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0100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执行双面记录的记录装置中考虑到被记录介质的一面的记录终止到另一面的记录开始为止的时间的损耗的记录装置。记录装置(1)特征在于具有第一模式,在该第一模式中,由记录部(5)对被记录介质(P)的第一面进行记录后,设置在记录部(5)中的第二传送单元(30)以传送速度V1向记录时的传送方向上游侧逆向传送所述被记录介质并使其进入第二传送路径(51),根据该被记录介质的长度,在该被记录介质的移动方向后端通过第二传送单元(30)后,将以传送速度V1进行驱动的第三传送单元(48~50)的传送速度变化成比V1高速的传送速度V2,并且第三传送单元(48~50)使所述被记录介质从进入第二传送路径(51)时的一侧(A)的相反侧即退出侧(B)退出到第一传送路径(24)并将其传送给记录部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向传送方向传送被记录介质的传送单元、反转由该传送单元 传送的被记录介质的正反面的传送路径的记录装置。在本申请中,记录装置包括喷墨打印机、线点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行式打印机、 复印机、传真机等种类。
技术介绍
以往,如专利文献1所示,记录装置具备作为传送单元的辊和作为传送路径的反 转路径。其中,所述辊设置成能够向传送方向传送作为被记录介质的一例的纸张。而且,所 述辊设置成能够利用设置在该记录装置中的电动机的动力而进行驱动。另外,所述反转路径侧视时形成为环状,并且设置成能够引导由所述辊传送的纸 张且能够反转纸张的正反面。因此,所述记录装置能够在所述反转路径中反转完成了正面 的记录的纸张。而且,通过使所述辊将反转后的纸张返回,从而能够对纸张的反面进行记 录。即,所谓的双面记录。而且,能够在记录第一张纸张的正面之后,反转正反面来记录反 面,之后,记录第二张纸张的正面之后,反转正反面来记录反面。但是,所述记录装置的所述辊是利用作为另一个辊的动力源的电动机的动力而进 行驱动的构成。因此,很难使所述辊独立于所述另一个辊来对其进行控制。即,很难独立地 改变所述辊的驱动速度。而且,为了尽可能使装置自身小型化,所述反转路径的长度设置成 符合能够记录的纸张的最大尺寸的长度。这里,纸张比最大尺寸的长度短时,在所述反转路径中,为了反转纸张的正反面而 传送纸张的距离与最大尺寸的纸张情况相同。因此,结束对纸张的正面的记录到执行对纸张的反面的记录为止的时间会延长与 纸张的长度短的那一部分相应的时间。即,纸张的长度越短,不必要的移动距离更长,因此 时间的损耗更大。而且,即使在纸张的长度比较短的情况下,结果也存在每张纸张的记录开 始到排出为止的所用时间即所谓吞吐量不会增加的隐患。专利文献1特开2006-29860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执行双面记录的记录装置 中考虑到被记录介质的一面的记录终止到另一面的记录开始为止的时间的损耗的记录装置。为了达成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式的记录装置特征在于,具备第一传送单 元,其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被记录介质;第二传送单元,其设置在比该第一传送单元更靠 记录时的传送方向下游的记录部侧,并向记录时的传送方向上游侧和下游侧传送被记录介 质;第一传送路径,其在所述第一传送单元与所述第二传送单元之间引导被记录介质;第 二传送路径,其反转被记录介质的正反面反转;和第三传送单元,其设置在该第二传送路径上,通过第一电动机驱动该第三传送单元,且该第三传送单元传送被记录介质;该记录装置 具有第一模式,在该第一模式中,由所述记录部记录被记录介质的第一面之后,所述第二传 送单元以传送速度Vl向记录时的传送方向上游侧逆向传送所述被记录介质来使其进入所 述第二传送路径,根据该被记录介质的长度,该被记录介质的移动方向后端通过所述第二 传送单元之后,将以传送速度Vl被驱动的所述第三传送单元的传送速度变化成比传送速 度Vl高速的传送速度V2,所述第三传送单元从已进入所述第二传送路径的一侧的相反侧 即退出侧向所述记录部侧传送所述被记录介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式,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第一面被所述记录部记录之后,向记 录时的传送方向上游侧逆向传送该被记录介质并使其进入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中。此时,根 据该被记录介质的长度,能够将以传送速度Vi被驱动的所述第一辊的传送速度变化成比 传送速度Vl高速的传送速度V2。因此,与传送速度没有变速成所述速度V2的情况相比,能 够缩短从所述第一面的记录结束到将所述第一面作为正面时对作为背面的第二面的记录 开始为止的时间。例如,根据被记录介质的长度,能够分为被记录介质的长度比所述第二传送路径 的长度短的情况、和被记录介质的长度比所述第二传送路径的长度长的情况。在所述短的 情况下,通过设定为传送速度V2,能够缩短所述时间。特别是,所述被记录介质的长度越短 越有效。