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车辆的底盘组件及车辆制造技术_技高网

车辆的底盘组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9173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6: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的底盘组件及车辆,底盘组件包括:底盘本体和摆动件,摆动件的一端与车辆的车轮连接,摆动件背离车轮的另一端与底盘本体连接,摆动件适于绕竖直轴线相对底盘本体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底盘组件通过采用底盘组件替代防撞机构的方式,使得驾驶舱在设计时可以不必为应对小偏置碰撞而设定较大的截面尺寸或加装特殊的防撞机构,可以有效降低车辆自身的重量,减小车辆的能量损耗,提高车辆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的底盘组件及具有该车辆的底盘组件的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车辆的不断普及,因车辆导致的交通事故也是日趋增多,因此用户对于车辆交通安全意识也是愈加重视,对车辆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2、由于在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驾驶车辆的用户出于本能反应,一般都会下意识的操控车辆进行紧急变向,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车辆发生直面相撞的概率,进而导致在车辆碰撞事故中,以小偏置碰撞居多,小偏置碰撞由于撞击时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小,碰撞所造成的破坏性就越大。目前为降低小偏置碰撞的破坏性,通过在车辆驾驶舱的a柱下部加装防撞机构,以便提高驾驶舱的强度,这样可以使车辆在发生小偏置碰撞时,通过防撞机构抵抗车辆前车轮的冲击力,以降低前车轮在驾驶舱内的碰撞侵入量。

3、但是,现有技术中加装防撞机构之后会导致车辆的重量增加,进而使车辆在使用时的能量损耗变大,不利于节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的底盘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车辆驾驶舱上加装防撞机构之后导致车辆的重量增加,进而使车辆在使用时的能量损耗变大,不利于节能的问题。

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底盘组件,包括:

3、底盘本体;

4、摆动件,所述摆动件的一端与所述车辆的车轮连接,所述摆动件背离所述车轮的另一端与所述底盘本体连接,所述摆动件适于绕竖直轴线相对所述底盘本体转动。

5、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的底盘组件,通过采用底盘组件替代防撞机构的方式,使得驾驶舱在设计时可以不必为应对小偏置碰撞而设定较大的截面尺寸或加装特殊的防撞机构,以便有效降低车辆自身的重量,减小车辆的能量损耗,提高车辆的工作效率。

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摆动件的所述另一端具有连接臂和转动臂,所述连接臂与所述底盘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臂与所述底盘本体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摆动件绕所述竖直轴线转动。

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连接臂和所述转动臂在所述底盘组件长度方向间隔开,且所述连接臂位于所述转动臂的外侧。

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底盘本体设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连接臂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臂与所述第二支架转动连接。

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底盘本体包括:

10、副车架;所述副车架与所述车辆的车身连接;

11、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连接在所述车身和所述副车架之间。

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副车架包括:副车架纵梁,所述副车架纵梁在所述底盘组件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摆动件与所述副车架纵梁配合连接,且所述限位件连接在所述车身和所述副车架纵梁之间。

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副车架还包括:副车架横梁,所述副车架横梁与所述副车架纵梁连接且在所述底盘组件宽度方向延伸,在所述底盘组件宽度方向上,所述限位件和所述副车架纵梁连接的端部位于所述转动臂和所述副车架横梁之间。

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车身包括:门槛和地板纵梁,所述限位件和所述车身连接的端部与所述门槛和/或所述地板纵梁连接。

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车身包括:门槛、车身横梁和地板纵梁,所述车身横梁连接在所述门槛和所述地板纵梁之间,所述限位件和所述车身连接的端部与所述门槛和/或所述车身横梁和/或所述地板纵梁连接。

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包括上述内容中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组件。

1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通过采用底盘组件替代防撞机构的方式,使得驾驶舱在设计时可以不必为应对小偏置碰撞而设定较大的截面尺寸或加装特殊的防撞机构,以便有效降低车辆自身的重量,减小车辆的能量损耗,提高车辆的工作效率。

18、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件的所述另一端具有连接臂和转动臂,所述连接臂与所述底盘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臂与所述底盘本体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摆动件绕所述竖直轴线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和所述转动臂在所述底盘组件长度方向间隔开,且所述连接臂位于所述转动臂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本体设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连接臂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臂与所述第二支架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本体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包括:副车架纵梁,所述副车架纵梁在所述底盘组件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摆动件与所述副车架纵梁配合连接,且所述限位件连接在所述车身和所述副车架纵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还包括:副车架横梁,所述副车架横梁与所述副车架纵梁连接且在所述底盘组件宽度方向延伸,在所述底盘组件宽度方向上,所述限位件和所述副车架纵梁连接的端部位于所述转动臂和所述副车架横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包括:门槛和地板纵梁,所述限位件和所述车身连接的端部与所述门槛和/或所述地板纵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包括:门槛、车身横梁和地板纵梁,所述车身横梁连接在所述门槛和所述地板纵梁之间,所述限位件和所述车身连接的端部与所述门槛和/或所述车身横梁和/或所述地板纵梁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组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件的所述另一端具有连接臂和转动臂,所述连接臂与所述底盘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臂与所述底盘本体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摆动件绕所述竖直轴线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和所述转动臂在所述底盘组件长度方向间隔开,且所述连接臂位于所述转动臂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本体设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连接臂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臂与所述第二支架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本体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包括:副车架纵梁,所述副车架纵梁在所述底盘组件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摆动件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田修二藤原敏博陈永兴西川努王虎黄学海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