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设备及成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1592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所述成像设备包括图像承载部件,充电单元,曝光单元和显影单元。所述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监控单元,根据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状态和停止状态,将计数值顺序地更新到新的计数值;间歇驱动单元,根据监控单元产生的所述新的计数值,在使得调色剂图像形成于图像承载部件表面上的成像操作完成之后,间歇地旋转所述图像承载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像设备及使用该成像设备的成像方法。
技术介绍
在采用电照相方法的成像设备领域,相关的技术已经被公众所知。这种成像设备 包含有设置在圆柱形感光鼓四周的充电单元、曝光单元、显影单元、转印单元和清洁单元。 在成像设备工作期间,当感光鼓转动时,调色剂图像形成于感光鼓表面,接着,调色剂图像 从感光鼓转印到诸如复印片材的打印介质上。对于这种成像设备,显影单元中调色剂的充电过程是通过调色剂的摩擦带电的显 影单元来进行的。通过进行调色剂充电过程而产生的调色剂的带电量随着调色剂所处的环 境的温度和湿度而变化。在正常的成像操作(或者打印操作)中,环境对调色剂的带电量几乎不产生影响。 然而,如果成像设备在持续了一段时间的待机状态结束后,重新启动打印操作,这时对于重 启后随即进行的成像操作,由于湿度的变化,空气就会对调色剂的带电量产生显著影响。通常,为了防止调色剂的洒漏,供应调色剂到感光鼓的显影单元被设置为在封闭 的空间中储存调色剂。图1是调色剂在显影单元附近移动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调色剂 6、显影辊3和供应辊4置于显影装置2的调色剂容器部件2a中。显影装置2的开口部基 本上由显影刮刀5、显影辊3和构成显影装置2 —部分侧壁的调色剂返回部件2b封闭。当成像装置在成像操作和待机状态时,显影刮刀5和显影辊3之间的缝隙以及显 影辊3和调色剂返回部件2b之间的缝隙,都处于用调色剂6密封的状态。在成像操作的过程中,从显影装置2通过显影辊3供给的部分调色剂6b附在感光 鼓1的表面Ia上,在感光鼓1的表面Ia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成像的调色剂6c)。剩余的调 色剂6b经过调色剂返回部件2b回到显影装置2的内部(返回的调色剂6d)。但是,如果成像设备设置在图像形成的待机状态,显影装置2外部的调色剂6b仍 然粘附在显影辊3上,并没有返回到显影装置2所形成的封闭空间中。只要待机状态持续, 显影装置2外部的调色剂6b就会很容易受到显影装置2外部的环境温度变化或者湿度变 化的影响。通常,在成像装置的成像操作过程中,感光鼓附近部分处于高温低湿的环境下 (温度的上升使得相对湿度降低)。在成像装置待机状态期间,该部分的高温低湿条件会逐 渐变得与外界的温度和湿度相同。显影装置2内部的调色剂6a由于是储存在显影装置2内 的封闭空间中,所以不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相反,显影装置2外部的调色剂6b就 会在待机状态,很容易受到外界温度和湿度变化的影响,这会导致调色剂带电性能的劣化。在进行成像操作期间,采用调色剂的电荷动作在感光鼓1上实现调色剂图像的形成。而调色剂带电性能的劣化直接影响感光鼓上的成像情况,影响成像质量。随后,在下次 成像时,使用显影装置外部的调色剂6b (在待机状态下已受到附近环境的影响)和显影装 置内的调色剂6a(在密封空间中未受到影响)在感光鼓1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调色剂6a和调色剂6b之间的调色剂带电性能差异,在调色剂图像中出现带状图像 浓度的不均勻性。通常,已经提出了若干方案,来消除因调色剂带电性能变化而产生的图像浓度的 不均勻性问题。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第No. 2004-109980号披露了 一种成像设备,其每 次在成像停止时间达到预定时间的情况下,进行旋转操作,旋转显影辊,以便优化图像浓度 控制因素。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第No. 2007-065581号披露了一种显影装置,在其内部 为每种颜色的显影部件安装环境传感器。这种显影装置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显影部件的湿 度变化来优化调色剂的带电状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第2004-264647号披露了一种成像设备,在成像设备内 的感光鼓附近安装有传感器,用来在成像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期间检测环境湿度的变化。当 传感器检测到的湿度变化较大时,感光鼓以给定的旋转量进行旋转,从而避免图像浓度的 不均勻性,这种不均勻性在从待机状态转换到成像操作的激活状态时很容易随即发生。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第2004-109980号的成像设备中,在待机过程中,以 固定的时间间隔来执行旋转显影辊的旋转操作,并且,可以消除外界环境对粘附在显影辊 上的调色剂的影响。然而,在该成像设备中,待机状态的能耗就会随着在待机状态下对显影 辊的旋转操作而增加。