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橡胶与三元乙丙胶并用导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2279 阅读:3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硅橡胶与三元乙丙胶并用导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硅橡胶与三元乙丙胶并用导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保证硅橡胶与三元乙丙胶并用胶物理力学特性的同时,显著提高其自身的导热性能。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本复合材料由三元乙丙生胶、硅橡胶、硅烷偶联剂、过氧化物交联剂、改性剂、导热填料、疏水性白碳黑制成。主要适用于导热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热复合材料,特别是一种,主要适用于导热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硅橡胶(MVQ)与三元乙丙胶(EPDM)并用胶是目前最常见的有机橡胶共混体系, EPDM以具有耐臭氧,耐浸蚀性著称,被誉为“无裂纹橡胶”,其他性能如耐热,耐化学物质,耐 紫外线,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航天工业,硅橡胶导热材料。由于添加了大量的导热填料,其 物性较差。另外三元乙丙胶(EPDM)硫化速度与硅橡胶(MVQ)不同步,两者共混也存在不 相容性。由此将三元乙丙胶进行改性技术和采用高温共混交联工艺,这样不仅解决了 MVQ/ EPDM共混并用的相容性,而且有利发挥MVQ/EPDM两种橡胶耐高温,耐臭氧优异性能,更可 提高MVQ的力学性能,使其更能适应电子产品的散热需求。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硅橡胶(MVQ) 与三元乙丙胶(EPDM)并用胶在保证其拉伸强度、耐臭氧、耐高温等物理力学特性方面的同 时,其导热性能提高并不显著,相应的,若要保证导热性能良好,则拉伸强度、耐臭氧、耐高 温等物理力学特性达不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硅橡胶与三元乙丙 胶并用导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保证硅橡胶与三元乙丙胶并用胶物理力学特性的同 时,显著提高其自身的导热性能。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硅橡胶与三元乙丙胶并用导热复合材料,其特征在 于它由以下相应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三元乙丙生胶50 75份,硅橡胶5O 75份,硅烷偶联剂1 2份,过氧化物交联剂 0. 5 1份,改性剂2 4份,导热填料200 350份, 疏水性白碳黑 20 40份。优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三元乙丙生胶50份,硅橡胶75份,硅烷偶联剂2份,过氧化物交联剂 0. 5 0. 75份,改性剂2份,导热填料350份,疏水性白碳黑20份。所述硅橡胶为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其乙烯基摩尔含量为0. 05 0. 15%。所述硅烷偶联剂为Y -甲基丙烯酰脱氧基丙基三甲基硅烷。所述过氧化物交联剂为2. 5 二甲基-2. 5叔丁基过氧己烷。所述导热填料为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锌和金属铝粉中的两种或三种混合而成。所述改性剂为六亚甲基四胺。一种硅橡胶与三元乙丙胶并用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 骤8. 1、按各组分量称取原料;将导热填料和硅烷偶联剂装入高速混合机搅拌混勻, 对导热填料进行表面改性; 8. 2、将三元乙丙生胶用开炼机于130 150°C下包辊后,薄通素炼2 3分钟,然 后加入改性剂、白碳黑和50%质量的导热填料,继续混炼形成三元乙丙胶母胶;8. 3、将硅橡胶在开炼机上包辊后,加入剩下的一半导热填料一起混炼薄通8次, 形成硅橡胶母胶,再加入步骤8. 2所得三元乙丙胶母胶,并于40 60°C辊温下一起混炼,薄 通8次以上,最后加入2. 5- 二甲基-2. 5-叔丁基过氧己烷混炼;8. 4、将混炼后的胶体放置8小时,按不同规格称量后放入模具内,用平板硫化机 在压力8 lOmpa,温度170 180°C下硫化8 10分钟,得到成型的硅橡胶与三元乙丙胶 并用导热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对组份及生产工艺进行改进, 得到物理力学特性及导热性能良好的导热复合材料,其主要力学性能及导热性能如下邵 氏A硬度为80-90,拉伸强度3. 