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浓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3457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浓缩装置,该装置包括可对经过垃圾分离的污泥进行搅拌且加入凝固药剂后污泥为浆状物流动的搅拌池、及与搅拌池连通且可对浆状物进行固液分离的固液分离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降低泥浆含水率到50%-75%的浓缩装置。(*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属于环保领域,特别涉及污泥处理领域一种浓缩装置
技术介绍
珠江三角洲的受污染的城市河涌,由于受感潮影响,河涌属缓流、游荡水体,污染 物进入水体后,易沉淀造成底泥的永久污染;底泥的不断淤积不仅减弱了河道的防洪排涝 功能,也成为了水体的内源污染。项目研究目的是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对黑臭河道进 行综合治理,使之逐步恢复自净能力和生态功能。珠江是广东省最重要的水源,担负着包 括珠江三角洲在内的13个地级以上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区数千万居民的生活、生产供水和 航运任务。流域内GDP约占全省的90%、全国的10% ;其中珠三角经济总量就占到了全省 的85%以上。流域内经济在我省以及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而珠三角则是重中之 重。珠三角水资源(主要是珠江)的持续利用与水环境有效保护,关系到广东省及香港、澳 门的繁荣稳定,关系到区域内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珠三角地区在全国乃至世 界范围内的综合竞争力。整治珠江、提升三角洲区域环境质量,是广东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与客观要求。珠三角是我国乃 至全世界的制造业重镇,早年忽视水环境保护,采用粗放式经济模式,导致区域内地表水水 质在近30年内急剧恶化。区域内城市河涌一千多条,几乎全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珠 江三角洲河涌的特点(1)大多数河涌水体受珠江口潮汐影响,上下回荡,水体中污染物循 环排泄不畅,几乎没有自然的复氧能力;(2)由于感潮河涌属缓流、游荡水体,污染物进入 水体后,若不能及时削减,易沉淀造成底泥的永久污染;(3)进入河涌的污染物长期积累, 形成底泥污染,不仅淤塞河道,影响防洪排涝,还随着底泥污染物迁移转化而影响水质;(4) 许多城市的河涌断面形态、结构已经人工直线化、渠道化和“三面光”,没有水涵养功能和生 态功能。虽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重点区段的珠江水质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珠 三角珠江水质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目前,污染河涌治理效果差有多方面的原因构成,如缺 少合理的补水和有效的活水循环。但其中更重要更深层的原因与河道底泥有关(1)河道 经多年的污染积累,内源底泥污染物浓度高,淤泥量大,清淤后淤泥的处理技术缺失,处置 没有出路,清淤不彻底,清淤工程难以大范围开展。(2)由于河涌治理技术的多样性,对经 济实用的技术集成不足,治理技术照搬照抄,且有的河涌生态修复流于形式,只注重外在景 观改善,不注重生态学原理应用和技术集成。(3)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即是河道底泥 的释放污染。河道底泥是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水_底泥体系中,底泥为各种污染物积 累富集的比较稳定的场所,底泥既是各种污染物的汇集地,又是对水质有潜在影响的次生 污染源,在环境条件改变时,束缚在其中的污染物可被释放出来,造成二次污染。当底泥中 污染物的浓度高出水体中的2-3倍时,即认为对人类及水生生态系统有潜在危害。即使通 过各种方式改善了水体质量,底泥释放的污染物会再一次污染水体,之前的治理努力将前 功尽弃。此时,需要考虑对河道进行疏浚。因此,富集了历史污染物的底泥是否得到清除 是影响水环境全面修复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河道底泥的疏浚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仅仅对于增进河道航运和泄洪能力有积极作用,而且可以降低河道底泥二次污染的风险,从 而较为彻底的为河道水体的治理与修复解除后顾之忧,增进河道综合治理的可行性与有效 性,并能长期维持较好的治理效果。