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扩散片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5494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30
本技术涉及投影光学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扩散片组件,扩散片一通过弹性构件连接在基座,弹性构件在两个维度上能弹性形变。本技术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利用集成设置的弹性构件能实现扩散片一在两个维度上的运动,灵活控制扩散片一在两个维度上的运动频率、振幅、相位差等,充分的地利用扩散片一上各位置的不同相位发散角,提高扩散片一的面积利用率,能够显著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扩散片一的随机相位数量,提高消散斑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投影光学器件,尤其涉及一种扩散片组件


技术介绍

1、随着投影技术的发展,用户对解析度、亮度、对比度都有了更高的需求,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激光投影技术应运而生。与之而来的是激光投影存在着散斑问题,从激光器出来的相干光经粗糙表面散射后产生了强度分布为颗粒状的波纹,即为散斑,散斑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显示画面的成像质量,降低了图像分辨率和对比度,并对人眼产生伤害,是激光投影显示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通常是在投影系统的光源光路中设置扩散片来进行消散,包括静态扩散片和动态扩散片的方式,静态扩散片即是指扩散片静置在光路上,动态扩散片则是扩散片相对于光路是动态活动的,现有的动态扩散片通常是采用旋转运动的结构,扩散片的运动维度单一,提供的随机相位少,散斑消除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扩散片组件,解决目前技术中投影系统所采用的消散斑方式效果欠佳,难以保障投影画面效果的问题。

2、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扩散片组件,包括扩散片一、弹性构件和基座,所述弹性构件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一弹性部能沿平行于扩散片一的第一方向弹性形变,所述第二弹性部能沿平行于扩散片一的第二方向弹性形变,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所述扩散片一通过第一弹性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主体部通过第二弹性部与所述基座连接。本技术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利用集成设置的弹性构件能实现扩散片一在两个维度上的运动,能有效增加扩散片一在单位时间内的随机相位数量,从而有效提高消散斑的效果,第一弹性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弹性形变使得扩散片一在第一方向上能进行往复移动,而第二弹性部在第二方向上的弹性形变使得主体部能带动扩散片一一同在第二方向上能进行往复移动,由于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也就是实现了扩散片一在两个维度上的运动,通过控制扩散片一在两个维度上的运动频率、振幅、相位差等,能更充分的地利用了扩散片一上各位置的不同相位发散角,提高扩散片一的面积利用率,能够显著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扩散片的随机相位数量,使得通过扩散片一的光束的相干性更好的被减弱,能在有限尺寸下更好的提高消散斑的效果。

4、进一步,所述弹性构件的主体部呈平行于扩散片一的环形,在所述主体部的沿第一方向的两对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弹性部,在所述主体部的沿第二方向的两对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弹性部。结构紧凑并且稳定性好,既保障扩散片一能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互不干扰的灵活的进行活动,同时又保障扩散片组件整体的稳定性,不会在高频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发生部件变形、脱落的状况。

5、进一步,主体部呈矩形框状,其中的两个相对侧边分别设置所述第一弹性部,另外的两个相对侧边分别设置所述第二弹性部,结构简单,易于实施,由于主体部呈矩形框状,也就是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从而扩散片一是在两个相互垂直的维度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便于根据需要精确控制扩散片一的运动状态。

6、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为弹性悬臂结构,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弹性悬臂结构的回弹性好、稳定性好,弹性悬臂结构进行弯曲形变即可带动扩散片一按照需要的方向进行移动,易于根据需要精确的控制扩散片一的运动状态。

7、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分别包括在所述主体部上开设u形槽道一以构成的悬臂部一,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直接成型在主体部,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易于加工,稳定性好,有利于小型化。

8、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分别包括在所述悬臂部一上开设u形槽道二以构成的悬臂部二,能够增加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的弹性形变行程,也就是能增大扩散片一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上的振幅,能更充分的地利用了扩散片一上各位置的不同相位发散角,提高扩散片一的面积利用率,并且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的弹性系数更小,只需更小的驱动力即可驱动扩散片一进行往复移动。

9、进一步,所述u形槽道二的开口方向与u形槽道一的开口方向相反,更有效的增加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的弹性形变行程。

10、进一步,所述弹性构件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易于加工,回弹性好、稳定性好。

11、进一步,所述弹性构件由金属长条折弯成环形构成,所述金属长条的表面平行于其所围成环形的轴向,所述金属长条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对接的定位孔,所述金属长条的两端焊接固定在一起,加工方便,结构稳定性好。

12、进一步,还包括支架,所述扩散片一通过支架与第一弹性部连接,所述支架中部开设透光部以安装所述扩散片一,方便装配扩散片一,确保扩散片一能与弹性构件可靠连接,保障扩散片一能稳定的在弹性构件的作用下进行两维度的动作。

13、进一步,所述透光部的边缘设置有用点胶固定所述扩散片一的点胶槽,所述点胶槽沿着所述透光部的边缘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方便连接固定扩散片一,保障扩散片一的连接稳定性。

