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2866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青茶加工方法,将采下的鲜叶采用常规方式进行萎凋,得到萎凋叶A;将萎凋叶A用常规方式进行做青,得到做青叶B;再将做青叶B进行炒青,得到炒青叶C;然后将炒青叶C摊凉后用绿茶揉捻机进行揉捻,得到卷转成条索状的茶坯D;茶坯D筛去碎末茶后,投入双锅曲毫机中进行做形作,做形完毕后得到茶坯E;最后将茶坯E摊晾好后筛去碎末,在烘干机内烘至足干,即得到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对传统的青茶加工进行了改进,在加工青茶中,做形不再包揉,而是采用绿茶揉捻机揉捻后用炒干机做形,这样时间就可以控制在3小时左右,极大的减少了加工时间,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了加工成本,提高了正茶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叶的加工方法,特别是一种青茶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青茶原产于广东、福建、台湾三省,具有不同于其它五大茶类的品质特征,S卩绿叶 红边,有天然的花果香。引进的青茶传统工艺为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及烘干,关键性工序 为做青,其中揉捻和干燥包括束包、揉捻、解块及初烘,反复三次以上,然后用布球固定形 状,最后足干。传统做法中“揉捻”是采用包揉做形,需要反复进行“束包、揉捻、解块、干燥 (烘)”,定型,最后烘至足干。这种加工方式的做形时间长,需要10个小时以上,劳动强度大, 各环节需要较多的人工反复操作,而且在包揉过程中造成的碎末茶较多,正茶率低,导致燃 料和电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以减少加工时间,降低劳动强度,节 约加工成本,提高正茶率,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将采下的鲜叶采用常规方式进行萎凋,得到 含水量为70%左右的萎凋叶A ;萎凋叶A用常规方式进行做青,得到做青叶B ;做青叶B经 过炒青,得到含水量为50%左右的炒青叶C ;炒青叶C摊凉1. 5 2. 5h后用绿茶揉捻机进 行揉捻,得到卷转成条索状的茶坯D,叶细胞破碎率为45 60% ;茶坯D筛去碎末茶后,投入 45 55°C的双锅曲毫机中进行做形作业1. 5 2h,做形完毕后得到茶坯E,茶坯E卷转成 条并呈扁圆形,色泽绿润,香气清香略带甜花香,茶坯E的含水量为16 20% ;茶坯E摊晾 好后筛去碎末,在65 75°C的烘干机内烘至足干,即得到成品。做青与静置进行两次以上,第一次做青时间为5 7min,做青机的转速为25 28r/min,萎凋叶A在做青筒内青香显露时下机,并静置1 2h,茶坯恢复弹性、青香减弱时 进行第二次做青,第二次做青的时间为6 8min,茶坯青花香显露时下机,并静置1 2h, 最后得到做青适度的叶片B。做青适度的叶片B特征为较柔软,叶色转为暗绿或黄绿,叶 脉略透明,部分叶缘、叶尖呈现红色,有的叶子表面出现红点,茶香较浓。炒青的温度为200 220°C,投叶量为2 2. 5kg,时间4 6min。使用该工艺参 数得到炒青叶C,标准为叶片呈暗绿状,茶梗软,茶香显现,略刺手,有弹性,以含水量50% 左右时为适度。揉捻时间为30 55min,按轻压、中压、重压、轻压的顺序进行揉捻,加压前后空揉 5 IOmin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传统青茶加工工艺进行改进,与现有技术相比,在青茶加工 过程中,做形不再包揉,而是采用炒干机做形,这样时间就可以控制在3小时左右,极大的 减少了加工时间,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了加工成本,提高了正茶率。另外,将传统的 烘干改进为炒至八成多近九成干再烘干,在同等条件下增进了青茶的香气和滋味。另外揉权利要求一种,其特征在于将采下的鲜叶采用常规方式进行萎凋,得到含水率为70%左右的萎凋叶A;将萎凋叶A用常规方式进行做青,得到做青叶B;再将做青叶B进行炒青,得到含水量为50%左右的炒青叶C;将炒青叶C摊凉1.5~2.5h后用绿茶揉捻机进行揉捻,得到卷转成条索状的茶坯D,茶坯D的叶细胞破碎率为45~60%,筛去碎末茶后,投入45~55℃的双锅曲毫机中进行做形作业1.5~2h,做形完毕后得到卷转成条并呈扁圆形的茶坯E,含水量为16~20%;茶坯E摊晾好后筛去碎末,在65~75℃的干燥机械内烘至足干,即得到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做青与静置进行两次以上,第一 次做青时间为5 7min,做青机的转速为25 28r/min,萎凋叶A在做青筒内青香显露时 下机,并静置1 2h,茶坯恢复弹性、青香减弱时开始进行第二次做青,第二次做青的时间 为6 8min,当茶坯青花香显露时下机,并静置2h以上,最后得到做青适度的做青叶B。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炒青的温度为200 220°C,投 叶量为2 2. 5kg,时间4 6min。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揉捻时间为30 50min,按轻 压、中压、重压、轻压的顺序进行揉捻,加压前后空揉5 lOmin。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将采下的鲜叶采用常规方式进行萎凋,得到萎凋叶A;将萎凋叶A用常规方式进行做青,得到做青叶B;再将做青叶B进行炒青,得到炒青叶C;然后将炒青叶C摊凉后用绿茶揉捻机进行揉捻,得到卷转成条索状的茶坯D;茶坯D筛去碎末茶后,投入双锅曲毫机中进行做形作,做形完毕后得到茶坯E;最后将茶坯E摊晾好后筛去碎末,在烘干机内烘至足干,即得到成品。本专利技术对传统的青茶加工进行了改进,在加工青茶中,做形不再包揉,而是采用绿茶揉捻机揉捻后用炒干机做形,这样时间就可以控制在3小时左右,极大的减少了加工时间,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了加工成本,提高了正茶率。文档编号A23F3/06GK101810228SQ20101018125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4日专利技术者刘晓霞 申请人:贵州省茶叶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青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采下的鲜叶采用常规方式进行萎凋,得到含水率为70%左右的萎凋叶A;将萎凋叶A用常规方式进行做青,得到做青叶B;再将做青叶B进行炒青,得到含水量为50%左右的炒青叶C;将炒青叶C摊凉1.5~2.5h后用绿茶揉捻机进行揉捻,得到卷转成条索状的茶坯D,茶坯D的叶细胞破碎率为45~60%,筛去碎末茶后,投入45~55℃的双锅曲毫机中进行做形作业1.5~2h,做形完毕后得到卷转成条并呈扁圆形的茶坯E,含水量为16~20%;茶坯E摊晾好后筛去碎末,在65~75℃的干燥机械内烘至足干,即得到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霞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