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副车架、具有该副车架的车身组件以及具有该车身组件的车辆。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车辆的前副车架体积较大,车辆发生碰撞时,撞击力会挤压到前副车架,撞击力通过前副车架后安装点传递到乘客舱前部,对乘客舱造成巨大的挤压力,挤压到乘员舱,导致乘客舱入侵量较大,影响乘客安全,大大降低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副车架,能够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吸收大量能量,减少乘员舱的入侵量,保护乘员的生命安全,从而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
2、本技术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副车架的车辆的车身组件。
3、本技术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车身组件的车辆。
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副车架,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沿所述副车架的第一方向间隔排布;多个副车架纵梁,多个所述副车架纵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副车架纵梁沿所述副车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副车架纵梁的长度方向,所述溃缩凹陷结构具有邻接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间形成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间的夹角为α,满足关系式:125°≤α≤1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溃缩吸能段的至少一侧凸出相应所述副车架纵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溃缩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副车架纵梁的长度方向,所述溃缩凹陷结构具有邻接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间形成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间的夹角为α,满足关系式:125°≤α≤1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溃缩吸能段的至少一侧凸出相应所述副车架纵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溃缩吸能段凸出相应所述副车架纵梁的高度为d1,满足关系式:5mm≤d1≤1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纵梁的下表面为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副车架纵梁的长度方向,所述溃缩凹陷结构的长度尺寸为l1,满足关系式:100mm≤l1≤10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浩然,刘帅臣,谢志强,曹世晋,司凯中,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