材料制备多腔体的结构件是一个理想的技术线路;虽然,采用多腔体的结构可以在减轻重量的情况下,保证机翼具备足够的强度,但是,多腔体结构的制备具有较高的技术难度,如何对多腔体的结构件进行脱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复合材料多腔结构的一体成型方法,可以实现多腔结构的一体式成型。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多腔结构的一体成型方法,所述多腔结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部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离腔体,所述方法包括:

3、预成型第一隔离预浸部,所述第一隔离预浸部用于形成所述第一隔离腔体;所述第一隔离预浸部包括与所述主体对应的主体子部以及与所述第一隔离腔体对应的隔离子部;

4、提供第一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包括第一块模和第二块模,所述第一块模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形状对应,所述第二块模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块模的形状对应,预先在所述第一块模和所述第二块模上独立铺设多层预浸料以形成第一主体预浸部和第二主体预浸部;

5、将所述第一隔离预浸部安装在所述第一主体预浸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预浸部主体预浸部之间,通过所述主体子部用于与所述第一主体预浸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预浸部进行搭接;

6、在所述第一块模和所述第二块模之间安装拼接模形成第一模具,所述拼接模的位置与所述主体子部的位置对应并预压;

7、预先形成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内部形状相适配的第一内支撑件以及与所述第二腔室的内部形状相适配的第二内支撑件,所述第一内支撑件和第二内支撑件均包括真空软膜,所述真空软膜在靠近所述第一主体预浸部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导气网,所述真空软膜上还设置有超声振动片;

8、在所述第一块模上安装第一内支撑件,在所述第二块模上安装第二内支撑件,所述第一隔离预浸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内支撑件和所述第二内支撑件之间,并且所述第一隔离预浸部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内支撑件和所述第二内支撑件的表面贴合;

9、通过振动抽真空工艺在所述真空软膜与所述第一模具之间形成真空,以通过真空热压工艺成型所述多腔结构。

10、可选地,形成所述真空软膜,方法包括:

11、提供第三模具,所述第三模具的形状与所述第一腔室或所述第二腔室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三模具包括阳模和阴模;

12、在所述阴模上随形铺设导气网和未硫化橡胶,第一未硫化橡胶层、第三预浸料层、第二未硫化橡胶层,所述超声振动片上设置有连接导线,所述超声振动片布置在所述第三预浸料与所述第二未硫化橡胶层之间或所述第三预浸料与所述第一未硫化橡胶层之间;

13、所述阳模和所述阴模合模,通过硫化工艺成型所述真空软膜。

14、可选地,所述真空软膜上还设置有电加热层,其中,

15、形成所述真空软膜,方法还包括:

16、在所述第三预浸料与所述第二未硫化橡胶层之间或所述第三预浸料与所述第一未硫化橡胶层之间布置电加热层,通过硫化工艺成型所述真空软膜。

17、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块模上形成第一主体预浸部的方法包括:

18、提供所述第一块模可拆卸连接的搭接模,所述第一块模上设置有合模面,所述搭接模和所述拼接模均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合模面上;

19、将随形铺设在所述第一块模上的第一预浸料随形延伸至所述搭接模上,所述搭接模用于在第一主体预浸部上形成第一搭接部。

20、可选地,所述第一块模包括第一成型区,所述搭接模包括与所述第一成型区相接的第二成型区,所述第二成型区上层叠设置有多个搭接台,所述搭接台用于限制所述第一预浸料延伸至所述搭接模上的长度;沿远离所述搭接模的模面的层叠方向上,多个所述搭接台的宽度逐渐递减;其中,

21、在第一主体预浸部上形成第一搭接部,方法包括:

22、逐层铺设预设层数的所述第一预浸料,将每层所述第一预浸料自所述第一成型区延伸至与该铺设层对应所述搭接台的端部,直至与对应的所述搭接台的表面平齐;

23、继续铺设下一层叠的第一预浸料,所述下一层叠的第一预浸料自所述第一成型区延伸并覆盖至对应的所述搭接台的表面;

24、直至用于成型所述第一主体预浸部的全部第一预浸料铺设完成以形成所述第一主体预浸部。

25、可选地,提供第一成型模,所述第一成型模包括第二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上的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所述第一半模上设置有第一铺设区和第二铺设区,所述第二半模上设置有第三铺设区和第四铺设区;其中,

26、预成型第一隔离预浸部,方法包括:

