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介质热力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4071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3:34
本技术提供气体介质热力分离器,包括处理箱,所述处理箱包括第一处理箱以及第二处理箱,第一处理箱一侧设有进气机构,进气机构包括加热装置、进气管以及第一供气管,加热装置两侧设有进气管,加热装置另一侧设有第一供气管,第一供气管与第一处理箱相连;第一处理箱内部设有第一液化箱,第二处理箱内部设有第二液化箱。本技术通过第一液化箱以及第二液化箱内与气流通道对应设置的分流机构,能够在气化反应物在第一液化箱以及第二液化箱内部流动降温进行液化的过程中,分散气化反应物,能够使流动的气化反应物充分的与第一液化箱内壁以及第二液化箱内壁接触降温,进而能够提高该分离器冷却液化分流烷烃以及芳烃的效果与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气体分离装备,具体涉及气体介质热力分离器


技术介绍

1、轻烃芳构化装置是指一种用于催化将轻烃转化为芳烃的设备,主要用于液化石油气(lpg)、乙烯和裂解汽油等烃类轻质原料的加工,装置一般由反应器、催化剂床、加热炉、冷却器、分离器和再生器等组成,操作时,原料经过预处理后,进入反应器,并经过催化剂床,利用催化剂的作用使其发生芳构化反应,生成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反应后的产物继续通过冷却器进行冷却,最后进入分离器进行分离和收集;

2、分离器在进行使用时,用于将反应产物中的芳烃与轻质烷烃等物质进行分离,分离器通常采用壳管式或塔式结构,不同芳烃和烷烃的沸点/临界温度和物理特性不同,通过换热、分馏、吸附等方式,将产物中的芳烃分离和纯化出来;

3、但在分离器实际对反应物进行芳烃与烷烃分离时发现,反应物汽化后需要对其进行降温,降低至芳烃或烷烃的临界温度,但气体的流动通常是匀速且平缓的,如此,导致气体流动与冷却板接触时,处于外部的气体会长时间与冷却板接触,但处于中心部位的气体会在气体的流动作用下继续流动,进而导致气化反应物的冷却效率不佳,影响反应物汽化后分离芳烃或烷烃的效率;

4、综上,目前需要一种便于冷却分离芳烃或烷烃的分离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气体介质热力分离器,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气体介质热力分离器,包括处理箱,所述处理箱包括第一处理箱以及第二处理箱,第一处理箱一侧设有进气机构,进气机构包括加热装置、进气管以及第一供气管,加热装置两侧设有进气管,加热装置另一侧设有第一供气管,第一供气管与第一处理箱相连;第一处理箱内部设有第一液化箱,第二处理箱内部设有第二液化箱,第一液化箱与第二液化箱之间设有第二供气管,第二液化箱背离第二供气管的一侧设有排气管;所述第一液化箱内部设有第一液化腔,第一液化箱一侧与第一供气管相通,第一液化箱另一侧与第二供气管相通,第一液化腔底部设有第一下液口;所述第二液化箱内部设有第二液化腔,第二液化腔底部设有第二下液口;所述第一液化腔内部与第二液化箱内部均分设有多个气流通道,多个气流通道呈s形依次连通,且每个气流通道内部均设有分流机构,分流机构包括第一分流条、第二分流条以及第三分流条,第一分流条、第二分流条以及第三分流条在气流通道内部呈自上向下等间距分布,第一分流条、第二分流条以及第三分流条均由菱形条构成,第一分流条与第三分流条为四个菱形条呈形分布,第二分流条为五个菱形条形分布。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处理箱与第二处理箱外侧均设有冷却装置,冷却装置侧面设有冷却管,冷却管等间距设有多组。

5、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管外侧分别与第一液化箱外侧以及第二液化箱外侧相接触,且冷却管与气流通道水平高度相同。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下液口底部设有第一收集箱,第一下液口与第一收集箱内部相通,第一收集箱侧面设有第一出液管;第二下液口底部设有第二收集箱,第二下液口与第二收集箱内部相通,第二收集箱侧面设有第二出液管。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液化箱内部以及第二液化内部均设有下液机构,下液机构设有多组,多组下液机构与气流通道对应设置,且下液机构与第一液化箱内部以及第二液化箱内部卡合滑动。

8、进一步的,所述下液机构包括压板、安装板、安装杆以及下液条,压板设于第一液化箱顶部以及第二液化箱顶部,压板贯穿第一液化箱顶部以及第二液化箱顶部,压板底端设有安装板,安装板底面设有安装杆,安装杆侧面设有下液条,下液条等间距设有多个,且下液条一侧与第一液化箱内侧以及第二液化箱内侧贴合滑动。