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第2007-065581号中的成像设备中,检测显影装置内 调色剂的环境状态的变化,却无法检测粘附于暴露在显影装置之外的部分上的调色剂的环 境状态变化。针对这种成像设备,难于在待机状态结束后立即就重新开始成像操作的时候, 消除容易发生图像浓度的不均勻性的问题。对于日本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第2004-264647号中的成像设备,传感器必须放置 于感光鼓的附近,以检测感光鼓附近的湿度变化,这却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给成像设备的 布局带来了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成像设备,无需利用布置在感光鼓附近的传感器的 输出信号,就能够防止在成像操作开始时容易发生的图像浓度的不均勻性。在解决或者减轻上述至少一个问题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本公开文件提供了一种 成像设备,其包括图像承载部件;充电单元,对旋转的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进行充电;曝 光单元,使图像承载部件的带电表面暴露于光束,从而在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 潜像;显影单元,使带电的调色剂粘附在图像承载部件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上,从而在图像承 载部件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监控单元,根据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状态和停止状态,将计 数值顺序地更新到新的计数值;间歇驱动单元,根据监控单元产生的所述新的计数值,在图 像承载部件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成像操作完成之后,间歇地旋转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从下面的详细描述,并结合说明书附图,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特点和优点将更加明 晰。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显影装置附近调色剂移动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成像设备构成示意图。图3是示出图2的成像设备中的控制单元构成示意图。 图4是解释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的控制单元执行成像操作的流程图。图5A和5B是用于解释感光体监控过程的流程图。图6是说明相对于感光鼓的特定旋转速度设定加数值的图表。图7是解释间歇驱动过程的流程图。图8是示出在成像操作和间断驱动操作过程中,计数值转换的示意图。图9是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的控制单元执行成像操作的流 程图。图10是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的控制单元执行成像操作的流 程图。图11是用于解释连续驱动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考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将会给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成像设备构成示意图。该成像设备100构成为包括四种颜色 的四个AIO处理盒(106Bk,106M,106C,106Y),所述处理盒沿着中间转印带105并排放置。 该成像设备100被称为串联型成像设备。中间转印带105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上述AIO处理盒106Bk,106M,106C和 106Y(电照相处理部件)在中间转印带105旋转的方向上,从上游侧依次排列。这些AIO处 理盒106Bk,106M, 106C和106Y具有相同的结构,只是容纳在AIO处理盒中的各种调色剂的 颜色却彼此不同。分别而言,AIO处理盒106Bk供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图像承载部件;充电单元,对旋转的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进行充电;曝光单元,使图像承载部件的带电表面暴露在光束下,以在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使带电的调色剂粘附在图像承载部件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上,以在图像承载部件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监控单元,配置为根据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状态和停止状态,将计数值依次地更新到新的计数值;间歇驱动单元,配置为根据监控单元产生的所述新的计数值,在使得调色剂图像形成于图像承载部件表面上的成像操作完成之后,间歇地旋转所述图像承载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塚真吾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