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电角轴编码器的组合式光栅扫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19075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光电角轴编码器的组合式光栅扫描系统,设有动光栅与定光栅组合构成的光栅扫描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一个黑白比为n∶1的动光栅,即透光狭缝的宽度为单位1,两条透光狭缝之间的不透光宽度为n,n为大于1的正奇数,当选定一个n值的动光栅,设置(n+1)/2个定光栅与之相配,每个定光栅的透光狭缝宽度不一样,其宽度分别取值为单位(n+1)/2,(n+1)/4,…(n+1)/(n+1)值,但每个定光栅的黑白比均为1∶1,构成组合式光栅扫描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栅编码传感器,尤其是一种光电角轴编码器的组合式光栅扫描系统,属于光、机、电精密传感器

技术介绍
光栅编码器是现代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的眼睛,是集光、机、电精密技术于一体的高 技术传感器。光电角轴编码器用于检测传动件的机械转动参量,通过光电转换-模数整 形-功率放大,将输出轴的角位移、角速度及角加速度等机械参量转换成相应的电脉冲以 数字量输出给控制系统或显示器,实现相对应的系统控制。光电角轴编码器信号是通过动 光栅的扫描获得,动光栅是由按圆周间隔设置的若干成放射状的透光光缝组成(见附图 1),每一个相邻的明暗间距为一个栅线距(即透光光缝宽度与不透光光缝宽度之和),整周 总栅线数为编码器的线脉冲数。一块刻线与动光栅相同的定光栅(见附图2)跟动光栅组 成了光栅扫描系统,当光穿过动光栅、定光栅发送到光电器件,光电器件将光信号转变成电 信号发出。获得精确的动光栅转角。普通编码器的光栅设计采用的动光栅与定光栅均为等栅距组成的光栅扫描系统, 光栅设计的透光狭缝宽与两条透光狭缝之间的不透光宽度比例称黑白比,通常为1 1,透 光光缝宽度与不透光光缝宽度之和定义为栅线距(见附图1、2)。公知获取栅线信号的办 法是在编码器的转动部分上装有动光栅,固定部分装定光栅,定光栅设计有四个光栅区,A, 8,八-,8-,四个光栅区按照0°,90°,180°,270°四种相位周期在同一圆周上排列(见附 图3)。组成光电编码器的动光栅和定光栅的栅线区,每个栅线区都刻有多个宽度为1个光 栅距的光缝,动光栅可沿旋转轴心旋转,当动光栅和定光栅上的光缝对准时,这个光照射到 光-电接收器上,接收器接收到穿过这对光缝的光最大,会出现一个高光能极限,有一个光 能量峰值见附图4. (a)。如果动光栅光缝与定光栅的光缝错开,那么穿过动光栅光缝的光, 被定光栅的不透光狭缝遮挡,光被切断,通过这对光缝的光最小,就有光能量谷值见附图 4. (b)。这种光能量达到峰值或谷值形成明暗交替的光照射到光电接收器上,就可以使光电 接收器输出栅线信号得到一个正弦栅线信号附图4. (c)。附图3的动光栅、定光栅结构是目前国内外常采用的方案,动光栅是在法线方向 上有多条光狭缝相间黑白比为1 1的光缝(即透光部分与遮光部分的宽度相同),定 光栅与动光栅有相同的光栅距与黑白比为1 1光缝,通过多光缝的光能迭加后送到光电 接收器,光电接收器接收到的达到光能量的光就是光信号,这时光电接收器,将光信号转化 为有效的电信号。光栅的栅距仍只有一个光栅栅距宽,相当于单光缝输出信号的宽度。光 电接收器的电输出与通过动光栅和定光栅光缝扫瞄的光能量成正比,要获得高能比的电信 号,就要求光栅设计者设计出高光能比的光栅线,使得动光栅和定光栅的光缝对齐位置时, 光信号能量尽量高,偏离信号位置时,通过动光栅和定光栅的光能量尽量的低,也就是这种 光能比要高。采用多缝迭加的动光栅特点是,利用光迭加的透光强度,在光缝对齐位置处的光能最大,光能信号出现高峰。在高峰处电压幅度也最大(足以提供光电转换驱动的能量), 这时放大器能够发出稳定的光能脉冲。由于上述现有技术轴角编码器的动光栅与定光栅均为等栅距的设计,所以存在如 下缺陷(1) —种光栅扫描系统只能输出一种光脉冲数。如果要获得更多的光脉冲输出,依靠光栅扫描系统是难以实现的。因系统的通用性差,造成产品的品种繁多,制作麻烦。如 动光栅为1024线/周与等栅距的定光栅组成一对光扫描系统,光穿过等栅距的动光栅_定 光栅进行扫描,动光栅的狭缝对定光栅狭缝每扫描一次,光电接受器件就发出一个光脉冲, 动光栅旋转一周扫描系统就发出1024/周的光脉冲,如果要获得2048/周、4096/周时,依靠 光栅扫描系统难以实现。