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转子中置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0731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4:43
本申请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外转子中置电机,包括机壳,机壳的内部设置有齿轮腔和电机腔,齿轮腔中转动连接有总输出齿轮轴,电机腔中设置有定子部,定子部包括定子芯和定子轴,定子轴的一端与电机腔的底部中心位置紧配合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齿轮腔顶部松配合固定连接,电机腔中位于定子部的外侧设置有转子部,转子部与定子轴转动连接,转子部的内壁阵列固定连接有若干磁钢,转子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子滚齿,转子滚齿与总输出齿轮轴啮合连接。本申请通过转子滚齿与总输出齿轮轴的一级减速,减少了减速级数,节省了减速空间和电机成本,提高了中置电机的性能,增强了适配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机,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外转子中置电机


技术介绍

1、常见的中置电机结构如图1所示,电机出轴通过滚齿啮合第一级齿轮,第一级齿轮啮合第二级齿轮,第二级齿轮固定到中置电机的总出轴上(包括力矩传感器)。如果中置电机力矩不足,则可能还需要第三级齿轮增大力矩输出。

2、该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1)齿轮级数越多,传动效率越低;(2)齿轮级数越多,齿轮系出问题的概率越大,可靠性越低,寿命越短;(3)齿轮级数越多,产品成本越高;(4)中间齿轮系都需要装配固定空间,变相加大了中置电机的体积,不利于其小型化;(5)齿轮系占的空间越大,电机的空间越小,电机输出的性能受到的影响越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外转子中置电机。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外转子中置电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外转子中置电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内部设置有齿轮腔和电机腔,所述齿轮腔中转动连接有总输出齿轮轴,所述电机腔中设置有定子部,所述定子部包括定子芯和定子轴,所述定子轴的一端与所述电机腔的底部中心位置紧配合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齿轮腔顶部松配合固定连接,所述电机腔中位于定子部的外侧设置有转子部,所述转子部与所述定子轴转动连接,所述转子部的内壁阵列固定连接有若干磁钢,所述转子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子滚齿,所述转子滚齿与所述总输出齿轮轴啮合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转子滚齿的中轴处贯穿设置有轴承室,所述轴承室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轴承室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内壁均与所述定子轴的外壁贴合。

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转子部的转动流畅性。

6、进一步的,所述齿轮腔在位于与所述定子轴的连接处设置有含油轴承,含油轴承的外壁与所述齿轮腔紧配合固定连接,含油轴承的内壁与所述定子轴松配合固定连接。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含油轴承起到支撑作用,保证转子部的转子滚齿啮合传动时,可以完全抗住径向啮合的反作用力,使得转子部在转动时既有强度保证,又避免了装配公差产生干涉造成转动不畅。

8、进一步的,所述定子轴与齿轮腔相连的一端面与齿轮腔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第一间隙的隙距为1~1.8mm。

9、进一步的,所述定子轴与电机腔相连的一端面与电机腔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第二间隙的隙距为1.5~2.2mm。

10、进一步的,所述转子部的外壁与电机腔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三间隙,第三间隙的隙距为1.5~2.3mm。

11、进一步的,所述定子芯的顶面与所述转子部内壁之间设置有第四间隙,第四间隙的隙距为2.2~3mm。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综合考虑各部件的干涉和公差的影响,保证了电机的生产装配质量和运行性能。

1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有益技术效果:

14、(1)本申请通过转子滚齿与总输出齿轮轴的一级减速,减少了减速级数,节省了减速空间和电机成本,提高了中置电机的性能,增强了适配性;

15、(2)本申请通过含油轴承对定子部起到支撑作用,保证转子部的转子滚齿啮合传动时,可以完全抗住径向啮合的反作用力,使得转子部在转动时既有强度保证,又避免了装配公差产生干涉造成转动不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转子中置电机,包括机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内部设置有齿轮腔(11)和电机腔(12),所述齿轮腔(11)中转动连接有总输出齿轮轴(2),所述电机腔(12)中设置有定子部(3),所述定子部(3)包括定子芯(31)和定子轴(32),所述定子轴(32)的一端与所述电机腔(12)的底部中心位置紧配合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齿轮腔(11)顶部松配合固定连接,所述电机腔(12)中位于定子部(3)的外侧设置有转子部(4),所述转子部(4)与所述定子轴(32)转动连接,所述转子部(4)的内壁阵列固定连接有若干磁钢(41),所述转子部(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子滚齿(42),所述转子滚齿(42)与所述总输出齿轮轴(2)啮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转子中置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滚齿(42)的中轴处贯穿设置有轴承室(43),所述轴承室(4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431),所述轴承室(4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432),第一轴承(431)和第二轴承(432)的内壁均与所述定子轴(32)的外壁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转子中置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腔(11)在位于与所述定子轴(32)的连接处设置有含油轴承(111),含油轴承(111)的外壁与所述齿轮腔(11)紧配合固定连接,含油轴承(111)的内壁与所述定子轴(32)松配合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转子中置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轴(32)与齿轮腔(11)相连的一端面与齿轮腔(11)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51),第一间隙(51)的隙距为1~1.8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外转子中置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轴(32)与电机腔(12)相连的一端面与电机腔(12)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52),第二间隙(52)的隙距为1.5~2.2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外转子中置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部(4)的外壁与电机腔(12)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三间隙(53),第三间隙(53)的隙距为1.5~2.3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外转子中置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芯(31)的顶面与所述转子部(4)内壁之间设置有第四间隙(54),第四间隙(54)的隙距为2.2~3m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转子中置电机,包括机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内部设置有齿轮腔(11)和电机腔(12),所述齿轮腔(11)中转动连接有总输出齿轮轴(2),所述电机腔(12)中设置有定子部(3),所述定子部(3)包括定子芯(31)和定子轴(32),所述定子轴(32)的一端与所述电机腔(12)的底部中心位置紧配合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齿轮腔(11)顶部松配合固定连接,所述电机腔(12)中位于定子部(3)的外侧设置有转子部(4),所述转子部(4)与所述定子轴(32)转动连接,所述转子部(4)的内壁阵列固定连接有若干磁钢(41),所述转子部(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子滚齿(42),所述转子滚齿(42)与所述总输出齿轮轴(2)啮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转子中置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滚齿(42)的中轴处贯穿设置有轴承室(43),所述轴承室(4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431),所述轴承室(4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432),第一轴承(431)和第二轴承(432)的内壁均与所述定子轴(32)的外壁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茜
申请(专利权)人:象素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