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车辆内饰的顶置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车辆内饰的顶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07686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7 0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1)内部的顶置系统(2),其中所述顶置系统(2)具有覆盖部分和用于按特定要求实现无线能量传输的系统(3)。其中用于无线能量传输的系统(3)按特别要求设计成无接触地电能传输装置(9)。电能传输装置(9)与覆盖部分完美地集成在一起,并与接收装置(10)及相连的电气负载(5,6,8)组成系统,所述接收装置被定位或设置在车辆(1)的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内饰的顶置系统。特别地,本专利技术可以使车辆内饰板的一部分。


技术介绍

1、根据已有的车内顶衬产品实践,特别是对高配车辆,比如需要增加光源,使顶衬更具卓越的高质量感官。为了达成此目的,有必要在顶置系统中铺设合适的电缆。

2、通常铺设在顶衬背面且顺着结构线走的电缆,也为其他装置供电,如车库门开启遥控器等。在通常的车内顶衬系统或顶置系统中,标准的绝缘铜线或其他金属电缆都安装在顶衬和车身顶之间。

3、这样的顶置系统在车辆装配线的不同工位按不同的工序装配。顶置系统中的每个需要电气连接及操作的组件都需要分别地通过前述的电缆在整车装配工位按工序连接到车辆电气网络中。在顶衬的背面,这个各处连接的电缆需要使用胶带或高承载胶水固定,并置于车内顶衬和车身顶之间。

4、此处存在电缆绝缘层可能因摩擦而损坏的风险,从而导致短路和用电设备故障。此外,顶置系统的组装相对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描述,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车辆内饰尽可能灵活的可重新配置性,比如通过具有可连接在不同位置的模块化概念来表达。为达到这个目标,有必要通过单独布置集成在顶棚的照明来解决该问题。本专利技术基于指定一种系统的目的,该系统可以尽可能经济高效地生产并且尽可能灵活地适应车辆内部的可重新配置性。

2、该目的通过独立专利权利要求1的主题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的有利发展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指定。因此,本专利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内部的顶置系统,该集成系统包含覆盖部件和用于无线能量传输的系统。用于无线能量传输的系统被设计为以非接触的方式,根据需要将电能从集成在面板部件中的发射器设备传输到布置或提供在车辆内部的接收器设备。

3、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的优点在于:提出了一种集成在顶置系统中的非接触式能量传输系统,用于非接触式能源传输的系统优选集成在顶置系统中,它是隐藏式的,由于该系统设计用于非接触式能量传输,因此无需适当的布线即可实现将电能传输给大量用电设备,这对重量的减轻和成本的降低有积极影响。该设计可以省去车顶电缆线束的布线结构。根据集成在顶置系统中的能量传输系统的需要被提供电能的电负载特别是如车顶等布置或集成在车顶内衬本身中或其上的电负载。由于这样的用电设备可以在没有接触的情况下被提供电能,因此它们可以在没有任何问题的情况下并且不需要有线连接的情况下在车顶衬里上或在车顶衬里中使用。

4、基于选择能量传输系统的范围,可以根据需要向系统周围区域中的电力消耗者(如遮阳板的照明)提供电能。由于能量传递系统优先选择在顶置系统的装饰板中,例如在车顶衬里中,或者在顶置系统和车顶的装饰板/车顶衬里之间,根据法拉第电磁原理,通过车顶实现最佳电磁屏蔽,使得由能量传输系统发射的电磁能量被捆绑并释放到车辆内部。

5、根据第一实施方案变型,衬里部件被设计为车顶内衬的形式,该传输装置具有振荡器,具有至少一匝的初级线圈,用于根据需要产生和发射交变磁场,尤其是其中初级线圈形成在设计为车顶内衬的装饰部件中。根据第二实施方案变型,装饰件被设计为用于具有全景车顶的车身的车顶框架的装饰件的形式,所述传输装置具有振荡器,所述振荡器能够电连接到车辆内部电源,具有至少一匝的初级线圈,该初级线圈特别用于根据需要产生和发射交变磁场,并且其中所述初级线圈被设计在用于所述车顶框架的衬里部分中。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变型,装饰部件被设计为将车顶区域连接到车身下部结构的车柱的装饰部件的形式,其中发送装置具有振荡器,该振荡器具有至少一个匝的初级线圈,该初级线圈电连接或可连接到车辆内部电源,根据需要产生和发射交变磁场,并且其中初级线圈以使得车辆的挡风玻璃至少部分地被初级线圈包围的方式形成在装饰部件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顶置系统的实施方式,提供了用于无线能量传输的系统被设计为通过电感耦合、谐振电感耦合和/或电容耦合将电能从能量传输系统的传输设备传输到电负载的接收设备。