14、进一步,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为电磁驱动组件,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扩散片一在第一方向上往复移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扩散片一在第二方向上往复移动。电磁驱动组件易于控制,能根据需要灵活调节扩散片一在两个维度上的运动频率、振幅、相位差等,灵活、充分的地利用了扩散片一上各位置的不同相位发散角,提高扩散片一的面积利用率,显著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扩散片的随机相位数量,更好的提高消散斑的效果。

15、进一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磁体和第一线圈,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磁体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与扩散片一相连接,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设置在基座上,结构简单,易于实施。

16、进一步,所述基座上设置有pcb板,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连接设置在pcb板上,结构紧凑,方便集中控制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通电,从而控制第一线圈对第一磁体的作用力以及第二线圈对第二磁体的作用力,也就是控制扩散片一在两个维度上的运动频率、振幅、相位差等。

17、进一步,所述基座上还固定设置有扩散片二,扩散片一与扩散片二相结合以进行多重扩散处理,扩散片一进行的是动态扩散,扩散片二进行的是静态扩散,动态扩散与静态扩散相结合,更好的提高消散斑效果。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优点在于:

19、本技术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利用集成设置的弹性构件能实现扩散片一在两个维度上的运动,可以灵活控制扩散片一在两个维度上的运动频率、振幅、相位差等,充分的地利用扩散片一上各位置的不同相位发散角,提高扩散片一的面积利用率,能够显著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扩散片一的随机相位数量,更好的减弱通过扩散片一后的光束的相干性,能在有限尺寸下更好的提高消散斑的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扩散片一(1)、弹性构件(2)和基座(3),所述弹性构件(2)包括主体部(21),所述主体部(21)上设置有第一弹性部(22)和第二弹性部(23),所述第一弹性部(22)能沿平行于扩散片一(1)的第一方向弹性形变,所述第二弹性部(23)能沿平行于扩散片一(1)的第二方向弹性形变,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所述扩散片一(1)通过第一弹性部(22)与所述主体部(21)连接,所述主体部(21)通过第二弹性部(23)与所述基座(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2)的主体部(21)呈平行于扩散片一(1)的环形,在所述主体部(21)的沿第一方向的两对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弹性部(22),在所述主体部(21)的沿第二方向的两对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弹性部(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主体部(21)呈矩形框状,其中的两个相对侧边分别设置所述第一弹性部(22),另外的两个相对侧边分别设置所述第二弹性部(23)。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22)和第二弹性部(23)为弹性悬臂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22)和第二弹性部(23)分别包括在所述主体部(21)上开设U形槽道一(221)以构成的悬臂部一(2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22)和第二弹性部(23)分别包括在所述悬臂部一(222)上开设U形槽道二(223)以构成的悬臂部二(2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槽道二(223)的开口方向与U形槽道一(221)的开口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2)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2)由金属长条折弯成环形构成,所述金属长条的表面平行于其所围成环形的轴向,所述金属长条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对接的定位孔(24),所述金属长条的两端焊接固定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4),所述扩散片一(1)通过支架(4)与第一弹性部(22)连接,所述支架(4)中部开设透光部(41)以安装所述扩散片一(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41)的边缘设置有用点胶固定所述扩散片一(1)的点胶槽(42),所述点胶槽(42)沿着所述透光部(41)的边缘间隔设置有若干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为电磁驱动组件,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单元(51)和第二驱动单元(52),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扩散片一(1)在第一方向上往复移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扩散片一(1)在第二方向上往复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磁体(511)和第一线圈(512),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磁体(521)和第二线圈(522),所述第一磁体(511)和第二磁体(521)与扩散片一(1)相连接,所述第一线圈(512)和第二线圈(522)设置在基座(3)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上设置有PCB板(53),所述第一线圈(512)和第二线圈(522)连接设置在PCB板(53)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上还固定设置有扩散片二(6)。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扩散片一(1)、弹性构件(2)和基座(3),所述弹性构件(2)包括主体部(21),所述主体部(21)上设置有第一弹性部(22)和第二弹性部(23),所述第一弹性部(22)能沿平行于扩散片一(1)的第一方向弹性形变,所述第二弹性部(23)能沿平行于扩散片一(1)的第二方向弹性形变,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所述扩散片一(1)通过第一弹性部(22)与所述主体部(21)连接,所述主体部(21)通过第二弹性部(23)与所述基座(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2)的主体部(21)呈平行于扩散片一(1)的环形,在所述主体部(21)的沿第一方向的两对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弹性部(22),在所述主体部(21)的沿第二方向的两对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弹性部(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主体部(21)呈矩形框状,其中的两个相对侧边分别设置所述第一弹性部(22),另外的两个相对侧边分别设置所述第二弹性部(23)。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22)和第二弹性部(23)为弹性悬臂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22)和第二弹性部(23)分别包括在所述主体部(21)上开设u形槽道一(221)以构成的悬臂部一(2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22)和第二弹性部(23)分别包括在所述悬臂部一(222)上开设u形槽道二(223)以构成的悬臂部二(2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扩散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槽道二(223)的开口方向与u形槽道一(221)的开口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飞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市极米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