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人造石墨复合材料、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人造石墨复合材料、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5673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造石墨复合材料、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硬碳、微晶石墨、无烟煤中的一种或多种破碎成3~20μm的粉末,作为添加剂;2)将沥青破碎成3~50μm的粉末,作为软碳前驱体;3)将步骤1)添加剂粉末与步骤2)软碳前驱体粉末按照质量比(1~15):(85~99)均匀混合,然后100~300℃加热1‑5h,降温得到混合物;4)将所述步骤3)的混合物进行纳米研磨,研磨时间为0.5~10h,然后烘干;5)将上述步骤4)中的产物在400~1800℃碳化,然后破碎成3~35μm的粉末;6)将上述步骤5)中的粉末在2000~3200℃下进行石墨化得到石墨复合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得到小晶粒尺寸的石墨材料,且硬碳等添加剂与石墨可以深度复合,均匀的分布在石墨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具体涉及一种人造石墨复合材料、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锂离子二次电池在现阶段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后续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需要,动力锂离子电池飞速发展。从未来市场对锂离子电池的方向看:快速充电型锂离子电池将成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方向。改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快充性能是提升锂离子电池快充性能的重要研究方向。目前快充技术的解决方案主要是:(1)调控锂离子去溶剂化过程;(2)减小石墨粒径;(3)石墨表面离子通道的构筑;(4)石墨内部嵌入点的开辟;(5)材料结构的优化。

2、cn113889605a公开了一种硬碳-掺杂剂包覆无烟煤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所述复合材料为核壳结构,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核、中间层、外层,内核为无烟煤,中间层为硅、氮、磷多孔材料,外层为无定型碳材料。但是其石墨化前的结构为硬碳包覆石墨化原料的核壳结构,石墨化后仍为硬碳包覆的石墨复合材料,仅对石墨材料的倍率性能起到改性作用,且对石墨本体的倍率性能改善有限。

3、另外,cn 113437278 a、cn 113258032 a、cn 113233451 a、cn 109592660 a、cn109761211 a皆为石墨与硬碳的复合材料,都是硬碳的前驱体与成品石墨(或自己合成的石墨)复合,硬碳都位于石墨的表面,难以达到有效的复合效果,仅对石墨材料的倍率性能起到改性作用,且对石墨本体的倍率性能改善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造石墨复合材料、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得到小晶粒尺寸的石墨材料,且硬碳等添加剂与石墨可以深度复合,均匀的分布在石墨内部,从本质上改变了石墨本体的倍率性能。

2、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制备人造石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1)将硬碳、微晶石墨、无烟煤中的一种或多种破碎成3~20μm的粉末,作为添加剂;

4、2)将沥青破碎成3~50μm的粉末,作为软碳前驱体;

5、3)将步骤1)添加剂粉末与步骤2)软碳前驱体粉末按照质量比(1~15):(85~99)均匀混合,然后100~300℃加热1-5h,降温得到混合物;

6、4)将所述步骤3)的混合物进行纳米研磨,研磨时间为0.5~10h,然后烘干;

7、5)将上述步骤4)中的产物在400~1800℃碳化,然后破碎成3~35μm的粉末;

8、6)将上述步骤5)中的粉末在2000~3200℃下进行石墨化得到石墨复合材料。

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所述硬碳包括但不限于活性炭、sp炭、生物质碳及其它无定型类硬碳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所述无烟煤灰分为0.01%~10%,挥发分为0.01~10%。

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所述微晶石墨的纯度为90%~99.9%,即石墨含量。

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所述沥青为煤基沥青、石油基沥青中的一种或多种。

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所述步骤1)、步骤2)及步骤5)中的破碎采用破碎机完成,例如但不限于机械磨、气流磨或辊压磨等。

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所述纳米研磨采用纳米砂磨机。

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优选地,步骤1)中,将硬碳、微晶石墨或无烟煤破碎成6~15μm;和/或,步骤2)中,将沥青破碎成8~22μm的粉末;和/或,步骤5)中,将产物破碎成10~20μm的粉末。

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所述步骤3)中,优选地,将步骤1)添加剂粉末与步骤2)软碳前驱体粉末按照质量比(5~12):(88~95)均匀混合,例如硬碳前驱体粉末占混合物粉末总质量的5%、6%、7%、8%、9%、10%或12%,进一步优选10-12%。步骤3)中,所述降温至常温即可,例如室温。

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所述步骤4)中,纳米研磨的越细,或者纳米研磨时间越长,越又有利于提高添加剂和软碳前驱体的复合程度。

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所述步骤4)中,烘干温度100~200℃,时间5~10h。

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所述步骤5)中,碳化温度优选为550~1100℃,进一步优选750~900℃,例如750℃、800℃、850℃、900℃或该范围内得其它数值。

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所述步骤6)中,石墨化过程参考常规石墨化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不再赘述。

21、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由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人造石墨复合材料。

22、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了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人造石墨复合材料的应用,将其用于制造锂离子电池。

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所述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将上述制得得人造石墨复合材料与粘结剂pvdf(聚偏氟乙烯)、导电剂sp、nmp(n-甲基吡咯烷酮)混合,涂敷在铜箔上,制备成负极极片,然后与锂片组装成扣式电池。

24、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25、本专利技术将不可石墨化的硬碳、微晶石墨或无烟煤作为添加剂加入到能够软化流动的沥青中充分混合然后石墨化,不仅可以得到深度复合材料,而且还可以降低石墨晶粒的尺寸。其中:沥青作为软化可流动性材料与硬碳、微晶石墨或无烟煤混合时能保证最大程度的均匀混合;另外,硬碳颗粒、微晶石墨或无烟煤在石墨化过程不会长大,同时会阻碍沥青碳化进一步长成大的石墨片层,形成小晶粒的人造石墨,小尺寸的晶粒由于与电解液接触的活性位点比较多,且锂离子嵌入/脱出的里程较短,因此倍率性能更为优异。同时作为添加剂的硬碳、微晶石墨或无烟煤本身为碳基材料,在石墨化后生成硬碳或小晶粒石墨对基体石墨材料的容量无影响,甚至对其倍率性能还有正面影响。这些作为添加剂的石墨化后的产物,均匀的分布在石墨内部,开辟了新的锂离子嵌入点位,同样提升了材料的倍率性能。即本专利技术方法从本质上改变了石墨本体的倍率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人造石墨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碳包括但不限于活性炭、SP炭、生物质碳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烟煤灰分为0.01%~10%,挥发分为0.01~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晶石墨的纯度为90%~99.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为煤基沥青、石油基沥青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优选地,步骤1)中,将硬碳、微晶石墨或无烟煤破碎成6~15μm;和/或,步骤2)中,将沥青破碎成8~22μm的粉末;和/或,步骤5)中,将产物破碎成10~20μm的粉末。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优选地,将步骤1)添加剂粉末与步骤2)软碳前驱体粉末按照质量比(5~12):(88~95)均匀混合,进一步优选(10~12):(88~90)。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碳化温度优选为550~1100℃,进一步优选750~900℃。

9.一种由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人造石墨复合材料。

10.一种由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人造石墨复合材料的应用,将其用于制造锂离子电池。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人造石墨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碳包括但不限于活性炭、sp炭、生物质碳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烟煤灰分为0.01%~10%,挥发分为0.01~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晶石墨的纯度为90%~99.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为煤基沥青、石油基沥青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优选地,步骤1)中,将硬碳、微晶石墨或无烟煤破碎成6~15μm;和/或,步骤2)中,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全彬苏志江梁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