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流锥和顶杆套组合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3401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2:3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分流锥和顶杆套组合固定结构,分流锥和顶杆套组合固定结构包括:上模,设有第一通孔和多个轴套,第一通孔的孔壁设有台阶部,多个轴套绕第一通孔轴线周向分布;分流锥,穿设于第一通孔,台阶部限制分流锥向上移动;环形活块,套设于分流锥且抵接于上模的上表面,环形活块能够限制分流锥沿轴向移动;压环,压环套设且固定连接于环形活块;顶杆,多个顶杆与多个轴套一一对应,顶杆穿设且滑动连接于轴套,顶杆能够通过轴套向下移动以顶出铸件;该分流锥和顶杆套组合固定结构具有锁固可靠、便于拆卸的优点,且占用空间小,便于技术人员在该结构的周边布局其它结构,有利于提高模具工艺宽度,提高铸造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铸造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分流锥和顶杆套组合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汽车铝合金轮毂等结构件的成形工艺主要以低压铸造为主,特别是以中浇生产方式居多。此类方式具有生产循环周期短、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出品率高等优点。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各生产企业都在缩短铸造周期上下功夫,其中加强对铸件热节或厚大部位的强制冷却是手段之一。在低压中浇生产方式中,浇口设置在铝车轮中心区域,铸件所需要的填充铝液和补缩铝液均通过中心区域,模具受到的热冲击较大,模具温度较高。

2、为了满足生产所需,在该中心区域需要设置分流锥和顶出系统,以及相应的冷却结构。如何布局分流锥和顶出系统的安装位置将会影响整个模具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分流锥和顶杆套组合固定结构。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流锥和顶杆套组合固定结构,所述分流锥和顶杆套组合固定结构包括:

3、上模,所述上模设有第一通孔和多个轴套,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设有台阶部,多个轴套绕所述第一通孔轴线周向分布;

4、分流锥,所述分流锥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台阶部限制所述分流锥向上移动;

5、环形活块,所述环形活块套设于所述分流锥且抵接于所述上模的上表面,所述环形活块能够限制所述分流锥沿轴向移动;

6、压环,所述压环套设且固定连接于所述环形活块;

7、顶杆,多个所述顶杆与多个所述轴套一一对应,所述顶杆穿设且滑动连接于所述轴套,所述顶杆能够通过所述轴套向下移动以顶出铸件。

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分流锥和顶杆套组合固定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该分流锥和顶杆套组合固定结构具有锁固可靠、便于拆卸的优点,且占用空间小,便于技术人员在该结构的周边布局其它结构,有利于提高模具工艺宽度,提高铸造效率。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环的外侧向下延伸形成第一环部,所述第一环部套设于所述环形活块。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环的内侧向下延伸形成第二环部,所述第二环部的外侧壁自上而下逐渐靠近于所述压环轴线,所述分流锥的内壁设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自上而下往靠近于所述分流锥轴线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二环部向下插于所述分流锥内腔以使所述第二环部的外周壁抵接于所述倾斜部。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环形活块的内侧设有第三环部,所述分流锥的外周壁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第三环部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环形活块的外周壁向外延伸形成第四环部,所述第四环部的下端面抵接于所述轴套的上端面。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四环部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轴套的通孔相匹配。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环形活块包括第一半圆块和第二半圆块,所述第一半圆块和所述第二半圆块组合形成所述环形活块。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环与所述第一半圆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压环与所述第二半圆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流锥和顶杆套组合固定结构还包括分歧管,所述分歧管连接于所述压环上端,所述压环内腔与所述分歧管内腔连通,以使所述分歧管内腔与所述分流锥内腔连通。

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环上端面设有沉台,所述分歧管的下端插入所述沉台,所述分歧管与所述压环焊接固定。

1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流锥和顶杆套组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锥和顶杆套组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400)的外侧向下延伸形成第一环部(410),所述第一环部(410)套设于所述环形活块(3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锥和顶杆套组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400)的内侧向下延伸形成第二环部(420),所述第二环部(420)的外侧壁自上而下逐渐靠近于所述压环(400)轴线,所述分流锥(200)的内壁设有倾斜部(210),所述倾斜部(210)自上而下往靠近于所述分流锥(200)轴线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二环部(420)向下插于所述分流锥(200)内腔以使所述第二环部(420)的外周壁抵接于所述倾斜部(2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锥和顶杆套组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活块(300)的内侧设有第三环部(310),所述分流锥(200)的外周壁设有环形凹槽(220),所述第三环部(310)位于所述环形凹槽(220)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锥和顶杆套组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活块(300)的外周壁向外延伸形成第四环部(320),所述第四环部(320)的下端面抵接于所述轴套(120)的上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流锥和顶杆套组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环部(320)设有缺口(321),所述缺口(321)与所述轴套(120)的通孔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锥和顶杆套组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活块(300)包括第一半圆块(330)和第二半圆块(340),所述第一半圆块(330)和所述第二半圆块(340)组合形成所述环形活块(3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流锥和顶杆套组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400)与所述第一半圆块(330)通过螺栓(510)固定连接,所述压环(400)与所述第二半圆块(340)通过螺栓(510)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锥和顶杆套组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锥和顶杆套组合固定结构还包括分歧管(520),所述分歧管(520)连接于所述压环(400)上端,所述压环(400)内腔与所述分歧管(520)内腔连通,以使所述分歧管(520)内腔与所述分流锥(200)内腔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流锥和顶杆套组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400)上端面设有沉台(430),所述分歧管(520)的下端插入所述沉台(430),所述分歧管(520)与所述压环(400)焊接固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流锥和顶杆套组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锥和顶杆套组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400)的外侧向下延伸形成第一环部(410),所述第一环部(410)套设于所述环形活块(3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锥和顶杆套组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400)的内侧向下延伸形成第二环部(420),所述第二环部(420)的外侧壁自上而下逐渐靠近于所述压环(400)轴线,所述分流锥(200)的内壁设有倾斜部(210),所述倾斜部(210)自上而下往靠近于所述分流锥(200)轴线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二环部(420)向下插于所述分流锥(200)内腔以使所述第二环部(420)的外周壁抵接于所述倾斜部(2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锥和顶杆套组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活块(300)的内侧设有第三环部(310),所述分流锥(200)的外周壁设有环形凹槽(220),所述第三环部(310)位于所述环形凹槽(220)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锥和顶杆套组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活块(300)的外周壁向外延伸形成第四环部(320),所述第四环部(320)的下端面抵接于所述轴套(120)的上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伟文李俊涛宋晓斌朱松奇吴概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奔达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