通常的处理方法是1.同时更换相应的动光栅与定光栅,更换光扫描系统工作很麻烦,费工费时。2.改用细分电路系统。因电路系统易受到环境影响,所以光电转换精度又随之受 到影响。以上这两种方法的都很麻烦,工作量也很大,不理想。3.在整周光栅线增多到两透光狭缝间距过于接近(如栅距小于0. 005mm)时,栅 线距小,分辨率要求高,在黑白比为1 1的光栅系统中,动光栅和定光栅的狭缝偏离信号 位置时,光能量不能最大幅度的降低,光栅扫描系统很容易出现漏光现象。所以,系统读数 困难。严重时,还会发生光脉冲丢失现象,出现读数错误。这时,尽管通光能量足够的大,由 于这种光栅系统不能可靠的切断光源,光能谷达不到要求,将导致光能比大大降低。通常的 解决方案是调整动光栅和定光栅的膜层间距,尽量靠近动光栅和定光栅的膜层。使得生产 调试难度加大,稍有闪失就会碰擦膜层,造成光扫描系统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出一种光电角轴编码器的组合式光栅扫描 系统,在不改变动光栅的情况下,通过与不同的静光栅组合,就可以实现不同的光脉冲输 出,组合中的任何一种光栅都可以实现一种或几种栅线脉冲的输出发送给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电角轴编码器的组合式光栅 扫描系统,设有动光栅与定光栅组合构成的光栅扫描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一个黑白比为 η 1的动光栅,即透光狭缝的宽度为单位1,两条透光狭缝之间的不透光宽度为η,η为大 于1的正奇数,当选定某一个η值的动光栅,设置(η+1)/2个定光栅与之相配,每个定光栅 的透光狭缝宽度不一样,其宽度分别取值为单位(η+1)/2,(η+1)/4,…(η+1)/(η+1)值,但 每个定光栅的黑白比均为1 1,构成组合式光栅扫描系统;η <7,动光栅的透光狭缝沿圆 周均勻分布本专利技术设计思想是在动光栅与定光栅透光狭缝对齐时,动光栅和定光栅上的光缝 都是透光的,其它区不透光时有一个光能量峰值,光能可以有效的发射到光电接收器上,实 现光能量的高峰;在动光栅与定光栅透光狭缝错开时,动光栅上的光缝不透光,其它区透 光,定光栅的光缝透光,其它区不透光,,穿过动光栅透光狭缝的光,被定光栅的不透光狭缝 遮挡,发射到光电接收器上的光被切断,这时光能量最小,实现光能量谷值。动光栅线狭缝 宽度取最高脉冲数的栅线宽度,动光栅线数取最低脉冲数的线数。假设动光栅的透光狭缝为1000个,透光狭缝的宽为1 不透光的宽为7,形成了 7 1的黑白比。定光栅透光狭缝 可按照1000个/周、2000个/周、3000个/周、4000个/周设计为4种,定光栅黑白比仍 然为1 1,那么当动光栅旋转一周时,动光栅1000个狭缝将扫描出1000脉冲/周、2000 脉冲/周、3000脉冲/周、4000脉冲/周。定光栅四个光栅区A,B,A-,B-,的设计仍按0°、 90° ,180° ,270° 不变。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其显着效果(1)本专利技术组合式光栅利用阵列接收的方式,可将分离的动光栅狭缝栅线光通过 不同的定光栅将其二次组合形成不同的光脉冲信号。(2)本专利技术组合式光栅系统,只要更换不同栅距的定光栅,就可以发射出不同的光 脉冲信号,解决了用同一动光栅实现不同脉冲输出的难题。(3)本专利技术在原光栅迭加原理的基础上,改变多缝光栅的狭缝位置分布(减少), 动光栅码盘的通光狭缝距离较远,产生的光能信号清晰。光盘的分辨率提高,制作难度简 化。(4)本专利技术因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电角轴编码器的组合式光栅扫描系统,设有动光栅与定光栅组合构成的光栅扫描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一个黑白比为n∶1的动光栅,即透光狭缝的宽度为单位1,两条透光狭缝之间的不透光宽度为n,n为大于1的正奇数,当选定一个n值的动光栅,设置(n+1)/2个定光栅与之相配,每个定光栅的透光狭缝宽度不一样,其宽度分别取值为单位(n+1)/2,(n+1)/4,…(n+1)/(n+1)值,但每个定光栅的黑白比均为1∶1,构成组合式光栅扫描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一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科天文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