6、在电感耦合的情况下,通过用于在能量传输系统的传输设备中进行电感能量传输的振荡器产生交变磁场。传输通过两个线圈之间的互感进行,即用电设备的发送设备中的线圈和接收设备中的一个线圈。通过发送线圈中的交流电流在接收线圈中感应出ac电压。如有必要,可以对其进行整流,并将其作为直流电压提供给用电设备。

7、两个线圈之间的距离代表无线传输路径,并且应该尽可能小,通常是几厘米到几十厘米的距离。因此,电感耦合特别适合于将电能近场传输到布置在传输系统的传输设备附近的电负载。谐振电感耦合是电感耦合的扩展,其目的是增加仅有的小范围。为此,在传输装置的发射线圈和接收装置的接收线圈之间的自由空间部分中安装一个或多个自由振荡电路。这些振荡电路中的每一个都由电容器和线圈组成,线圈的谐振频率被调谐到传输频率。

8、振荡电路之间的谐振导致在相应的发射频率下改善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磁耦合。结果,可以实现更大的范围和改进的效率。因此,无线能量传输可以在线圈直径的四到十倍量级的距离上进行。在谐振电感能量传输的情况下,在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自由空间部分中提供的至少一个振荡电路优选地也集成在顶置系统中。

9、除了电场用于两个金属板之间的无线能量传输之外,电容耦合基于与感应传输相似的基本结构。这些金属板设计作为一个电容器,两个板之间的区域代表了无线能量传输的路径。这两个电容器与从发射机侧的振荡器获得的交流电压紧密结合。整流在用电侧进行,直流电压可以输入到实际用电侧。

10、特别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提供的传输装置,它具有振荡器,该振荡器是或可以电连接到车载电源,特别是车载电池,主线圈具有至少一匝,以便在需要时发射时产生交变磁场。

11、另一方面,电负载的接收装置应具有至少一匝的次级线圈,该线圈的设计和/或布置使得它能感应到初级线圈中的交流电压。

12、如果在发射交变磁场时,至少一匝的初级线圈和/或至少一匝的次级线圈,使初级线圈的磁通密度的至少40%,更好至少60%,甚至更好至少80%经过次级线圈的至少一匝包围的区域,则可以实现特别有效的非接触能量传递。特别更优方案,由印刷在装饰件上述区域的导电墨水形成初级线圈的至少一匝,特别是在装饰件上的所谓b面。换句话说,发射机所需的线路或电路可以在顶置系统或车内顶衬系统完全组装之前或之后打印出来。布线或电路,特别是初级线圈的至少一匝可以打印在顶置系统的多个部分上,例如,在装饰部分的中间层上,在装饰部分的基底层上或附着或可连接到顶置系统的装饰部分的衬底上。

13、特别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初级线圈的至少一匝,由印刷在载体基板上相应区域内的电导体形成,特别是衬底,由导电墨水制成更好,而载体基板优先通过连接或可连接到装饰部件上,特别是装饰件的b面。

14、如上述,本专利技术的顶置系统的示例,用于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它通过谐振感应耦合将电能从发射机设备传输到用电器的接收机设备。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以一种易于实现但仍然有效的方式来实现无线能量的大范围传输和效率的优化。

