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模式的模块化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6039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2:36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更换模式的模块化机器人,包括底盘、前厢体、中厢体和后厢体,前厢体、中厢体和后厢体均安装在底盘上,中厢体内安装有使用模块,使用模块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中厢体内,前厢体的顶部安装有主激光雷达扫描器,底盘的前部安装有第一撞击传感器,底盘的后部安装有第二撞击传感器,前厢体内安装有控制机器人行进的控制系统,前厢体的顶部还安装有摄像头模组和第一显示器。实现机器人功能的使用模块安装在中厢体内,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更换不同的使用模块,而整个机器人的底盘、前厢体和后厢体是不改变的,从而使得机器人能根据需要实现不同的功能,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具体涉及一种可更换模式的模块化机器人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生活环境智能化的普遍提高,移动机器人在各行业领域得以深度使用,越来越多的安防、服务、陪伴型机器人出现在人们视野当中,提供各类社会化服务。

2、目前,轮式机器人是近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特种服务机器人之一,主要应用于家居社区、企业园区、商业园区等场景。机器人作为社区、园区智能化构建的重要一员,它可代替更多的劳动力,成为产业升级或变革的重要工具,对于严重依赖人力,重复度较高的行业来说,机器人代替人工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但目前移动机器人造价高,功能边界明确、重复,导致机器人无法快速在市场普及,并提供有效、全面的服务。

3、对于轮式底盘移动服务机器人,成本比较高就是底盘,现有的机器人底盘与上部厢体是匹配设计,不能更换成本较高,当一个机器人生产好后就只能实现一种功能,功能比较单一,因此现急需设计出一款底盘共用,厢体可以根据需要更换的机器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针对目前机器人的底部与上部的箱体匹配设计,底盘不具有通用性,使得机器人功能单一、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更换模式的模块化机器人。

2、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可更换模式的模块化机器人,包括底盘、前厢体、中厢体和后厢体,前厢体、中厢体和后厢体均安装在底盘上,中厢体内安装有使用模块,使用模块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中厢体内,所述前厢体的顶部安装有主激光雷达扫描器,底盘的前部安装有第一撞击传感器,底盘的后部安装有第二撞击传感器,前厢体内安装有控制机器人行进的控制系统,所述前厢体的顶部还安装有摄像头模组和第一显示器,所述主激光雷达扫描器、第一撞击传感器、第二撞击传感器、摄像头模组和第一显示器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4、优选的,所述中厢体包括第一侧板、顶板、第二侧板和底板,所述底板安装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顶板与第二侧板固定连接,第一侧板与顶板铰接。底盘是固定安装在底盘上的,使用模块与底盘通过螺栓等方式固定时比较方便。使用模块可以是左右两侧与底盘固定也可以是前后两侧与底盘固定。

5、优选的,所述使用模块与底板通过螺栓连接。

6、优选的,所述使用模块上安装有l型的安装块,安装块上设有安装孔,所述使用模块靠近第二侧板一侧安装有碰锁头,靠近第二侧板一侧的底板安装有碰锁固定座。碰锁头与碰锁固定座接触后对使用模块进行定位,然后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将使用模块固定。

7、优选的,所述前厢体的底部还安装有前补盲激光雷达,所述底盘的前部安装有前灯光模组,底盘的后部安装有后灯光模组。主激光雷达扫描器由于安装在哎前厢体的顶部,因此存在一定的盲区,在底盘上安装了前补盲激光雷达,可以扫描检测到较低的事物,尽量减少盲区。

8、优选的,所述中厢体的顶部安装有信号接收天线,后台可以实时接收到机器人的位置信息。

9、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板上安装有第二显示器,比如第二显示器可以实现人机互动,第一显示器从前面显示机器人的状态。

10、优选的,所述后厢体上设有第三显示器,从机器人后部也能了解到机器人的状态。

11、优选的,所述底盘的两侧安装有第三撞击传感器,第三撞击传感器检测机器人侧面的物体。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在底盘的前后安装第一撞击传感器和第二撞击传感器可以防止撞击,通过主激光雷达扫描器对机器人四周的环境进行检测,摄像头模组将周围的环境扫描传回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机器人的前进、后退以及转弯等。实现机器人功能的使用模块安装在中厢体内,中厢体是通过滑动或者螺栓等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中厢体内的,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更换不同的使用模块,而整个机器人的底盘、前厢体和后厢体是不改变的,从而使得机器人能根据需要实现不同的功能,降低了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更换模式的模块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前厢体(2)、中厢体(3)和后厢体(4),前厢体(2)、中厢体(3)和后厢体(4)均安装在底盘(1)上,中厢体(3)内安装有使用模块(5),使用模块(5)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中厢体(3)内,所述前厢体(2)的顶部安装有主激光雷达扫描器(6),底盘(1)的前部安装有第一撞击传感器(7),底盘(1)的后部安装有第二撞击传感器(8),前厢体(2)内安装有控制机器人行进的控制系统,所述前厢体(2)的顶部还安装有摄像头模组(9)和第一显示器(15),所述主激光雷达扫描器(6)、第一撞击传感器(7)、第二撞击传感器(8)、摄像头模组(9)和第一显示器(15)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模式的模块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厢体(3)包括第一侧板(10)、顶板(11)、第二侧板和底板(13),所述底板(13)安装在第一侧板(10)和第二侧板之间,顶板(11)与第二侧板固定连接,第一侧板(10)与顶板(11)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更换模式的模块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模块(5)与底板(13)通过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更换模式的模块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模块(5)上安装有L型的安装块(14),安装块(14)上设有安装孔,所述使用模块(5)靠近第二侧板一侧安装有碰锁头(16),靠近第二侧板一侧的底板(13)上安装有碰锁固定座(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模式的模块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厢体(2)的底部还安装有前补盲激光雷达(18),所述底盘(1)的前部安装有前灯光模组(19),底盘(1)的后部安装有后灯光模组(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模式的模块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厢体(3)的顶部安装有信号接收天线(2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更换模式的模块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0)上安装有第二显示器(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模式的模块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厢体(4)上设有第三显示器(2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模式的模块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的两侧安装有第三撞击传感器(2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更换模式的模块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前厢体(2)、中厢体(3)和后厢体(4),前厢体(2)、中厢体(3)和后厢体(4)均安装在底盘(1)上,中厢体(3)内安装有使用模块(5),使用模块(5)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中厢体(3)内,所述前厢体(2)的顶部安装有主激光雷达扫描器(6),底盘(1)的前部安装有第一撞击传感器(7),底盘(1)的后部安装有第二撞击传感器(8),前厢体(2)内安装有控制机器人行进的控制系统,所述前厢体(2)的顶部还安装有摄像头模组(9)和第一显示器(15),所述主激光雷达扫描器(6)、第一撞击传感器(7)、第二撞击传感器(8)、摄像头模组(9)和第一显示器(15)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模式的模块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厢体(3)包括第一侧板(10)、顶板(11)、第二侧板和底板(13),所述底板(13)安装在第一侧板(10)和第二侧板之间,顶板(11)与第二侧板固定连接,第一侧板(10)与顶板(11)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更换模式的模块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模块(5)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学雷刘垚张明杜军王俊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廷捷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