27、在所述第一半模上逐层随形铺设预设层数第二预浸料,将每层所述第二预浸料自所述第一铺设区延伸至所述第二铺设区以在所述第一半模上形成第一隔离分部;

28、在所述第二半模上逐层随形铺设预设层数第二预浸料,将每层所述第二预浸料自所述第三铺设区延伸至所述第四铺设区以在所述第二半模上形成第二隔离分部;

29、将所述第二半模和所述第一半模固定在所述第二底座上使得所述第一隔离分部与所述第二隔离分部接触;

30、提供填充块,所述填充块设置在所述第一隔离分部与所述第二隔离分部之间所围成的三角区域中,所述填充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隔离分部与所述第二隔离分部的上表面平齐;

31、在所述第一隔离分部与所述第二隔离分部的上表面继续逐层随形铺设多层第二预浸料,以形成所述第一隔离预浸部。

32、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离预浸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搭接部配合的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二铺设区上层叠设置有多个第一限位台,沿远离所述第二铺设区的模面的层叠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一限位台到所述第一铺设区的距离逐渐递减;所述第四铺设区上层叠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台,沿远离所述第四铺设区的模面的层叠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二限位台到所述第一铺设区的距离逐渐递减;其中,

33、在所述第一隔离预浸部上形成第二搭接部,方法包括:

34、在所述第一半模上的所述第一铺设区上逐层铺设预设层数的所述第二预浸料,将每层所述第二预浸料自所述第一铺设区延伸至第二铺设区上与该铺设层对应所述第一限位台的端部,直至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台的表面平齐;继续铺设下一层叠的第二预浸料,所述下一层叠的第二预浸料自所述第二铺设区延伸并覆盖至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台的表面;直至用于成型所述第一隔离分部的全部第二预浸料铺设完成;

35、在所述第二半模上的所述第三铺设区上逐层铺设预设层数的所述第二预浸料,将每层所述第二预浸料自所述第三铺设区延伸至第四铺设区上与该铺设层对应所述第二限位台的端部,直至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限位台的表面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材料多腔结构的一体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腔结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部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离腔体,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多腔结构的一体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真空软膜,方法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材料多腔结构的一体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软膜上还设置有电加热层,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多腔结构的一体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块模上形成第一主体预浸部的方法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材料多腔结构的一体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块模包括第一成型区,所述搭接模包括与所述第一成型区相接的第二成型区,所述第二成型区上层叠设置有多个搭接台,所述搭接台用于限制所述第一预浸料延伸至所述搭接模上的长度;沿远离所述搭接模的模面的层叠方向上,多个所述搭接台的宽度逐渐递减;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材料多腔结构的一体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第一成型模,所述第一成型模包括第二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上的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所述第一半模上设置有第一铺设区和第二铺设区,所述第二半模上设置有第三铺设区和第四铺设区;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材料多腔结构的一体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预浸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搭接部配合的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二铺设区上层叠设置有多个第一限位台,沿远离所述第二铺设区的模面的层叠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一限位台到所述第一铺设区的距离逐渐递减;所述第四铺设区上层叠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台,沿远离所述第四铺设区的模面的层叠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二限位台到所述第一铺设区的距离逐渐递减;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材料多腔结构的一体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之间的第二隔离腔体,所述方法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材料多腔结构的一体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子部包括相对设置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所述第一侧表面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的一侧,所述第二侧表面位于所述第二腔体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二侧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材料多腔结构的一体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子部包括相对设置第二外表面和第二内表面,所述第二搭接部设置所述第二内表面上,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外表面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材料多腔结构的一体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腔结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部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离腔体,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多腔结构的一体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真空软膜,方法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材料多腔结构的一体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软膜上还设置有电加热层,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多腔结构的一体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块模上形成第一主体预浸部的方法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材料多腔结构的一体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块模包括第一成型区,所述搭接模包括与所述第一成型区相接的第二成型区,所述第二成型区上层叠设置有多个搭接台,所述搭接台用于限制所述第一预浸料延伸至所述搭接模上的长度;沿远离所述搭接模的模面的层叠方向上,多个所述搭接台的宽度逐渐递减;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材料多腔结构的一体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第一成型模,所述第一成型模包括第二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上的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所述第一半模上设置有第一铺设区和第二铺设区,所述第二半模上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浩楠孙德权夏吉升张建坤刁富强王岩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远驰航空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