9、进一步的,所述下液机构上方设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箱、电机、转盘以及压杆,驱动箱设于第一液化箱内侧顶部以及第二液化箱内侧顶部,驱动箱内部设有电机,电机一侧设有转盘,转盘侧面设有压杆,压杆与转盘转动连接,压杆底端设有驱动板,压杆与驱动板转动铰接,驱动板底面与多个压板相连接,驱动板与驱动箱卡合滑动。

10、本技术提供了气体介质热力分离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通过第一液化箱以及第二液化箱内与气流通道对应设置的分流机构,能够在气化反应物在第一液化箱以及第二液化箱内部流动降温进行液化的过程中,分散气化反应物,能够使流动的气化反应物充分的与第一液化箱内壁以及第二液化箱内壁接触降温,进而能够提高该分离器冷却液化分流烷烃以及芳烃的效果与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气体介质热力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箱(1),所述处理箱(1)包括第一处理箱(11)以及第二处理箱(12),第一处理箱(11)一侧设有进气机构,进气机构包括加热装置(10)、进气管(101)以及第一供气管(13),加热装置(10)两侧设有进气管(101),加热装置(10)另一侧设有第一供气管(13),第一供气管(13)与第一处理箱(11)相连;第一处理箱(11)内部设有第一液化箱(3),第二处理箱(12)内部设有第二液化箱(5),第一液化箱(3)与第二液化箱(5)之间设有第二供气管(14),第二液化箱(5)背离第二供气管(14)的一侧设有排气管(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介质热力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箱(11)与第二处理箱(12)外侧均设有冷却装置(2),冷却装置(2)侧面设有冷却管(21),冷却管(21)等间距设有多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介质热力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21)外侧分别与第一液化箱(3)外侧以及第二液化箱(5)外侧相接触,且冷却管(21)与气流通道水平高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介质热力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液口(32)底部设有第一收集箱(4),第一下液口(32)与第一收集箱(4)内部相通,第一收集箱(4)侧面设有第一出液管(41);第二下液口(52)底部设有第二收集箱(6),第二下液口(52)与第二收集箱(6)内部相通,第二收集箱(6)侧面设有第二出液管(6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介质热力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化箱(3)内部以及第二液化内部均设有下液机构(8),下液机构(8)设有多组,多组下液机构(8)与气流通道对应设置,且下液机构(8)与第一液化箱(3)内部以及第二液化箱(5)内部卡合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介质热力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液机构(8)包括压板(81)、安装板(82)、安装杆(83)以及下液条(84),压板(81)设于第一液化箱(3)顶部以及第二液化箱(5)顶部,压板(81)贯穿第一液化箱(3)顶部以及第二液化箱(5)顶部,压板(81)底端设有安装板(82),安装板(82)底面设有安装杆(83),安装杆(83)侧面设有下液条(84),下液条(84)等间距设有多个,且下液条(84)一侧与第一液化箱(3)内侧以及第二液化箱(5)内侧贴合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介质热力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液机构(8)上方设有驱动组件(9),驱动组件(9)包括驱动箱(91)、电机(92)、转盘(93)以及压杆(94),驱动箱(91)设于第一液化箱(3)内侧顶部以及第二液化箱(5)内侧顶部,驱动箱(91)内部设有电机(92),电机(92)一侧设有转盘(93),转盘(93)侧面设有压杆(94),压杆(94)与转盘(93)转动连接,压杆(94)底端设有驱动板(95),压杆(94)与驱动板(95)转动铰接,驱动板(95)底面与多个压板(81)相连接,驱动板(95)与驱动箱(91)卡合滑动。

...

【技术特征摘要】

1.气体介质热力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箱(1),所述处理箱(1)包括第一处理箱(11)以及第二处理箱(12),第一处理箱(11)一侧设有进气机构,进气机构包括加热装置(10)、进气管(101)以及第一供气管(13),加热装置(10)两侧设有进气管(101),加热装置(10)另一侧设有第一供气管(13),第一供气管(13)与第一处理箱(11)相连;第一处理箱(11)内部设有第一液化箱(3),第二处理箱(12)内部设有第二液化箱(5),第一液化箱(3)与第二液化箱(5)之间设有第二供气管(14),第二液化箱(5)背离第二供气管(14)的一侧设有排气管(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介质热力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箱(11)与第二处理箱(12)外侧均设有冷却装置(2),冷却装置(2)侧面设有冷却管(21),冷却管(21)等间距设有多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介质热力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21)外侧分别与第一液化箱(3)外侧以及第二液化箱(5)外侧相接触,且冷却管(21)与气流通道水平高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介质热力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液口(32)底部设有第一收集箱(4),第一下液口(32)与第一收集箱(4)内部相通,第一收集箱(4)侧面设有第一出液管(41);第二下液口(52)底部设有第二收集箱(6),第二下液口(52)与第二收集箱(6)内部相通,第二收集箱(6)侧面设有第二出液管(6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成张先涛史艳飞林斌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普石油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