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取向且柔韧的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7244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7 0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取向且柔韧的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配制含增强相的氧化石墨烯混合浆料;制备厚度均匀的含增强相的氧化石墨烯湿膜;制备含增强相的氧化石墨烯凝胶膜;对得到的含增强相的氧化石墨烯凝胶膜进行还原处理,使得到石墨烯凝胶膜;对得到的石墨烯凝胶膜进行水洗和拉伸处理,然后进行干燥。实验证明,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方法,不仅可制备层间结构紧凑、取向度高的石墨烯薄膜,而且所制备的石墨烯薄膜的断裂伸长率可在40%~70%范围内实现调控,具有非常高的柔韧性,耐弯折性能优异,尤其是,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可实现膜层厚度在100~1500μm范围内调控,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涉及一种高取向且柔韧的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属于石墨烯薄膜的制备。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子科技的日益发展,电子器件的功率增大,体积缩小,性能日趋提升。随之而来的,是高性能电子器件对于有效散热系统的需求快速增长。较低的操作温度和高效散热对于电子和光子技术中的器件寿命和工作速度十分重要。因此,具有优异散热性能和电子传输性能的轻质材料受到广泛的关注。

2、因石墨烯具有高面内导热系数,且同时具有低密度、低热膨胀系数、良好机械性能以及对高频段(30mhz以上)电磁辐射有较高的屏蔽效能等优异特性,因此受到了导热材料研究者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商业前景。

3、但现有研究表明:石墨烯薄膜的性能还受薄膜的结构及片层排列的影响,各向异性就是受片层排列的取向性影响;虽然单层的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特性,但必须经过纳米片层到微米级薄膜的组装才可以进行应用,然而在组装的过程中,片层与片层间难以避免地会产生较多的空隙,从而使薄膜的密度下降,影响导电和导热性能;层间结构紧凑的散热片中的热界面少,有利于获得更高的有效热导率。因此,如何使石墨烯薄膜的结构更为紧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取向且柔韧的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强剂选用溶胀型淀粉醚、木质纤维素、聚乙烯醇、可再分散性乳胶粉、木质素磺酸盐、纳米纤维素、碳纳米管、碳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按任意比例混合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增强剂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配比为(2:98)~(8:9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的溶剂选用水、乙醇、丙酮、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按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取向且柔韧的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强剂选用溶胀型淀粉醚、木质纤维素、聚乙烯醇、可再分散性乳胶粉、木质素磺酸盐、纳米纤维素、碳纳米管、碳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按任意比例混合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增强剂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配比为(2:98)~(8:9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的溶剂选用水、乙醇、丙酮、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按任意比例混合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含增强相的氧化石墨烯混合浆料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的含增强相的氧化石墨烯湿膜的膜层厚度为1~2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朝开赵永彬周炜丛涛
申请(专利权)人:科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