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轨道梁的作业车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轨道梁的作业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4057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梁的作业车,包括:作业车体、走行轮、水平轮组件、第一作业平台和第二作业平台,走行轮设置在作业车体上,适于沿轨道梁的走行面滚动,水平轮组件设置在作业车体上,适于沿轨道梁的侧面滚动,第一作业平台位于轨道梁的侧方并连接在作业车体的宽度方向的第一端部,且第一作业平台的底部不低于轨道梁的底部,第二作业平台与第一作业平台相连且能够相对于第一作业平台运动,以使第二作业平台在收纳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转换,当第二作业平台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二作业平台位于第一作业平台的下方且至少部分位于轨道梁的下方,当第二作业平台处于收纳状态时,第二作业平台与桥梁下部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梁的作业车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的轨道梁的作业车,在沿着轨道梁行走时,由于作业车的作业平台位于轨道梁的下方,存在作业平台与桥梁下部结构碰撞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轨道梁的作业车,在沿着轨道梁行走时,消除了作业平台与桥梁下部结构碰撞的隐患。

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轨道梁的作业车,包括:

3、作业车体;

4、走行轮,所述走行轮设置在所述作业车体上,适于沿轨道梁的走行面滚动;

5、水平轮组件,所述水平轮组件设置在所述作业车体上,适于沿所述轨道梁的侧面滚动;

6、第一作业平台,所述第一作业平台位于所述轨道梁的侧方并连接在所述作业车体的宽度方向的第一端部,且所述第一作业平台的底部不低于所述轨道梁的底部;

7、第二作业平台,所述第二作业平台与所述第一作业平台相连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作业平台运动,实现所述第二作业平台在收纳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转换;

8、当所述第二作业平台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作业平台位于所述第一作业平台的下方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轨道梁的下方;

9、当所述第二作业平台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二作业平台与桥梁下部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叠。

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作业平台通过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一作业平台相连,所述作业车还包括提升组件,所述提升组件用于使所述第二作业平台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相对所述第一作业平台转动,实现所述第二作业平台在收纳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转换。

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提升组件包括第一葫芦和第二葫芦,所述第一葫芦通过第一连接绳索与所述第二作业平台相连于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二葫芦通过第二连接绳索选择性与所述第二作业平台相连于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一连接点沿所述第二作业平台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作业平台包括防护栏和垫板,其中,所述防护栏围成两端开口的空腔,所述垫板被配置为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防护栏的下端开口;

13、当所述第二作业平台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所述垫板被置为打开所述下端开口的位置,以供作业人员从所述第一作业平台进入所述第二作业平台。

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垫板的数量为两个,其中至少一个垫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防护栏。

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作业车还包括进入平台,所述进入平台与所述第一作业平台同侧,且与所述防护栏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中的任意一个相连,所述进入平台朝向所述轨道梁的方向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进入平台还形成有与所述防护栏的上端开口相通的第二开口。

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作业车体的宽度方向的第二端部上设有用于平衡所述作业车的配重组件。

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作业车还包括防侧翻装置,所述防侧翻装置适于安装在所述作业车体上,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轨道梁的挡板的下方。

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水平轮组件包括水平轮和安装座总成,所述水平轮通过所述安装座总成与所述作业车体相连,且所述水平轮可相对所述安装座总成运动。

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座总成包括固定座和转向座,其中,所述固定座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作业车体,所述转向座的一端通过第二旋转轴与所述固定座相连,所述转向座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平轮相连。

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转向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三通孔和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第四通孔,通过插销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中,或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中,以对所述水平轮进行限位。

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作业车还包括刹车组件,所述刹车组件适于安装在所述作业车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中的任意一个上,所述刹车组件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依次连接有压力手柄、伸缩杆和刹车块;

22、当所述作业车刹车时,所述作业人员下压所述连杆,通过所述压力手柄带动所述伸缩杆向下运动,以使所述刹车块紧贴所述走行面。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如下:

2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作业车,在沿着轨道梁行走时,由于所述第一作业平台的底部不低于所述轨道梁的底部,且所述第二作业平台处于所述收纳状态,从而消除了所述作业车的作业平台与桥梁下部结构碰撞的隐患。

25、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梁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作业平台通过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一作业平台相连,所述作业车还包括提升组件,所述提升组件用于使所述第二作业平台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相对所述第一作业平台转动,实现所述第二作业平台在收纳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转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组件包括第一葫芦和第二葫芦,所述第一葫芦通过第一连接绳索与所述第二作业平台相连于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二葫芦通过第二连接绳索选择性与所述第二作业平台相连于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一连接点沿所述第二作业平台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作业平台包括防护栏和垫板,其中,所述防护栏围成两端开口的空腔,所述垫板被配置为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防护栏的下端开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的数量为两个,其中至少一个垫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防护栏。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入平台,所述进入平台与所述第一作业平台同侧,且与所述防护栏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中的任意一个相连,所述进入平台朝向所述轨道梁的方向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进入平台还形成有与所述防护栏的上端开口相通的第二开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车体的宽度方向的第二端部上设有用于平衡所述作业车的配重组件。

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侧翻装置,所述防侧翻装置适于安装在所述作业车体上,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轨道梁的挡板的下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轮组件包括水平轮和安装座总成,所述水平轮通过所述安装座总成与所述作业车体相连,且所述水平轮可相对所述安装座总成运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总成包括固定座和转向座,其中,所述固定座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作业车体,所述转向座的一端通过第二旋转轴与所述固定座相连,所述转向座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平轮相连。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转向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三通孔和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第四通孔,通过插销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中,或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中,以对所述水平轮进行限位。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刹车组件,所述刹车组件适于安装在所述作业车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中的任意一个上,所述刹车组件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依次连接有压力手柄、伸缩杆和刹车块;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梁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作业平台通过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一作业平台相连,所述作业车还包括提升组件,所述提升组件用于使所述第二作业平台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相对所述第一作业平台转动,实现所述第二作业平台在收纳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转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组件包括第一葫芦和第二葫芦,所述第一葫芦通过第一连接绳索与所述第二作业平台相连于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二葫芦通过第二连接绳索选择性与所述第二作业平台相连于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一连接点沿所述第二作业平台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作业平台包括防护栏和垫板,其中,所述防护栏围成两端开口的空腔,所述垫板被配置为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防护栏的下端开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的数量为两个,其中至少一个垫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防护栏。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入平台,所述进入平台与所述第一作业平台同侧,且与所述防护栏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中的任意一个相连,所述进入平台朝向所述轨道梁的方向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进入平台还形成有与所述防护栏的上端开口相通的第二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文武易明德高林尹鹏林永康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