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和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和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5688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和使用方法,其应用于机匣上,机匣包括第一机匣和第二机匣,第一机匣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机匣设有第二安装孔,机匣对接引导装置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以将第一机匣和第二机匣引导对齐,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包括引导轴和支撑架,支撑架转动连接于引导轴;支撑架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当支撑架处于展开状态,支撑架与引导轴成夹角,且支撑架抵接于第一机匣以固定引导轴,当支撑架处于折叠状态,支撑架收拢于引导轴内,支撑架与引导轴能够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实现通过机匣对接引导装置自身即实现了可靠的安装固定,机匣对接完成后,可以直接将机匣对接引导装置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中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具体涉及一种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和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航空发动机由风扇单元体、核心机单元体、低压涡轮单元体及外部附件与管路单元体四大部分组成,核心机单元体又分为压气机单元体、燃烧室单元体、高压涡轮单元体等几个子单元。各单元体间、以及高压压气机装配时存在较多的机匣对接需求。

2、机匣间零件配合间隙极小,为提高对接的效率,避免对接过程中刮碰,必须使用引导工具。需装配的两个机匣间一般使用螺栓、螺母连接紧固,两侧机匣的安装孔为同直径的光孔,导致引导轴难以安装固定。

3、现有技术中,通常利用机匣的其他辅助特征,例如其他安装孔、安装边、一个机匣的上下法兰,将安装结构安装固定,再通过安装结构将引导轴安装固定,然而如此将会增加安装结构和引导轴的安装过程,装拆繁琐,降低效率。并且当机匣缺少其他辅助特征时则无法实现引导轴的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需要利用机匣的其他辅助特征安装固定用于安装引导轴的安装结构的缺陷,提供一种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和使用方法。

2、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3、一种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其应用于机匣上,所述机匣包括第一机匣和第二机匣,所述第一机匣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机匣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机匣对接引导装置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以将所述第一机匣和所述第二机匣引导对齐,所述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包括:

4、引导轴;

5、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于所述引导轴;

6、所述支撑架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当所述支撑架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引导轴成夹角,且所述支撑架抵接于所述第一机匣或所述第二机匣以固定所述引导轴,当所述支撑架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所述支撑架收拢于所述引导轴内,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引导轴能够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

7、在本方案中,在机匣对接之前支撑架处于展开状态,利用相对于引导轴展开的支撑架抵接于第一机匣,可将引导轴固定于第一机匣上,实现了在不借助机匣其他特征以及其他安装结构的情况下,仅通过机匣对接引导装置自身即实现了可靠的安装固定;机匣对接完成后,支撑架处于折叠状态,即支撑架收拢于引导轴内,此时便可以直接将机匣对接引导装置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中取出,可便捷快速拆卸,实现在不影响对接过程的情况下拆除机匣对接引导装置,提高了装配效率。

8、较佳地,所述支撑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边,所述支撑边转动连接于所述引导轴,所述支撑边的至少一端设置为能够伸出所述引导轴并抵接于所述第一机匣或所述第二机匣。

9、在本方案中,利用两个支撑边分别相对于引导轴展开并抵接于第一机匣上,提高了引导轴固定的稳固性。

10、较佳地,所述引导轴设有容纳槽以使所述支撑架收拢于所述引导轴内,当所述支撑架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所述支撑边具有位于所述容纳槽内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具有限位面,展开状态时所述限位面与所述容纳槽的壁面相抵,以限制所述支撑架持续展开。

11、在本方案中,容纳槽保证了引导轴的尺寸不受影响,进而保证了机匣对接过程中的对准效果;利用容纳槽的壁面使得支撑边无法继续展开,避免支撑边展开角度过大而导致固定不稳固的情况。

12、较佳地,当所述支撑架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所述支撑边具有位于所述容纳槽外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具有贴合于所述第一机匣或所述第二机匣的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与所述限位面平行。

13、在本方案中,第二端部与第一机匣通过面与面相贴合,有利于提高支撑边与第一机匣连接的稳固性。支撑面与限位面平行保证了支撑边展开时支撑边不会晃动,有利于保证支撑边的稳固性。

14、较佳地,在所述支撑架由展开状态转变为折叠状态的过程中,多个所述支撑边具有相互抵接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之间平滑过渡。

15、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收起支撑边时,多个支撑边之间不会相互干涉,不会影响支撑边向内旋转。

16、较佳地,所述抵接面呈弧形。

17、较佳地,所述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所述引导轴和所述支撑架以转动连接所述引导轴和所述支撑架。

18、较佳地,所述机匣对接引导装置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引导轴,所述弹性件向所述支撑架施加远离所述引导轴的方向的作用力。

19、在本方案中,支撑架在自然不受其他外力状态下,利用弹性件可以将支撑架撑开,实现了支撑架的自撑开,无需手动操作使支撑架处于展开状态,提高了装配效率。

20、较佳地,所述弹性件的截面呈v型。

21、较佳地,所述支撑架设置为当所述支撑架受到沿所述引导轴径向的作用力,所述支撑架由所述展开状态转变为所述折叠状态。

22、在本方案中,当第二机匣沿着引导轴逐渐贴靠第一机匣时,可以通过第二机匣的第二安装孔将支撑架压靠收回,在第一机匣和第二机匣完全贴靠后,支撑架即完全收拢于引导轴内,可直接取出,实现了支撑架的自动收回,无需手动操作,进一步提高了装配效率。

