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回旋式树木害虫捕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回旋式树木害虫捕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2777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林业捕捉或杀灭昆虫的固定式装置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回旋式树木害虫捕捉装置,包括:转轴、刮齿、凹槽;所述转轴的整体外观呈圆柱状,所述转轴的外壁上设有刮齿,所述转轴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均布的凹槽,所述转轴的顶端设有从动齿轮,所述支架安装在转轴的外侧,所述支架通过两端的连接支架与转轴套接,所述支架的内壁上设有耙齿,所述落料孔开设在支架底部的连接支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一种回旋式树木害虫捕捉装置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通过逐渐缩小空间的方式将害虫向下驱赶并刮离,便于害虫的收集与捕捉,效率高,捕虫效果好,实用性强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与设备中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林业捕捉或杀灭昆虫的固定式装置的,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回旋式树木害虫捕捉装置


技术介绍

1、树木害是指危害森林及林产品的昆虫。中国已知的森林害虫约2400种,其中有生活史、习性和防治方法可查的约450种。最常见的害虫包括马尾松毛虫、微红梢斑螟、日本松干蚧、华山松大小蠹、黄脊竹蝗、粗梢双条杉天牛和光肩星天牛、杨扇舟蛾、榆蓝叶甲等。

2、现有树木害虫多靠诱捕装置来进行捕捉,昆虫能通过视觉器官(复眼和单眼)中的感光细胞对光波产生感应而产生趋性行为,飞向光源,即昆虫的趋光性。同时昆虫通过触角或其他部位的一些化学物质感受器捕获散布在空气中的一些特殊化学物质,如昆虫性信息素、聚集素等也会产生趋向性反应。

3、但该类捕捉装置效率较低,且仅靠诱捕的方式来捕捉害虫过于单一,主要靠害虫自己进入捕捉装置内,且害虫诱捕后容易脱离装置,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回旋式树木害虫捕捉装置,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旋式树木害虫捕捉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回旋式树木害虫捕捉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3、一种回旋式树木害虫捕捉装置,包括:转轴、刮齿、凹槽、从动齿轮、支架、耙齿、连接支架、落料孔、落料槽、驱动电机、驱动齿轮、收集桶、漏斗;所述转轴的整体外观呈圆柱状,所述转轴的外壁上设有刮齿,所述转轴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均布的凹槽,所述转轴的顶端设有从动齿轮,所述支架安装在转轴的外侧,所述支架通过两端的连接支架与转轴套接,所述支架的内壁上设有耙齿,所述落料孔开设在支架底部的连接支架上,所述落料槽设在连接支架的底部,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支架顶端的连接支架上,所述驱动齿轮安装在驱动电机的一侧,所述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所述收集桶安装在连接支架的下方,所述收集桶与落料槽的外壁拧接连接,所述漏斗嵌入安装在收集桶的内部。

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回旋式树木害虫捕捉装置所述支架为螺旋形板状结构,所述支架在所述转轴的外侧均布有多处,所述转轴外侧的支架通过两端的连接支架及螺栓连接为一体。

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回旋式树木害虫捕捉装置所述刮齿及耙齿均为圆弧形齿状结构,所述刮齿在转轴的外壁上均布有多处。

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回旋式树木害虫捕捉装置所述耙齿在支架的内壁上均布有多处,所述耙齿与所述刮齿交错分布。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回旋式树木害虫捕捉装置所述落料槽为横截面呈“u”形的圆弧形板状结构,所述落料槽位于所述落料孔的下方,所述落料槽的高度由靠近所述落料孔一端向另外一端递增。

8、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9、1、本专利技术刮齿及耙齿均为圆弧形齿状结构,刮齿在转轴的外壁上均布有多处,支架为螺旋形板状结构的设置,刮齿与转轴组成俯视面呈数字9形的刮离装置,圆弧形齿状结构的刮齿及耙齿端部在相交时内侧会形成空隙防止害虫逃离,且中间的空隙会随着刮齿的转动逐渐缩小,将害虫向下驱赶,并通过与耙齿的配合将装置内侧的树木害虫刮离,而呈螺旋形板状结构的支架使耙齿呈螺旋状分布,在刮齿旋转过程中刮齿与耙齿之间的空间从上到下逐渐缩小,便于害虫的收集与捕捉。

10、2、本专利技术落料槽为横截面呈“u”形的圆弧形板状结构,落料槽位于落料孔的下方,落料槽的高度由靠近落料孔一端向另外一端递增的设置,害虫从落料孔掉入落料槽后会沿落料槽滑入收集桶内,同时对落料孔起到遮挡作用,防止害虫飞出。

11、3、本专利技术通过对一种回旋式树木害虫捕捉装置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通过逐渐缩小空间的方式将害虫向下驱赶并刮离,便于害虫的收集与捕捉,效率高,捕虫效果好,实用性强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与设备中的问题和不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旋式树木害虫捕捉装置,包括:转轴(1)、刮齿(2)、凹槽(3)、从动齿轮(4)、支架(5)、耙齿(6)、连接支架(7)、落料孔(8)、落料槽(9)、驱动电机(10)、驱动齿轮(11)、收集桶(12)、漏斗(13);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的整体外观呈圆柱状,所述转轴(1)的外壁上设有刮齿(2),所述转轴(1)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均布的凹槽(3),所述转轴(1)的顶端设有从动齿轮(4),所述支架(5)安装在转轴(1)的外侧,所述支架(5)通过两端的连接支架(7)与转轴(1)套接,所述支架(5)的内壁上设有耙齿(6),所述耙齿(6)在支架(5)的内壁上均布有多处,所述耙齿(6)与所述刮齿(2)交错分布,所述落料孔(8)开设在支架(5)底部的连接支架(7)上,所述落料槽(9)设在连接支架(7)的底部,所述驱动电机(10)固定安装在支架(5)顶端的连接支架(7)上,所述驱动齿轮(11)安装在驱动电机(10)的一侧,所述驱动齿轮(11)与从动齿轮(4)啮合,所述收集桶(12)安装在连接支架(7)的下方,所述收集桶(12)与落料槽(9)的外壁拧接连接,所述漏斗(13)嵌入安装在收集桶(12)的内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旋式树木害虫捕捉装置,包括:转轴(1)、刮齿(2)、凹槽(3)、从动齿轮(4)、支架(5)、耙齿(6)、连接支架(7)、落料孔(8)、落料槽(9)、驱动电机(10)、驱动齿轮(11)、收集桶(12)、漏斗(13);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的整体外观呈圆柱状,所述转轴(1)的外壁上设有刮齿(2),所述转轴(1)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均布的凹槽(3),所述转轴(1)的顶端设有从动齿轮(4),所述支架(5)安装在转轴(1)的外侧,所述支架(5)通过两端的连接支架(7)与转轴(1)套接,所述支架(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季国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元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