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2781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1:39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的插秧机,涉及水稻插秧技术领域,包括插秧机本体,所述插秧机本体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设置有握把,所述底座的外表面更多安装有多个秧苗箱,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设置有螺栓,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长杆,所述长杆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底座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板,本技术通过在插秧机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转动结构和秧苗箱,设置的可调节的支撑杆和握把,使得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根据使用者的身形进行高度的调节,帮助使用者更好地借助支撑杆握把的力,帮助使用者更加轻松地推动插秧机本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稻插秧,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的插秧机


技术介绍

1、水稻插秧机是将水稻秧苗定植在水田中的种植机械上,功能是提高插秧的工效和栽插质量,实现合理密植,有利于后续作业的机械化,目前插秧机的种类有手扶插秧机和机动插秧机,机动插秧机操作方便,但不适合小面积稻田作业,手扶插秧机解决了这一缺陷,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在插秧前需要对水田进行灌水、犁地和耙田,由于犁地时,翻地的深度深浅不一,造成手扶插秧机行走困难,在插秧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秧苗的遗漏,造成秧苗的浪费,且普通的插秧机太过重大过于笨重,不方便使用,且在使用到手扶插秧机的时候手柄不能根据使用者的手臂长度进行调整,不舒服的姿势会给使用者增加劳动强度,从而需要一种可调节的插秧机以此来解决上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在插秧前需要对水田进行灌水、犁地和耙田,由于犁地时,翻地的深度深浅不一,造成手扶插秧机行走困难,并且在使用到手扶插秧机的时候手柄不能根据使用者的手臂长度进行调整,不舒服的姿势会给使用者会增加使用者的劳动程度。基于此,提供一种可调节的插秧机。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的插秧机,包括插秧机本体,所述插秧机本体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设置有握把,所述底座的外表面更多安装有多个秧苗箱,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设置有螺栓,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长杆,所述长杆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底座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板。

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插秧机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转动结构,所述转动结构包括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圆盘,所述圆盘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轮子,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齿轮,所述转动结构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齿轮。

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齿轮的外表面设置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外表面设置有秧爪,所述第二齿轮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套杆。

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与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外表面与连接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齿轮的外表面与第二齿轮的外表面处于啮合状态,所述支架的外表面与套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底座的两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与转动杆的外表面相配,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转动安装在底座的两侧。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在插秧机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转动结构和可调节的支撑杆以及握把,设置的转动结构和秧苗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秧苗的遗漏,使得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根据使用者的身形进行高度的调节,帮助使用者更好的借助支撑杆握把的力,帮助使用者更加轻松的推动插秧机本体,且在插秧机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转动结构以及多个秧箱,让秧苗更好地向下滑动,避免出现秧苗的遗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的插秧机,包括插秧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秧机本体(1)包括底座(11),所述底座(11)的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杆(12),所述支撑杆(12)的外表面设置有握把(13),所述底座(1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秧苗箱(14),所述支撑杆(12)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支撑杆(12)的外表面设置有螺栓(15),所述支撑杆(12)的顶部设置有长杆(16),所述长杆(16)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底座(11)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板(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秧机本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转动结构(2),所述转动结构(2)包括转动杆(21),所述转动杆(2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轮子(22),所述转动杆(21)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齿轮(23),所述转动结构(2)还包括连接杆(24),所述连接杆(24)的外表面更多安装有支架(25),所述支架(25)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齿轮(2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26)的外表面设置有圆杆(27),所述圆杆(27)的外表面设置有秧爪(28),所述第二齿轮(26)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套杆(29)。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7)的顶部与支撑杆(1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1)的外表面与连接杆(2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23)的外表面与第二齿轮(26)的外表面处于啮合状态,所述支架(25)的外表面与套杆(2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的两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与转动杆(21)的外表面相配,所述转动杆(21)的外表面转动安装在底座(11)的两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插秧机,包括插秧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秧机本体(1)包括底座(11),所述底座(11)的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杆(12),所述支撑杆(12)的外表面设置有握把(13),所述底座(1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秧苗箱(14),所述支撑杆(12)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支撑杆(12)的外表面设置有螺栓(15),所述支撑杆(12)的顶部设置有长杆(16),所述长杆(16)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底座(11)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板(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秧机本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转动结构(2),所述转动结构(2)包括转动杆(21),所述转动杆(2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轮子(22),所述转动杆(21)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齿轮(23),所述转动结构(2)还包括连接杆(24),所述连接杆(24)的外表面更多安装有支架(25),所述支架(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翔宇孟祥宝潘明熊征陈福展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