23、较佳地,所述引导轴包括螺纹段,所述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包括紧固件,所述第一机匣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机匣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所述支撑架抵接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螺纹段自所述第二表面向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紧固件与所述螺纹段相配合并贴合于所述第二表面,以使所述支撑架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

24、在本方案中,紧固件和支撑架将第一机匣压靠在中间,实现了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在第一机匣上的固定,并且利用紧固件压紧后,机匣对接引导装置承受轴向、径向偏斜力后,可依然固定在原处,保证引导过程机匣不发生偏斜。

25、较佳地,所述第一机匣包括第一法兰,所述第一法兰设有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支撑架抵接于所述第一法兰的一表面,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引导轴配合并贴合于所述第一法兰的另一表面,以将所述支撑架贴合于所述第一法兰。

26、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利用第一机匣的其中一个法兰即可实现机匣的引导对齐。

27、一种如上述所述的机匣对接引导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8、s1、将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固定安装在第一机匣上;

29、s2、将引导轴穿过第二机匣的第二安装孔;

30、s3、沿所述引导轴的轴向移动所述第二机匣,使所述第二机匣和所述第一机匣逐渐靠近;

31、s4、当所述第一机匣和所述第二机匣完全贴靠,取出所述机匣对接引导装置。

32、较佳地,所述第一机匣包括设有第一安装孔的第一法兰,所述引导轴具有自所述第一法兰朝远离所述第一法兰的方向延伸的螺纹段,所述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包括紧固件,所述步骤s1包括:

33、s11、将所述引导轴穿过所述第一法兰的所述第一安装孔;

34、s12、将支撑架抵接于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应用于机匣上,所述机匣包括第一机匣和第二机匣,所述第一机匣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机匣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机匣对接引导装置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以将所述第一机匣和所述第二机匣引导对齐,所述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边,所述支撑边转动连接于所述引导轴,所述支撑边的至少一端设置为能够伸出所述引导轴并抵接于所述第一机匣或所述第二机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轴设有容纳槽以使所述支撑架收拢于所述引导轴内,当所述支撑架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所述支撑边具有位于所述容纳槽内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具有限位面,展开状态时所述限位面与所述容纳槽的壁面相抵,以限制所述支撑架持续展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支撑架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所述支撑边具有位于所述容纳槽外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具有贴合于所述第一机匣或所述第二机匣的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与所述限位面平行。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架由展开状态转变为折叠状态的过程中,多个所述支撑边具有相互抵接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之间平滑过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面呈弧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所述引导轴和所述支撑架以转动连接所述引导轴和所述支撑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匣对接引导装置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引导轴,所述弹性件向所述支撑架施加远离所述引导轴的方向的作用力。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截面呈V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设置为当所述支撑架受到沿所述引导轴径向的作用力,所述支撑架由所述展开状态转变为所述折叠状态。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轴包括螺纹段,所述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包括紧固件,所述第一机匣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机匣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所述支撑架抵接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螺纹段自所述第二表面向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紧固件与所述螺纹段相配合并贴合于所述第二表面,以使所述支撑架贴合于所述第一表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匣包括第一法兰,所述第一法兰设有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支撑架抵接于所述第一法兰的一表面,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引导轴配合并贴合于所述第一法兰的另一表面,以将所述支撑架贴合于所述第一法兰。

13.一种如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机匣对接引导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匣包括设有第一安装孔的第一法兰,所述引导轴具有自所述第一法兰朝远离所述第一法兰的方向延伸的螺纹段,所述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包括紧固件,所述步骤S1包括: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当所述第二机匣移动至所述支撑架的位置,先松开所述紧固件,再继续移动所述第二机匣使所述第一机匣和第二机匣逐渐靠近。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4中,所述第一机匣和所述第二机匣完全贴靠后,先用固定件将所述第一机匣和所述第二机匣固定安装起来,再取出所述机匣对接引导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应用于机匣上,所述机匣包括第一机匣和第二机匣,所述第一机匣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机匣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机匣对接引导装置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以将所述第一机匣和所述第二机匣引导对齐,所述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边,所述支撑边转动连接于所述引导轴,所述支撑边的至少一端设置为能够伸出所述引导轴并抵接于所述第一机匣或所述第二机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轴设有容纳槽以使所述支撑架收拢于所述引导轴内,当所述支撑架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所述支撑边具有位于所述容纳槽内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具有限位面,展开状态时所述限位面与所述容纳槽的壁面相抵,以限制所述支撑架持续展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支撑架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所述支撑边具有位于所述容纳槽外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具有贴合于所述第一机匣或所述第二机匣的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与所述限位面平行。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架由展开状态转变为折叠状态的过程中,多个所述支撑边具有相互抵接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之间平滑过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面呈弧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所述引导轴和所述支撑架以转动连接所述引导轴和所述支撑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匣对接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匣对接引导装置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引导轴,所述弹性件向所述支撑架施加远离所述引导轴的方向的作用力。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晨吉仕强李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