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液压控制系统、方法、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液压控制系统、方法、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07773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7 0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控制系统、方法、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机械双泵、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机械双泵包括润滑泵转子和离合器压力控制转子,所述润滑泵转子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离合器压力控制转子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离合器压力控制和冷却润滑流量控制由不同电机独立驱动同一泵的不同转子旋转来实现,冷却流量可以根据电机冷却实际需求实时无级调整,实现了冷却流量的按需供给,既能够满足在高车速或大输出功率工况下的冷却流量需求,也不会使常用工况冷却流量过剩造成能量损耗,从而提高液压控制系统效率同时降低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压控制系统、方法、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1、液压控制系统是汽车自动变速器的重要子系统,由于其较高的能量密度和控制稳定性,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自动变速器控制中。液压系统主要用于控制各离合器和制动器的结合、分离及传递扭矩的大小,同时给变速器各元件提供冷却润滑流量。

2、现有液压系统使用发动机和差速器驱动的机械泵给系统提供离合器压力控制油和冷却润滑油,泵的转速与发动机转速以及车速通过齿轮传动耦合,不能按需调整,在低车速下容易由于过流量出现溢流损失,在高车速或大输出功率工况下可能出现冷却流量不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液压控制系统效率同时降低能耗。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压控制系统、方法、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机械双泵、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机械双泵包括润滑泵转子和离合器压力控制转子,所述润滑泵转子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离合器压力控制转子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润滑泵转子,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离合器压力控制转子,所述润滑泵转子位于冷却润滑流道,所述离合器压力控制转子位于离合器压力流道,所述离合器压力流道的压力控制和所述冷却润滑流道的流量控制分别由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独立驱动同一机械双泵的所述润滑泵转子和所述离合器压力控制转子旋转来实现。

4、可选地,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节流孔,所述节流孔配合所述离合器压力控制转子在离合器腔内建立液压压力。

5、可选地,所述机械双泵包括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不连通,所述润滑泵转子位于所述第一腔,所述离合器压力控制转子位于所述第二腔,所述第二腔和所述离合器压力流道连通,所述节流孔设置在所述离合器压力流道的旁路上,所述节流孔连通所述离合器压力流道和液压油箱。

6、可选地,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蓄能器,所述蓄能器设置在所述离合器压力流道的旁路上,所述蓄能器用于释放内部液压油以推动离合器压盘。

7、可选地,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油冷器,所述油冷器与所述润滑泵转子所在的冷却润滑流道连通设置,所述冷却润滑流道用于与离合器齿轮、p1电机和p3电机的冷却润滑通道连通设置。

8、可选地,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离合器压力流道,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离合器与所述机械双泵之间,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离合器压力流道内的压力并反馈给变速器控制器,以使所述变速器控制器根据所述离合器压力流道内的压力调整所述第二电机的转速。

9、可选地,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吸滤器,所述吸滤器位于所述机械双泵和液压油箱之间,所述机械双泵和液压油箱通过所述吸滤器连通。

10、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压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

11、当离合器需要结合时,控制第二电机驱动离合器压力控制转子输出流量到离合器腔,以在所述离合器腔建立液压压力;

12、当离合器完成结合需要持续结合时,调整所述第二电机的转速,以使所述离合器腔的实际压力与结合的请求压力一致;

13、当离合器需要脱开时,控制所述第二电机降低转速,以使离合器脱开。

14、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包括上述液压控制系统,所述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p1电机、p3电机、离合器、变速机构,所述变速机构通过所述离合器与发动机及p1电机连接,所述变速机构还与所述p3电机连接。

15、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混合动力系统。

16、在本专利技术中,离合器压力控制和冷却润滑流量控制由不同电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独立驱动同一泵的不同转子(润滑泵转子和离合器压力控制转子)旋转来实现,冷却流量可以根据电机冷却实际需求实时无级调整,实现了冷却流量的按需供给,既能够满足在高车速或大输出功率工况下的冷却流量需求,也不会使常用工况冷却流量过剩造成能量损耗,从而提高液压控制系统效率同时降低能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械双泵(5)、第一电机(8)和第二电机(6),所述机械双泵(5)包括润滑泵转子(51)和离合器压力控制转子(52),所述润滑泵转子(51)与所述第一电机(8)连接,所述离合器压力控制转子(52)与所述第二电机(6)连接,所述第一电机(8)用于驱动所述润滑泵转子(51),所述第二电机(6)用于驱动所述离合器压力控制转子(52),所述润滑泵转子(51)位于冷却润滑流道,所述离合器压力控制转子(52)位于离合器压力流道,所述离合器压力流道的压力控制和所述冷却润滑流道的流量控制分别由所述第一电机(8)和所述第二电机(6)独立驱动同一机械双泵(5)的所述润滑泵转子(51)和所述离合器压力控制转子(52)旋转来实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节流孔(1),所述节流孔(1)配合所述离合器压力控制转子(52)在离合器腔内建立液压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双泵包括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不连通,所述润滑泵转子(51)位于所述第一腔,所述离合器压力控制转子(52)位于所述第二腔,所述第二腔和所述离合器压力流道连通,所述节流孔(1)设置在所述离合器压力流道的旁路上,所述节流孔(1)连通所述离合器压力流道和液压油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能器(2),所述蓄能器(2)设置在所述离合器压力流道的旁路上,所述蓄能器(2)用于释放内部液压油以推动离合器压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冷器(3),所述油冷器(3)与所述润滑泵转子(51)所在的冷却润滑流道连通设置,所述冷却润滑流道用于与离合器齿轮、P1电机和P3电机的冷却润滑通道连通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传感器(4),所述压力传感器(4)设置在所述离合器压力流道,所述压力传感器(4)位于所述离合器与所述机械双泵(5)之间,所述压力传感器(4)用于监测所述离合器压力流道内的压力并反馈给变速器控制器,以使所述变速器控制器根据所述离合器压力流道内的压力调整所述第二电机(6)的转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滤器(7),所述吸滤器(7)位于所述机械双泵(5)和液压油箱之间,所述机械双泵(5)和液压油箱通过所述吸滤器(7)连通。

8.一种液压控制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9.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所述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P1电机、P3电机、离合器、变速机构,所述变速机构通过所述离合器与发动机及P1电机连接,所述变速机构还与所述P3电机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械双泵(5)、第一电机(8)和第二电机(6),所述机械双泵(5)包括润滑泵转子(51)和离合器压力控制转子(52),所述润滑泵转子(51)与所述第一电机(8)连接,所述离合器压力控制转子(52)与所述第二电机(6)连接,所述第一电机(8)用于驱动所述润滑泵转子(51),所述第二电机(6)用于驱动所述离合器压力控制转子(52),所述润滑泵转子(51)位于冷却润滑流道,所述离合器压力控制转子(52)位于离合器压力流道,所述离合器压力流道的压力控制和所述冷却润滑流道的流量控制分别由所述第一电机(8)和所述第二电机(6)独立驱动同一机械双泵(5)的所述润滑泵转子(51)和所述离合器压力控制转子(52)旋转来实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节流孔(1),所述节流孔(1)配合所述离合器压力控制转子(52)在离合器腔内建立液压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双泵包括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不连通,所述润滑泵转子(51)位于所述第一腔,所述离合器压力控制转子(52)位于所述第二腔,所述第二腔和所述离合器压力流道连通,所述节流孔(1)设置在所述离合器压力流道的旁路上,所述节流孔(1)连通所述离合器压力流道和液压油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能器(2),所述蓄能器(2)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辉刘鹏飞付军谭艳军林霄喆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