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卡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1693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对接面、自对接面向后延伸的插槽、绝缘本体及设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围设于插槽底部的底壁,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第一端子组具有暴露于插槽内的第一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第一焊接部,第二端子具有凸伸入插槽内的弧形第二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为平板状并向下支撑于底壁上,第一、第二端子组可以用以连接与新型的电子卡,满足了消费者不同的使用需求。(*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卡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改善导电端子结构的电子卡连 接器。
技术介绍
电子存储卡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以扩展存储能力,各厂商一直努力致力于开发各 种插接电子存储卡的电子卡连接器来应对消费者的日益需求。现有电子卡连接器一般包括 绝缘本体及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具有收容电子卡的插槽,导电端 子包括凸伸入插槽内的弧形接触部,当电子卡插入后,电子卡上的平板状金手指抵压接触 导电端子接触部,使电子卡与导电端子之间形成电性连接。随着消费者的多样化应用需求, 该种电子卡连接器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因而,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电子卡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电子卡连接器,其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使用 需求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对接 面、自对接面向后延伸的插槽、绝缘本体及设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围设 于插槽底部的底壁,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第一端子组具有暴露于插槽 内的第一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第一焊接部,第二端子具有凸伸入插槽内的弧形第二 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为平板状并向下支撑于底壁上。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触部比第二接触部更靠近对接面。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第二接触部沿插入方向错开设置。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本体包括自底壁向上凸伸的两相对侧壁,插槽形 成于底壁与两侧壁之间。 0009]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壁具有支撑电子卡的支撑面,第一接触部低于支撑 面,第二接触部高于支撑面。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本体底壁具有收容第一接触部的凹槽,凹槽与插 槽相贯通。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子组镶埋成型于绝缘本体上,第二端子组镶埋 成型或组装于绝缘本体上。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两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及位于该两对 第一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一第一接地端子,第二端子组包括一电源端子、一第二接地端子 及位于电源端子与第二接地端子之间的一对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卡连接器用以插接USB 3.0薄卡,所述第一及第 二端子组分别设置为两组或两组以上,相邻两组第一端子组或两组第二端子组之间的距离大于其中任何一组中的相邻两导电端子之间的距离。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第二焊接部排成一行,第二接地端子与电源端子的第 二焊接部位于该行的最外侧,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第一焊接部分开设置成两个,第二差分 信号端子的两第二焊接部位于第一接地端子的两第一焊接部之间。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导电端子第一接触部为平板状并向下 支撑于底壁上,第一、第二端子组可以用以连接与新型的电子卡,满足了消费者不同的使用 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绝缘本体与遮蔽壳体分离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组合图。图7是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另一实施方式中绝缘本体与遮蔽壳体分离的立 体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100为全新的USB 3. 0电子卡 连接器,用以供USB 3.0薄卡(未图示)插接,其包括绝缘本体1、若干导电端子2及包覆绝 缘本体1的金属遮蔽壳体3。绝缘本体1包括基部11、底壁12、两相对侧壁13,侧壁13自底壁12向上凸伸,基 部11、底壁12及两侧壁13相连围设形成一插槽15,用以收容USB 3. 0薄卡,绝缘本体1前 端具有对接面10,插槽15自对接面10向后延伸。可以通过减小底壁12的厚度来实现降低 电子卡连接器100的整体高度,底壁12具有向上支撑USB 3. 0薄卡的支撑面120,底壁12 自支撑面120向下凹设有固定导电端子2的四个端子收容槽121及位于端子收容槽121前 方的五个凹槽122,端子收容槽121与凹槽122相隔开,端子收容槽121及凹槽122分别与 插槽15贯通,端子收容槽121进一步向后延伸贯穿基部11,凹槽122与对接面10相隔一定 距离。基部11顶部后端具有两凸块111,两侧壁13的后端分别凸设有卡块131,卡块131 前端具有倾斜面132。导电端子2包括第一端子组21、第二端子组22,第一、第二端子组21共同组成USB 3.0端子,可以用以传输USB 3.0信号,第二端子组22为USB 2. 0端子,可以用以传输USB 2. 0信号。第一端子组21设置为五根,其由两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3及位于两对差分信 号端子23之间的第一接地端子24组成。第一端子组21的每一端子包括镶埋成型于绝缘 本体1底壁12内的第一固定部211、自第一固定部211具有向前延伸的平板状第一接触部 212及自第一固定部211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1的第一焊接部213。第一固定部211包括 水平部2111及自水平部2111前端向上延伸的直立部2112,第一接触部213与直立部2112相连。第一接触部212位于绝缘本体1底壁12的凹槽122内,并向下支撑在凹槽122的底 内壁上,显然第一接触部212低于支撑面120,第一接触部212还暴露于插槽15内,用以与 USB 3. 0薄卡接触,第一接地端子24的第一焊接部213分开设置成两个。第二端子组22为四根,其包括电源端子25、第二接地端子26及位于电源端子25 与第二接地端子26之间的一对第二差分信号端子27。第二端子组22的每一端子包括固 定于端子收容槽121内的第二固定部221、自第二固定部221向上凸伸入插槽15内的弧形 第二接触部222及自第二固定部221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1的第二焊接部223,第二接触 部222高于底壁12的支撑面120,第二接触部222在USB 3. 0薄卡的抵压下会在上下方向 上产生弹性变形。第二接触部222位于第一接触部212后方即第一接触部212比第二接触 部222更靠近对接面10,第一、第二接触部212、222沿USB 3. 0薄卡的插入方向错开设置, 第一接触部212低于第二接触部222。第一、第二焊接部213、223排成一行,第二端子组22的电源端子25与第二接地端 子26的第二焊接部223位于该行的两端最外侧位置,第二差分信号端子27的两第二焊接 部223相邻设置并排布于第一接地端子24的两第一焊接部213之间。遮蔽壳体3包括顶壁31、底壁32及两侧壁33,顶壁31、底壁32及两侧壁33相连 围设形成收容绝缘本体1的收容空间30,顶壁31后端具有收容绝缘本体1凸块111的缺口 311,阻止了遮蔽壳体3向后移动,两侧壁33分别开设有与绝缘本体1卡块131相卡扣的卡 扣孔331,阻止了遮蔽壳体3向前移动,卡块131上的倾斜面132用以导引卡块131插入卡 扣孔331内。两侧壁33上延伸有焊接至电路板(未图示)上的焊接脚332。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电子卡连接器100第一、第二端子组31、32可以用以 连接与现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对接面、自对接面向后延伸的插槽、绝缘本体及设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围设于插槽底部的底壁,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第一端子组具有暴露于插槽内的第一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第一焊接部,第二端子具有凸伸入插槽内的弧形第二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第二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为平板状并向下支撑于底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建飞许希富黄晓明赵期俊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