15、根据最近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内饰的顶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置系统(2)具有镶板部分和用于无线能量传输的系统(3),特别是当需要时,该系统(3)被设计为用于无线能量传输,特别是当需要从集成在内衬部分中的传输装置(9)向布置或设置在车辆(1)内部的用电设备(5,6,8)的接收装置(10)无接触地传输电能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内饰的顶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装饰部分设计为车内顶衬的形式,其中所述传输装置(9)具有振荡器(13),该振荡器(13)具有至少一个绕组,该绕组可以以电流方式连接到车载电源,特别是车载电池,具有用于产生和发射交变磁场的初级线圈(11);所述初级线圈(11)形成在所述内衬部分中,所述内衬部分设计为顶衬;其中,这个内饰板件可以按照车身框架结构设计成全景式顶棚;其中传输装置(9)具有振荡器(13),该振荡器(13)是或可以连接到车载电源,特别是车载电池;其中初级线圈(11)具有至少一个绕组,特别是在需要时用于产生和发射交变磁场;其中,初级线圈(11)置于车顶框架的内衬部分,使得全景车顶至少部分被初级线圈(11)包围;这个内饰板件可以是车身子结构立柱区域覆盖件的一部分;其中,传输装置(9)具有振荡器(13),该振荡器(13)是或可以电连接到车辆内部电源,特别是车辆内部电池,并且具有至少一个绕组,所述初级线圈(11)具有用于根据需要产生和发射交变磁场,其中所述初级线圈(11)形成于饰件部分中,使得车辆的挡风玻璃至少部分地被所述初级线圈(11)包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车辆内饰的顶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系统(3)用于无线能量传输,通过电感耦合、谐振电感耦合或电容耦合将电能从传输装置(9)传输到接收装置(1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内饰的顶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传输装置(9)有一个振荡器(13)或可通电接到车载电源,特别是车载电池,在特定的要求下,一个初级线圈(11)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生成和释放的交变磁场,并在电气负载(5、6、8)的接收设备(10)具有至少一个次级线圈(12),参照初级线圈(11)的设计,通过初级线圈(11)中的交流电流,感应交流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内饰的顶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至少一匝的初级线圈(11)和/或至少一匝的次级线圈(12),磁通密度(11)至少40%,更好是至少60%,最好至少80%,初级线圈通过至少一个封闭而成的区域运行的次级线圈(12)交变磁场时发出。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用于车辆内饰的顶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初级线圈(11)的至少一匝印刷在装饰部分上,特别是在所述装饰部分的b侧上,电导体优选由导电油墨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用于车辆内饰的顶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初级线圈(11)的至少一匝由印刷在载体基板上的电导体形成,特别是箔,优选由导电油墨制成,载体基板与印刷的电导体优选通过粘附连接到装饰板,特别是到装饰板的b侧。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内饰的顶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系统(3)被设计用于无线能量传输,电能通过谐振电感耦合从发送设备(9)到接收设备(10)的电器负载(5、6、8)进行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车辆内饰的顶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用于无线能量传输的系统(3),特别是在需要时,具有至少一个自由谐振电路,其位于所述传输装置(9)和接收装置(10)之间的自由空间部分,设置并具有电容器和线圈;所述自由振荡电路的谐振频率特别匹配所述用于特别无线能量传输的系统的传输频率;特别是,至少一个振荡电路之间的共振导致传输装置(9)的初级线圈(11)和接收装置(10)的次级线圈(12)在传输频率处的磁耦合得到改善。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内饰的顶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头灯顶系统(2)具有至少一个电气负载(5,6,8),特别是以光源的形式;发送设备(9)和接收器设备(10)的设计方式使得电能可以至少根据需要通过电感耦合从发送器设备(9)传输到接收器设备(10)。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内饰的顶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顶置系统(2)具有至少一个电气负载(5,6,8),特别是以光源的形式,其中电气负载(5,6,8)具有接收器设备(10),其设计用于接收来自发送设备(9)的非接触电能,以便相应地为电气负载(5,6,8)提供电能,接收装置(10)特别是可选地布置在在包层部分内或包层部分上,通过电感耦合,电能可以从传输装置(9)转移到接收装置(1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车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用于车辆内饰的顶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置系统(2)具有镶板部分和用于无线能量传输的系统(3),特别是当需要时,该系统(3)被设计为用于无线能量传输,特别是当需要从集成在内衬部分中的传输装置(9)向布置或设置在车辆(1)内部的用电设备(5,6,8)的接收装置(10)无接触地传输电能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内饰的顶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装饰部分设计为车内顶衬的形式,其中所述传输装置(9)具有振荡器(13),该振荡器(13)具有至少一个绕组,该绕组可以以电流方式连接到车载电源,特别是车载电池,具有用于产生和发射交变磁场的初级线圈(11);所述初级线圈(11)形成在所述内衬部分中,所述内衬部分设计为顶衬;其中,这个内饰板件可以按照车身框架结构设计成全景式顶棚;其中传输装置(9)具有振荡器(13),该振荡器(13)是或可以连接到车载电源,特别是车载电池;其中初级线圈(11)具有至少一个绕组,特别是在需要时用于产生和发射交变磁场;其中,初级线圈(11)置于车顶框架的内衬部分,使得全景车顶至少部分被初级线圈(11)包围;这个内饰板件可以是车身子结构立柱区域覆盖件的一部分;其中,传输装置(9)具有振荡器(13),该振荡器(13)是或可以电连接到车辆内部电源,特别是车辆内部电池,并且具有至少一个绕组,所述初级线圈(11)具有用于根据需要产生和发射交变磁场,其中所述初级线圈(11)形成于饰件部分中,使得车辆的挡风玻璃至少部分地被所述初级线圈(11)包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车辆内饰的顶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系统(3)用于无线能量传输,通过电感耦合、谐振电感耦合或电容耦合将电能从传输装置(9)传输到接收装置(1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内饰的顶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传输装置(9)有一个振荡器(13)或可通电接到车载电源,特别是车载电池,在特定的要求下,一个初级线圈(11)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生成和释放的交变磁场,并在电气负载(5、6、8)的接收设备(10)具有至少一个次级线圈(12),参照初级线圈(11)的设计,通过初级线圈(11)中的交流电流,感应交流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内饰的顶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至少一匝的初级线圈(11)和/或至少一匝的次级线圈(12),磁通密度(11)至少40%,更好是至少60%,最好至少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弗雷德里克·塞尔维尼
申请(专利权)人:岱美法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