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座椅,具体地,涉及一种座椅和包括该座椅的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用户对车辆的多功能需求愈加强烈。在传统车辆中,车辆座椅一般只能够进行小幅度的前后移动以及座椅靠背的角度调节,难以进行翻转、平放、反坐等操作,使得难以实现车厢内部、尤其具有三排座椅车辆的车厢内部的座椅多姿态场景。
2、一些已知的座椅可以实现座椅的反坐姿态调节,在这些座椅中,一般采用的是将座椅整体围绕竖直轴线旋转的方式,坐垫和靠背的功能以及相对位置保持不变。由于车辆座椅靠背和坐垫的标准尺寸设计并没有考虑到车辆座椅的整体旋转,绕车辆z轴整体旋转座椅可能形成较大的旋转扫掠络面。因此,为了防止旋转座椅时形成运动干涉,在实现这种设计时不得不减小座椅的尺寸或增大车厢的体积。
3、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更节省车内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包括第一轴和第一座椅部分,所述第一座椅部分一端套装在所述第一轴上并能够绕其旋转,以及包括第二轴和第二座椅部分,所述第二座椅部分一端套装在所述第二轴上并能够绕其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还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座椅部分和所述第二座椅部分之外的第三轴,所述第一轴、第二轴和第三轴彼此平行且相对位置固定地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轴、第二轴和第三轴的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被配置成能够同步围绕所述第三轴旋转,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座椅部分和所述第二座椅部分一起围绕所述第三轴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椅部分和所述第二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包括第一轴和第一座椅部分,所述第一座椅部分一端套装在所述第一轴上并能够绕其旋转,以及包括第二轴和第二座椅部分,所述第二座椅部分一端套装在所述第二轴上并能够绕其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还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座椅部分和所述第二座椅部分之外的第三轴,所述第一轴、第二轴和第三轴彼此平行且相对位置固定地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轴、第二轴和第三轴的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被配置成能够同步围绕所述第三轴旋转,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座椅部分和所述第二座椅部分一起围绕所述第三轴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椅部分和所述第二座椅部分长度相同地构造,所述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轴与所述第三轴以及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三轴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座椅部分和所述第二座椅部分其中之一能够作为坐垫,另一个能够作为靠背,并且作为坐垫的座椅部分以部分长度处于作为靠背的座椅部分下方,使得所述座椅处于乘坐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椅部分和所述第二座椅部分相同地构造,所述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的距离s≥2(d1+r),其中,r为第一座椅部分安装有第一轴的端部的包络面的最小包络半径,d1为第一轴距离所述包络面的几何中心的距离,在所述座椅处于乘坐位置时,作为坐垫的座椅部分以其1/5至1/4的长度处于作为靠背的座椅部分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轴通过支承座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座椅的底座上,所述座椅还包括调角盘,所述第一轴、第二轴和第三轴分别通过其端部连接到所述调角盘上,所述调角盘设置在所述第一座椅部分与所述第二座椅部分的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角盘上设置有弧形的调角孔,在支承座上设置有止挡销,所述止挡销插入到所述调角孔中,所述弧形与所述第三轴同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角盘的部分周缘构造成与所述第三轴同心的弧形周缘,在其上设置有齿,在所述支承座上可转动地设置有与所述齿啮合的驱动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承座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驱动齿轮同轴布置的驱动把手或在所述支承座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到所述驱动齿轮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的调角孔和所述弧形周缘的圆心角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健,曾瑜,潘志宏,施君鸿,瞿力铮,余蔚,金磊,沈建东,宋正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