2-4MPa,伸长率110-150%,导热系数1. 5-1. 8W/mK,在保证 力学特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材料本身的导热性能。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硅橡胶与三元乙丙胶并用导热复合材料原料组份如下,均为重量份三元乙丙生胶50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混炼胶,乙烯基含量0. 05 0. 15% 75份A-174- y-(甲基丙烯酰脱氧基)丙基三甲基硅烷2份2. 5 二甲基-2. 5叔丁基过氧己烷(双2. 5)1份六亚甲基四胺2份氧化铝(6000目)180份氧化镁(325目)120份金属铝粉(5 μ m)50份疏水性沉淀白碳黑20份其制备方法如下a、按上述各组分量称取原料;将导热填料(氧化铝6000目、氧 化镁325目、金属铝粉5μπι的混合物)和甲基丙烯酰脱氧基)丙基三甲基硅烷装入 高速混合机搅拌混勻,对导热填料进行表面改性;b、将三元乙丙生胶用开炼机于130°C下包辊后,薄通素炼2分钟,然后加入六亚甲 基四胺、疏水性沉淀白碳黑和50%质量的步骤a所得导热填料,继续混炼形成三元乙丙胶母胶; C、将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混炼胶在开炼机上包辊后,加入剩下的一半导热填料一起 混炼薄通8次,形成硅橡胶母胶,再加入步骤b所得三元乙丙胶母胶,并于40°C辊温下一起 混炼,薄通8次,最后加入2. 5 二甲基-2. 5 (叔丁基过氧)己烷混炼;d、将混炼后的胶体放置8小时,按不同规格称量后放入模具内,用平板硫化机在 压力8MPa,温度170°C下硫化8分钟,得到成型的硅橡胶与三元乙丙胶并用导热复合材料。所得硅橡胶与三元乙丙胶并用导热复合材料的邵氏A硬度为85,拉伸强度 3. 8MPa,伸长率110%,导热系数1. 5W/mK。实施例2 硅橡胶与三元乙丙胶并用导热复合材料原料组份如下,均为重量份三元乙丙生胶65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混炼胶,乙烯基含量0. 05 0. 15% 60份A-174- y-(甲基丙烯酰脱氧基)丙基三甲基硅烷2份2. 5 二甲基-2. 5 (叔丁基过氧)己烷1份六亚甲基四胺2. 4份氧化铝(6000目)200份氧化镁(325目)80份金属铝粉(5 μ m)50份疏水性沉淀白碳黑20份其制备方法如下a、按上述各组分量称取原料;将导热填料(氧化铝6000目、氧 化镁325目、金属铝粉5μπι的混合物)和甲基丙烯酰脱氧基)丙基三甲基硅烷装入 高速混合机搅拌混勻,对导热填料进行表面改性;b、将三元乙丙生胶用开炼机于140°C下包辊后,薄通素炼2. 5分钟,然后加入六亚 甲基四胺、疏水性沉淀白碳黑和50%质量的步骤a所得导热填料,继续混炼形成三元乙丙 胶母胶;C、将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混炼胶在开炼机上包辊后,加入剩下的一半导热填料一起 混炼薄通8次,形成硅橡胶母胶,再加入步骤b所得三元乙丙胶母胶,并于50°C辊温下一起 混炼,薄通10次,最后加入2. 5 二甲基-2. 5 (叔丁基过氧)己烷混炼;d、将混炼后的胶体放置8小时,按不同规格称量后放入模具内,用平板硫化机在 压力9MPa,温度175°C下硫化5分钟,得到成型的硅橡胶与三元乙丙胶并用导热复合材料。所得硅橡胶与三元乙丙胶并用导热复合材料的邵氏A硬度为86,拉伸强度 3. 9MPa,伸长率120%,导热系数1. 5W/mK。实施例3 硅橡胶与三元乙丙胶并用导热复合材料原料组份如下,均为重量份三元乙丙生胶75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混炼胶,乙烯基含量0. 05 0. 15% 50份A-174- y-(甲基丙烯酰脱氧基)丙基三甲基硅烷2份2. 5 二甲基-2. 5 (叔丁基过氧)己烷1份六亚甲基四胺3份氧化铝(6000目)200份氧化镁(325目)80份金属铝粉(5 μ m)50份疏水性沉淀白碳黑20份其制备方法如下a、按上述各组分量称取原料;将导热填料(氧化铝6000目、氧 化镁325目、金属铝粉5μπι的混合物)和甲基丙烯酰脱氧基)丙基三甲基硅烷装入 高速混合机搅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硅橡胶与三元乙丙胶并用导热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相应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三元乙丙生胶 50~75份,  硅橡胶 50~75份,  硅烷偶联剂 1~2份,  过氧化物交联剂 0.5~1份,  改性剂 2~4份,  导热填料 200~350份,  疏水性白碳黑 20~4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立新田海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