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车辆中的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模式较为单一,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且在车辆使用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调节车辆的电池包的温度,造成电池包的续航能力下降,同时会影响电池包的使用寿命。另外,现有的热管理系统工作时能耗较大,且不能充分利用车辆的热源,造成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热管理系统,可以增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模式的多样性,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同时可以提高电池包的续航能力和使用寿命。
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上述热管理系统的车辆。
3、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至少一个可放热流路,每个所述可放热流路包括放热部,所述放热部的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连接;至少一个可吸热流路,每个所述可吸热流路包括节流装置和吸热部,所述节流装置的入口与所述放热部的出口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吸热流路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热管理流路包括电池直冷支路和第一电池吸热支路,所述电池直冷支路的入口和所述第一电池吸热支路的入口均与所述电池直冷板的出口连接,所述电池直冷支路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电池吸热支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入口连接,所述电池直冷板的出口和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之间通过所述电池直冷支路选择性地连通或截止,所述电池直冷板的出口和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入口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电池吸热支路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吸热流路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热管理流路包括电池直冷支路和第一电池吸热支路,所述电池直冷支路的入口和所述第一电池吸热支路的入口均与所述电池直冷板的出口连接,所述电池直冷支路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电池吸热支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入口连接,所述电池直冷板的出口和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之间通过所述电池直冷支路选择性地连通或截止,所述电池直冷板的出口和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入口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电池吸热支路选择性地连通或截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吸热流路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热管理流路包括电池直冷支路和第二电池吸热支路,所述电池直冷支路入口和所述第二电池吸热支路的入口均与所述电池直冷板的出口连接,所述电池直冷支路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二电池吸热支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入口连接,所述电池直冷板的出口和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之间通过所述电池直冷支路选择性地连通或截止,所述电池直冷板的出口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入口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电池吸热支路选择性地连通或截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吸热流路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热管理流路包括电池直冷支路和第三电池吸热支路,所述电池直冷支路入口和所述第三电池吸热支路的入口均与所述电池直冷板的出口连接,所述电池直冷支路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三电池吸热支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入口连接,所述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超,张俊岩,赵尚仲,唐一峰,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