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翻身的船舶舵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7539 阅读:5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易于翻身的船舶舵叶,该船舶舵叶的一端固定有主吊环,主吊环上连接有吊索,在船舶舵叶的另一端还固定有一个翻身吊环,该翻身吊环和主吊环均处于舵叶的中轴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船舶舵叶翻身减少常规吊环安装,简化吊装方法,增加吊装,运输及搁置过程中的安全系数提供了一种手段。(*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船舶建造,特别是涉及到船舶建造过程中船舶舵叶上新型吊环设 计,为船舶舵叶翻身提供一个新型工具和吊装手段。
技术介绍
随着船舶建造吨位的逐渐增大,现今的船舶上舵叶制造已经向大型化发展,分段 的划分和以往相比更加的庞大。而在船舶舵叶建造过程中需要对舵叶进行翻转吊拉,翻转 吊拉主要是利用起重设备通过钢丝绳或者吊索来进行。钢丝绳或者吊索与舵叶的连接是 通过焊接在舵叶上的吊环进行的,因此如何设计好吊环是舵叶能否顺利实现吊拉翻身的关 键。现有技术中的吊环一般设计两到三个,其中一个为主吊环,一般焊接固定在舵叶 较重一端的顶部,并且位于舵叶轴线上,这样可以顺利地实现舵叶的垂直吊拉,在水平吊拉 时还可以作为一个支撑端点。为了实现舵叶的翻身,现有的舵叶翻身吊环分别需安装于舵 叶正反两侧,如图1所示,图1是现有技术中船舶舵叶上常规吊环的固定位置示意图。在使 用时,若要实现翻身,需要将吊索连接到位于底部的翻身吊环内,这样势必要吊索弯过舵叶 一侧,而舵叶分段的制作是在台架上进行的,还得跑到台架底部来讲吊环传到底部的翻身 吊环内,这就造成了使用时也较为不便。通过多次使用上述现有技术,我们主要发现存在如下不足1.在船舶上固定翻身吊环时,由于常规翻身吊环需正反两侧安装,装焊工作量较 大。2.由于有翻身吊环安装于舵叶的反侧,在舵叶起吊时有可能会发生失稳现象,在 运输及搁置过程中也较为不平稳,并且安装卸扣时也较为不便。由于上述缺陷的存在,不得不想办法对上述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易于翻 身的船舶舵叶。该船舶舵叶上减少常规吊环的安装,简化了吊环方式,增加吊装、运输及搁 置过程中的安全系数。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易于翻身的船舶舵叶,该船舶舵叶的一端固定有主吊环,主吊环上连接有吊 索,其特征在于,在船舶舵叶的另一端还固定有一个翻身吊环,该翻身吊环和主吊环均处于 舵叶的中轴线上。在本技术中,所述的翻身吊环上设有缺口,该缺口形状配合以嵌入固定所述 的舵叶的端头。在本技术中,所述的所述的翻身吊环的轴线和主吊环的轴线处于同一平面 上。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舵叶较现有技术中带有常规吊环的舵叶具有如 下技术优点本技术只需安装于舵叶一端,并不需要正反两侧安装,大大减少的安装工作 量;起吊时卸扣安装简单,更不会发生起吊过程中的失稳现象;由于本技术安装在舵 叶一端,舵叶在运输及搁置过程中较为平稳。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船舶舵叶上常规吊环的固定位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易于翻身的船舶舵叶上翻身吊环的固定位置及平行吊拉 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易于翻身的船舶舵叶上翻身吊环的固定位置及垂直吊拉 示意图。其中,1-翻身吊环 2-舵叶 3-主吊环 4-吊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我们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技术的易于翻身的船舶舵叶做进 一步的详细阐述,以求更为清楚明了地了解本技术的核心思想,但不能以此来限制本 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的船舶舵叶是从设计出发点上的创新,目的是抛却以往在舵叶的上、 下侧面上均固定翻身吊环的方案,只是在舵叶的一端固定一个翻身吊环,从而实现舵叶的 翻身。这种方式无论是在翻身吊环的固定,还是在舵叶的翻身方面都是一个进步,首先只需 要固定一个翻身吊环,其次吊拉翻转时不需要再放低吊索伸到底部进行连接,而且可以轻 易地实现垂直和水平运输,增加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系数。在具体的设计方案上,本技术的易于翻身的船舶舵叶的一端按照常规方式固 定主吊环3,该主吊环3上连接有吊索4。而在舵叶2的另一端固定有一个翻身吊环1,并且 翻身吊环和主吊环均处于舵叶的中轴线上。也就是说,在舵叶的两端同一轴线上分别固定 有一个主吊环和一个翻身吊环。为了达到平稳安全的目的,将主吊环焊接固定在舵叶粗大 沉重的一端,而将翻身吊环固定在舵叶较小并且尖锐的一端。对于翻身吊环本身的结构来说,为了实现翻身吊环与舵叶之间固定牢固,在翻身 吊环上设有缺口,该缺口形状配合以嵌入固定所述的舵叶的端头。由于本技术中的翻 身吊环设计了配合舵叶尖端的缺口,使得在翻身吊环固定时,需要将舵叶尖端先嵌入到该 缺口中,然后再进行焊接,这样可以实现翻身吊环与舵叶间的牢固固定,增加舵叶在吊拉翻 身等操作时的安全性。为了实现舵叶的水平吊拉移动的需要,所述的所述的翻身吊环的轴线和主吊环的 轴线处于同一平面上。在船舶舵叶分段建造完成以后,舵叶的移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翻身,另一种是位 置搬运。翻身时需要将两根吊索分别固定于主吊环和翻身吊环上,轻轻吊拉脱离台架,然后 实现翻身操作。而位置搬运时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垂直搬运,另一种是水平搬运,如图2和图3所示。垂直搬运时,仅仅需要将一根吊索穿到主吊环内,用起重设备吊拉吊索移动位 置;在水平搬运时,需要将两根吊索分别穿到主吊环和翻身吊环内,用起重设备分别吊拉两 根吊索,保持舵叶的水平,从而将舵叶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毫无疑问,本技术的易于移动的船舶舵叶还有其他结构形式的变换和替代以 实现舵叶的翻身及搬运,并不局限于翻身嵌型吊环的安装。总而言之,本技术的易于翻 身的船舶舵叶的保护范围还包括其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变换和替代。权利要求一种易于翻身的船舶舵叶,该船舶舵叶的一端固定有主吊环,主吊环上连接有吊索,其特征在于,在船舶舵叶的另一端还固定有一个翻身吊环,该翻身吊环和主吊环均处于舵叶的中轴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翻身的船舶舵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身吊环上 设有缺口,该缺口形状配合以嵌入固定所述的舵叶的端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易于翻身的船舶舵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的翻身 吊环的轴线和主吊环的轴线处于同一平面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易于翻身的船舶舵叶,该船舶舵叶的一端固定有主吊环,主吊环上连接有吊索,在船舶舵叶的另一端还固定有一个翻身吊环,该翻身吊环和主吊环均处于舵叶的中轴线上。本技术为船舶舵叶翻身减少常规吊环安装,简化吊装方法,增加吊装,运输及搁置过程中的安全系数提供了一种手段。文档编号B63B9/00GK201678024SQ20102019673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4日专利技术者姚银弟, 贺文欣 申请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于翻身的船舶舵叶,该船舶舵叶的一端固定有主吊环,主吊环上连接有吊索,其特征在于,在船舶舵叶的另一端还固定有一个翻身吊环,该翻身吊环和主吊环均处于舵叶的中轴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银弟贺文欣
申请(专利权)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