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车身和车辆制造技术_技高网

车身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7288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7 0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身和车辆,车身包括:上纵梁;门柱总成,所述门柱总成的上端和所述上纵梁连接;减振加强件,一部分所述减振加强件设置于所述门柱总成内且另一部分所述减振加强件设置于所述上纵梁内,所述减振加强件上设置有多个减振孔。在门柱总成和上纵梁内设置有减振加强件,减振加强件可增大门柱总成与车身的上纵梁连接面积,即,利用减振加强件的结构强度加强门柱总成中间薄弱位置强度,从而进一步确保门柱总成整体架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身,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身和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行业繁荣发展,汽车的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个符合安全设计要求的车身,一方面要能够降低成员所收到的冲击,通过形变吸收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另一方面要采用高强度车身结构保证乘员的生存空间,避免乘员舱的过多形变。而在汽车的侧面碰撞过程中,由于门柱的结构强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门柱的结构强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车身的强度,所以门柱的设计成了车身设计的重点。

2、以及,用户对车辆大空间、舒适性要求日益增加,为满足用户对大空间需求,我司轿车采用空间优势进行市场竞争,同级别做到空间较大,乘坐舒适性、便利性较好,因研发车型尺寸较大,车辆尺寸大,必然需要车身强度提升,以满足对路面、动力总成激励能量衰减,使车辆在空间大基础上依然为用户提供安静驾乘享受,对车身结构来说门柱位置是整车车身中间部位,其强度高低将直接影响车身整体水平

3、相关技术中,通常设计为门柱通过与车身纵梁、横梁进行连接设计,门柱采用闭合盒子状结构,未对该位置进行科学设计加强,导致该位置强度弱,对振动激励能量衰减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身,在门柱总成和上纵梁内设置有减振加强件,减振加强件可增大门柱总成与车身的上纵梁连接面积,即,利用减振加强件的结构强度加强门柱总成中间薄弱位置强度。

2、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3、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身,包括:上纵梁;门柱总成,所述门柱总成的上端和所述上纵梁连接;减振加强件,一部分所述减振加强件设置于所述门柱总成内且另一部分所述减振加强件设置于所述上纵梁内,所述减振加强件上设置有多个减振孔。

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在门柱总成和上纵梁内设置有减振加强件,减振加强件可增大门柱总成与车身的上纵梁连接面积,即,利用减振加强件的结构强度加强门柱总成中间薄弱位置强度,从而进一步确保门柱总成整体架构强度。

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减振加强件包括:第一减振部和第二减振部,所述第一减振部和所述第二减振部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减振部设置于所述门柱总成内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减振部设置于所述上纵梁内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设置。

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减振加强件包括:多个横梁和多个竖梁,所述横梁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设置且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竖梁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且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横梁和多个所述竖梁相互交叉且形成所述减振孔。

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门柱总成包括:门柱内板、门柱外板和加强板,所述门柱内板和门柱外板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设置于所述门柱内板和所述门柱外板之间且和所述门柱内板固定连接,所述减振加强件设置于所述加强板和所述门柱内板之间。

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门柱外板设置有朝向车外凸出的拱起,所述门柱外板设置有避让槽;以及,所述门柱总成还包括:加强管,所述加强管连接在所述避让槽的两侧。

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门柱外板包括:包括: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和第三板部,所述第二板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三板部之间,所述第一板部和上纵梁连接,所述第三板部和下纵梁连接,所述第一板部上设置有第一凸起。

10、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门柱外板,在第一板部上设置朝向车外凸出的第一凸起,这样可以借助第一凸起来提升第一板部处的结构强度,进一步确保门柱外板整体架构强度。

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板部上设置有第二凸起和/或第三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三凸起前后间隔排布,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三凸起均朝前拱起。

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凸起延伸至所述第二板部,部分所述第一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二凸起和所述第三凸起之间。

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板部上设置有多个弧形段,多个弧形段包括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所述第一弧形段设置在所述第三板部的前侧,所述第二弧形段设置在所述第三板部的后侧,所述第一弧形段的高宽比和所述第二弧形段的高宽比不同。

14、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所述车身。

15、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加强件(30)包括:第一减振部(31)和第二减振部(32),所述第一减振部(31)和所述第二减振部(32)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减振部(31)设置于所述门柱总成(100)内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减振部(32)设置于所述上纵梁(200)内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加强件(30)包括:多个横梁(33)和多个竖梁(34),所述横梁(33)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设置且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竖梁(34)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且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横梁(33)和多个所述竖梁(34)相互交叉且形成所述减振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柱总成(100)包括:门柱内板(10)、门柱外板(20)和加强板(40),所述门柱内板(10)和门柱外板(20)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40)设置于所述门柱内板(10)和所述门柱外板(20)之间且和所述门柱内板(10)固定连接,所述减振加强件(30)设置于所述加强板(40)和所述门柱外板(2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柱内板(10)设置有朝向车外凸出的拱起,所述门柱内板(10)设置有避让槽;以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门柱外板(20)包括:第一板部(21)、第二板部(22)和第三板部(23),所述第二板部(22)设置于所述第一板部(21)和所述第三板部(23)之间,所述第一板部(21)和上纵梁(200)连接,所述第三板部(23)和下纵梁(300)连接,所述第一板部(21)上设置有第一凸起(2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部(22)上设置有第二凸起(221)和/或第三凸起(222),所述第二凸起(221)与所述第三凸起(222)前后间隔排布,所述第二凸起(221)与所述第三凸起(222)均朝前拱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211)延伸至所述第二板部(22),部分所述第一凸起(211)设置于所述第二凸起(221)和所述第三凸起(22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板部(23)上设置有多个弧形段,多个弧形段包括第一弧形段(231)和第二弧形段(232),所述第一弧形段(231)设置在所述第三板部(23)的前侧,所述第二弧形段(232)设置在所述第三板部(23)的后侧,所述第一弧形段(231)的高宽比和所述第二弧形段(232)的高宽比不同。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加强件(30)包括:第一减振部(31)和第二减振部(32),所述第一减振部(31)和所述第二减振部(32)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减振部(31)设置于所述门柱总成(100)内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减振部(32)设置于所述上纵梁(200)内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加强件(30)包括:多个横梁(33)和多个竖梁(34),所述横梁(33)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设置且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竖梁(34)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且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横梁(33)和多个所述竖梁(34)相互交叉且形成所述减振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柱总成(100)包括:门柱内板(10)、门柱外板(20)和加强板(40),所述门柱内板(10)和门柱外板(20)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40)设置于所述门柱内板(10)和所述门柱外板(20)之间且和所述门柱内板(10)固定连接,所述减振加强件(30)设置于所述加强板(40)和所述门柱外板(2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柱内板(10)设置有朝向车外凸出的拱起,所述门柱内板(10)设置有避让槽;以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