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汽车,尤其涉及一种动能回收制动装置及汽车。
技术介绍
1、现在新能源车因电池能量密度的原因,续航一直无法有很大的突破,近几年来,为了增加车辆的续航,人们也一直在想办法,包括加大电池,改变储电介质,减小风阻,能量回收等。
2、现在的能量回收主要是制动动能回收,在车辆制动时,不断开车轮和电机的连接,通过车轮的转动带动电机旋转,电机的旋转产生电能,再通过逆变器反向传给电池,相当于给电池充电,从而达到制动能量回收的效果。
3、理想状态下,动能到电机发出来电能之间的转化效率最高能到90%左右,这个电能需要经过逆变器转换成直流电,逆变器的效率在95%左右,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也会存在能量耗散(电池也有内阻),其效率在90%以上。这样简单算下来,再生制动的理论回收效率最高可以达到80%左右。
4、但是这实际过程中因为电机,电池和逆变器的限制,回收效率只在15%左右,转化效率很低,而且对电机,逆变器和电池可能会造成一些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动能回收制动装置及汽车,改善动能回收的效果。
2、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动能回收制动装置,该动能回收制动装置包括:
3、储能机构,包括用于将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并在转换过程中提供制动力的发条弹簧;还包括转轴;所述发条弹簧套装在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发条弹簧的内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
4、输入机构,与驱动轴连接并可将所述驱动轴的动力势能单向传递至所述发条弹簧;所述驱动轴为带动
5、输出机构,与所述驱动轴连接并可将所述发条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的动力势能单向传输至所述驱动轴;所述输入机构及所述输出机构传输动力势能的传输方向相反;
6、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为常开式离合器,用于在闭合时将所述转轴锁紧;
7、其中,所述储能机构择一与所述输入机构或所述输出机构连接;且在车辆刹车时,所述储能机构与所述输入机构连接;在刹车被松开时,所述第一离合器将所述转轴锁紧;在油门被踩踏时,所述储能机构与所述输出机构连接,所述第一离合器解除对所述转轴的锁紧。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储能机构将刹车时驱动轴的动力势能转化成弹性势能,两者同为机械势能,在转换时降低了能量损失,从而可获得更多的能量回收。另外,储能机构还可在进行能量回收时提供刹车制动力,从而无需再额外设置刹车,同时,利用原有设置刹车的位置设置储能机构,提高车辆空间的利用。
9、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输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上的第一无级变速驱动轮,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第一无级变速从动轮,以及套装在所述第一无级变速驱动轮及所述第一无级变速从动轮上的第一传动带;其中,
10、在所述储能机构与所述输出机构连接时,所述第一传动带可相对所述第一无级变速驱动轮滑动。
11、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无级变速驱动轮包括:套装在所述驱动轴上的第一调节器、第一调节轮及第一固定轮;其中,
12、所述第一调节轮及所述第一固定轮为相对设置的锥轮;所述第一调节轮及所述第一固定轮围成容纳所述第一传动带的空间;其中,所述第一固定轮与所述驱动轴同轴固定,所述第一调节轮可相对所述驱动轴滑动;所述第一调节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调节轮相对所述第一固定轮滑动;在所述第一调节轮与所述第一固定轮相隔设定距离时,所述第一传动带可相对所述第一无级变速驱动轮滑动;
13、所述第一无级变速从动轮包括:套装在所述转轴上的第二调节器、第二调节轮及第二固定轮;其中,
14、所述第二调节轮及所述第二固定轮为相对设置的锥轮;所述第二调节轮及所述第二固定轮围成容纳所述第一传动带的空间;其中,所述第二固定轮与所述转轴同轴固定,所述第二调节轮可相对所述转轴滑动;所述第二调节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调节轮相对所述第二固定轮滑动。
15、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输入机构包括:与所述转轴平行设置的第一中间轴;
16、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上的第一无级变速驱动轮,设置在所述第一中间轴上的第一无级变速从动轮以及第二无级变速驱动轮,设置在所述转轴的第二无级变速从动轮;还包括套装在所述第一无级变速驱动轮及所述第一无级变速从动轮上的第一传动带;以及套装在所述第二无级变速驱动轮及所述第二无级变速从动轮上的第二传动带;
17、其中,在所述储能机构与所述输出机构连接时,所述第一传动带可相对所述第一无级变速驱动轮滑动,和/或,所述第二传动带可相对所述第二无级变速驱动轮滑动。
1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输出机构包括:与所述驱动轴同轴固定连接的从动齿轮,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并可锁止的主动齿轮;
19、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
20、在所述储能机构与所述输出机构连接时,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转轴锁止固定。
21、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输出机构还包括套装在所述转轴上的锁止环;所述锁止环用于将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转轴锁定。
22、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离合器包括:第一离合式阻尼器固定盘以及第一离合式阻尼器调节盘;其中,
23、所述第一离合式阻尼器调节盘与所述第一离合式阻尼器固定盘沿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排列,且所述第一离合式阻尼器调节盘与所述第一离合式阻尼器固定盘可沿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相对或相背滑动;
24、所述第一离合式阻尼器调节盘与所述转轴的端部固定连接;
25、在所述第一离合器解除对所述转轴的锁止时,所述第一离合器处于常开状态,所述第一离合式阻尼器调节盘与所述第一离合式阻尼器固定盘间隔排布;