河道底泥的疏浚将长期沉降积累的污染物排除在水体 之外,但是这些污染物的去向问题同样十分重要,这主要表现为疏浚底泥处理处置过程。废 弃的疏浚底泥因为包含着大量富集的污染物,易造成二次污染,目前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污 染源。另外,珠三角地区港口、航道、海洋和海岸工程建设迅速发展,海洋的疏浚泥也正在大 量产生,每年产生的疏浚底泥就要达到约8000万m3左右。未来几年水利、海洋工程中将会 产生大量的疏浚底泥,这些淤泥受污染严重、数量大,如何有效的将淤泥彻底清除、减量并 合理的利用,也是急待解决是问题。河道底泥一体化处理技术的现实意义,传统的底泥脱水 处理过程中,如自然堆放干化,存在巨大的二次污染隐患,对周边环境产生严重危险,所得 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较低。因此,底泥疏浚与处理必然将朝 向一体化、集成化、现场化、连续 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一体化处理技术的具体内容是,将河道底泥疏浚、底泥浓缩、底泥调 理、底泥脱水这几个重要环节集成到疏浚现场岸边(或离作业现场较近距离)一处占地面 积不大的工作区域内,通过一体化和连续化的现场设备,实现污泥的浓缩、调理和脱水,产 出含水率大大降低的泥饼,从而实现较为理想的底泥减容化。泥饼再进行外运进行处置。现 场一体化疏浚底泥处理工艺的优点明显首先是缩短了底泥输送距离,从而节约了大量的 运输费用,从侧面降低了运输过程中二次污染的风险,由于不需要用于中转的放置场地,从 而大大减少了占地面积。可以将该设备应用于城市中河道疏浚底泥的现场处理,技术施工 场地狭小或四周为居住和商业区域。减去了中转置放的环节,降低污水渗漏和恶臭等二次 污染的可能性。在城市河道疏浚底泥处理中,可以将工程施工对周围景观、生活生产环境的 不良影响降到最低,体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快速高效,脱水效率很高,减容效果好,脱水后 泥饼含水率可低至50-60%,处理后的泥饼由于含水率低,可以相当方便的对其进行后续的 处置。同时通过投加复合调理剂,可使泥饼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处于安全范围内,可直接作 为土壤改良剂用于园林培植,或用于建筑原材料制备等其他资源化利用方式。即使是填埋 处置,也可大大减少运输量和填埋土地使用量。鉴于以上优点,底泥脱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具 有较高且平衡的环境和经济效益,能有效解决底泥中污染物的出路问题,为更有效、更合理 的治理水体环境解决后顾之忧,充分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河道污染治理及底泥疏浚概述, 污染河道修复技术包括(1)河道水循环重建;在感潮河段要通过间泵联合调度技术,即利 用潮汐动力,并采用泵站增加水动力,使水体形成单向流动。(2)河道内源污染的去除-底 泥生态疏浚、清淤、脱水技术(3)河道生态驳岸重建和形态重建和修复技术。(4)河道内的 生物膜接触氧化技术、植物技术、生物操控技术等原位持续净化技术。这些技术有的已经成 熟,有的尚待突破。其中底泥疏浚已经被认为是一种有效地治理底泥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珠三角洲河道长期积累的底泥污染,清淤量大,最大的问题是清出的底泥体积庞大,如果不 能有效脱水并使之资源化,其处置和出路问题将使清淤措施无法实施,加强脱水机械的研 发工作十分必要。底泥的修复主要依靠物理方法进行疏浚作业。当底泥中污染物的浓度高 出水体中的2-3倍时,即认为对水环境与人类相关生产活动有潜在危害,则要考虑进行疏 浚。目前国内最常用的疏浚清淤机型式主要有抓斗式、链斗式、反铲式、耙吸式和绞吸式等。 普遍采用的清淤方法主要有“抓斗挖泥+自然干化”和“绞吸挖泥+围堰自然干化”两种传 统方式,工程实施粗放,处理效率低,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并且造成溢出废水、恶臭等较为严重二次污染,对土壤造成不可逆的污染。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绞吸挖泥+机械脱水”方式, 不占用土地资源,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可对经过垃圾分离的污泥进行搅拌且加入凝固药剂后污泥为浆状物流动的搅拌池、及与搅拌池连通且可对浆状物进行固液分离的固液分离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健梁岗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科创玮景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