另一方面,在所述长的情况下,不存在将传送速度加速到V2所相应的距离,因此直 接在传送速度Vl下反转正反面来再次传送给所述记录部。另外,使所述第一电动机的驱动速度高速化并构成为能够从传送速度Vl变化成 传送速度V2。因此,例如与将所述第二传送路径分成多个来使路径长度不相同并根据被记 录介质的长度分配给分支后的路径的构成相比,本方式的构成能够以低成本获得上述作用 效果。即,能够减小时间的损耗,并且能够提高吞吐量。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1方式中,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中的所述第二 传送路径的所述退出侧与所述第二传送单元之间设有由第二电动机驱动且互相可分离的 辊对,并具有被记录介质的长度比所述第三传送单元的传送方向下游侧与所述第二传送 单元之间的路径长度L短时执行的第一模式;和被记录介质的长度比所述路径长度L长时 执行的第二模式,所述第三传送单元从所述第二传送路径的所述退出侧退出到所述第一传 送路径并向所述记录部侧传送所述被记录介质时,所述第一模式使所述辊对呈互相靠近的 状态,所述辊对向所述记录部侧的所述第二传送单元传送从所述第二传送路径的所述退出 侧退出的被记录介质,所述第二模式使所述辊对呈互相远离的状态,所述第三传送单元向 所述记录部侧的所述第二传送单元传送从所述第二传送路径的所述退出侧退出的被记录 介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式,除了与第1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外,被记录介质的长度比 所述路径长度L短时,还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模式由所述辊对准确地将该被记录介质传送到 所述第二传送单元。即,不会产生被记录介质停滞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中的所谓卡纸现象 (jam)。另一方面,被记录介质长度比所述路径长度长时,通过所述第二模式使所述辊对 呈互相远离的状态。因此,与所述辊对互相未远离的状态相比,能够使以传送速度V2传送 该被记录介质的区间变长。其结果,能够缩短从所述第一面的记录结束到所述第二面的记录开始为止的时间。即,能够缩短每一张的供给开始到双面记录结束所需的时间,即所谓吞吐量。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式特征在于,第1或第2方式中,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中的所述第 二传送路径的所述退出侧与所述第二传送单元之间设有由第二电动机驱动且互相可分离 的辊对,并且除了所述第一模式外,还具有第三模式,所述第三传送单元从所述第二传送路 径的所述退出侧退出到所述第一传送路径并向所述记录部侧传送所述被记录介质时,所述 第一模式在使所述辊对互相靠近的状态下以传送速度Vl驱动所述辊对,并在所述被记录 介质的移动方向前端到达所述辊对之前,将所述第三传送单元的传送速度从V2变成VI,所 述第三模式在使所述辊对互相远离的状态下以传送速度Vl驱动所述辊对,并且一直到被 记录介质的移动方向后端通过所述第三传送单元为止,以传送速度V2驱动该第三传送单 元,并在被记录介质的移动方向前端通过所述辊对之后,使所述辊对靠近。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式,除了与第1或第2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外,在第一模式 中,还能够通过在传送速度Vl同步的所述辊对和所述第三传送单元向所述记录部侧传送 被记录介质。其结果,所述辊对不会对被记录介质造成损害。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三模式中,使以传送速度V2移动的被记录介质的移动方向前 端通过所述辊对之后,靠近所述辊对并以传送速度V2向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传送单元,其向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被记录介质;第二传送单元,其设置在比该第一传送单元更靠记录时的传送方向下游的记录部侧,并向记录时的传送方向上游侧和下游侧传送被记录介质;第一传送路径,其在所述第一传送单元与所述第二传送单元之间引导被记录介质;第二传送路径,其反转被记录介质的正反面;和第三传送单元,其设置在该第二传送路径上,通过第一电动机驱动该第三传送单元,以传送被记录介质,该记录装置具有第一模式,在所述第一模式中:由所述记录部记录了被记录介质的第一面之后,所述第二传送单元以传送速度V1向记录时的传送方向上游侧逆向传送所述被记录介质,以使其进入所述第二传送路径,根据该被记录介质的长度,在该被记录介质的移动方向后端通过了所述第二传送单元之后,将正以传送速度V1驱动的所述第三传送单元的传送速度变化成比传送速度V1高的传送速度V2,所述第三传送单元从已进入所述第二传送路径的一侧的相反侧即退出侧向所述记录部侧传送所述被记录介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山隆司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