26、在所述第一离合器对所述转轴锁止时,所述第一离合器处于闭合状态,所述第一离合式阻尼器调节盘与所述第一离合式阻尼器固定盘抵压接触。
27、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还包括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为常闭式离合器,用于在闭合时将所述发条弹簧的外端锁紧;
28、在所述发条弹簧被压缩至极限,且刹车仍未被松开时,控制所述第二离合器打开。
29、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离合器包括:第二离合式阻尼器固定盘以及第二离合式阻尼器调节盘;其中,
30、所述第二离合式阻尼器调节盘与所述第二离合式阻尼器固定盘沿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排列,且所述第二离合式阻尼器调节盘与所述第二离合式阻尼器固定盘可沿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相对或相背滑动;
31、所述发条弹簧的外端与所述离合式阻尼器调节盘沿绕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固定连接,且所述离合式阻尼器调节盘沿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可相对所述发条弹簧移动。
32、在所述第二离合器解除对所述发条弹簧的外端的锁止时,所述第二离合器处于常开状态,所述第二离合式阻尼器调节盘与所述第二离合式阻尼器固定盘间的阻尼力小于所述发条弹簧的最大弹性力;
33、在所述第二离合器对所述发条弹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能回收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能回收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上的第一无级变速驱动轮,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第一无级变速从动轮,以及套装在所述第一无级变速驱动轮及所述第一无级变速从动轮上的第一传动带;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能回收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级变速驱动轮包括:套装在所述驱动轴上的第一调节器、第一调节轮及第一固定轮;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能回收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机构包括:与所述转轴平行设置的第一中间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能回收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机构包括:与所述驱动轴同轴固定连接的从动齿轮,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并可锁止的主动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能回收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机构还包括套装在所述转轴上的锁止环;所述锁止环用于将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转轴锁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能回收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包括:第一离合式阻尼器固定盘以及第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动能回收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为常闭式离合器,用于在闭合时将所述发条弹簧的外端锁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能回收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离合器包括:第二离合式阻尼器固定盘以及第二离合式阻尼器调节盘;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能回收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离合式阻尼器调节盘设置有插孔,所述发条弹簧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插销;其中,
11.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轴以及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动能回收制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能回收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能回收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上的第一无级变速驱动轮,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第一无级变速从动轮,以及套装在所述第一无级变速驱动轮及所述第一无级变速从动轮上的第一传动带;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能回收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级变速驱动轮包括:套装在所述驱动轴上的第一调节器、第一调节轮及第一固定轮;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能回收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机构包括:与所述转轴平行设置的第一中间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能回收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机构包括:与所述驱动轴同轴固定连接的从动齿轮,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并可锁止的主动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能回收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飞,
申请(专利权)人:集度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