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周向耦合抗剪轮辐及轮胎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周向耦合抗剪轮辐及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8702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周向耦合抗剪轮辐及轮胎,所述周向耦合抗剪轮辐,包括呈V型结构的第一支腿结构和第二支腿结构,第一支腿结构和第二支腿结构的相对端的内外侧面分别采用鼻部结合体和鼻部帘布层过渡连接;在鼻部结合体和鼻部帘布层的外侧面分别向外延伸出第一耦合结构和第二耦合结构,第一耦合结构在平移过程中可与第二耦合结构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轮辐的鼻部结合体和鼻部帘布层外侧面向外延伸出了第一耦合结构和第二耦合结构,而第一耦合结构在平移过程中可与第二耦合结构重合,使得左右两个轮辐在变形时自身产生抵抗变形的效果,以减小轮辐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剪切变形,对非充气轮胎的承载性能,疲劳性能,能耗等方面都有优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的支撑结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周向耦合抗剪轮辐及轮胎


技术介绍

1、目前在国内外非充气轮胎的轮辐结构设计中,轮辐各自都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这导致轮辐在产生大变形的过程中,轮辐之前不存在耦合关系来抵抗大变形,使得非充气轮胎在行驶过程中剪切方向的变形过大,进而导致轮辐因为过大的变形丧失承载刚度。对轮胎的承载性能,疲劳性能,能耗等方面都产生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非充气轮胎的轮辐因为过大的变形丧失了纵向承载刚度,对轮胎的承载性能、疲劳性能、能耗等方面都产生负面影响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周向耦合抗剪轮辐及轮胎,该周向耦合抗剪轮辐通过在轮辐鼻部两侧向外延伸出了耦合结构,使得左右两个轮辐在变形时自身产生抵抗变形的效果,以减小轮辐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剪切变形,对非充气轮胎的承载性能,疲劳性能,能耗等方面都有优化效果。

2、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周向耦合抗剪轮辐,包括第一支腿结构和第二支腿结构,所述第一支腿结构和第二支腿结构呈v型结构,所述第一支腿结构和第二支腿结构的相对端的内外侧面分别采用鼻部结合体和鼻部帘布层过渡连接;在所述鼻部结合体和鼻部帘布层的外侧面分别向外延伸出第一耦合结构和第二耦合结构,所述第一耦合结构在平移过程中可与所述第二耦合结构重合。

3、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耦合结构包括第一玻纤增强结构以及包裹在所述第一玻纤增强结构外的第一橡胶层,所述第一橡胶层的前端端面为第一耦合面;所述第二耦合结构包括第二玻纤增强结构以及包裹在所述第二玻纤增强结构外的第二橡胶层,所述第二橡胶层的前端端面为第二耦合面,所述第一耦合面在平移过程中可与所述第二耦合面重合。

4、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耦合面可呈平面状、弧面状、锯齿状或者不规则形状,所述第二耦合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耦合面相匹配。

5、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耦合结构可呈方形状或者梯形状,所述第二耦合结构可呈方形状或者梯形状。

6、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玻纤增强结构和第二玻纤增强结构的厚度设置范围为0.8-2mm,位于所述第一玻纤增强结构外侧的所述第一橡胶层的厚度大于0.1mm,位于所述第二玻纤增强结构外侧的所述第二橡胶层的厚度大于0.1mm。

7、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一支腿结构的与所述第二支腿结构的相背端向外延伸出第一支脚结构,在所述第一支脚结构的位于所述第一支腿结构的外侧面端部设有第三耦合面,在所述第一支脚结构的位于所述第一支腿结构的内侧面设有第四耦合面,所述第三耦合面在平移过程中可与所述第四耦合面重合。

8、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耦合面可呈平面状、弧面状、锯齿状或者不规则形状,所述第四耦合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三耦合面相匹配。

9、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二支腿结构的与所述第一支腿结构的相背端向外延伸出第二支脚结构,在所述第二支脚结构的端面上设有挖空结构,所述挖空结构沿所述第二支脚结构的靠近所述第二支腿结构内侧的端部设置。

10、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腿结构内设第三玻纤增强结构,所述第二支腿结构内设第四玻纤增强结构,所述第一玻纤增强结构、第二玻纤增强结构、第三玻纤增强结构以及第四玻纤增强结构均采用连续的玻璃纤维和环氧乙烯基树脂复合制备而成。

11、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非充气轮胎,包括外胎面带、与所述外胎带面相匹配的轮辋结构以及多个上述所述的周向耦合抗剪轮辐,多个所述周向耦合抗剪轮辐沿所述轮辋结构一周分布在所述外胎带面和轮辋结构之间;所述第一支脚结构与所述轮辋结构连接,所述第二支脚结构与所述外胎带面连接,连接后的相邻两周向耦合抗剪轮辐的所述第一耦合结构和第二耦合结构的端面重合,连接后的所述第一支脚结构上的第三耦合面和第四耦合面沿所述轮辋结构端面首尾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周向耦合抗剪轮辐,通过在周向耦合抗剪轮辐的鼻部结合体和鼻部帘布层外侧面向外延伸出了第一耦合结构和第二耦合结构,而第一耦合结构在平移过程中可与第二耦合结构重合,使得左右两个轮辐在变形时自身产生抵抗变形的效果,以减小轮辐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剪切变形,对非充气轮胎的承载性能,疲劳性能,能耗等方面都有优化效果。

14、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周向耦合抗剪轮辐,通过将与轮辋结构连接的支脚结构的前后两端面分别设为第三耦合面和第四耦合面,该第三耦合面在平移过程中可与第四耦合面重合,从而实现前后耦合,进一步使得该支脚结构的前后侧应力耦合,实现将后一个周向耦合抗剪轮辐的支脚结构受压侧的压力压在前一个周向耦合抗剪轮辐的受拉翘曲侧,从而实现对周向耦合抗剪轮辐翘曲应力的抵消,进而大大提升了周向耦合抗剪轮辐的疲劳性能。

15、本专利技术的非充气轮胎,采用周向耦合抗剪轮辐,通过在轮辐鼻部两侧向外延伸出了耦合结构,使得左右两个轮辐在变形时自身产生抵抗切向变形的效果,减小轮辐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剪切变形,对轮胎的承载性能,疲劳性能,能耗等方面都有优化效果。

16、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周向耦合抗剪轮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腿结构(1)和第二支腿结构(2),所述第一支腿结构(1)和第二支腿结构(2)呈V型结构,所述第一支腿结构(1)和第二支腿结构(2)的相对端的内外侧面分别采用鼻部结合体(3)和鼻部帘布层(4)过渡连接;在所述鼻部结合体(3)和鼻部帘布层(4)的外侧面分别向外延伸出第一耦合结构(5)和第二耦合结构(6),所述第一耦合结构(5)在平移过程中可与所述第二耦合结构(6)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周向耦合抗剪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结构(5)包括第一玻纤增强结构(51)以及包裹在所述第一玻纤增强结构(51)外的第一橡胶层(52),所述第一橡胶层(52)的前端端面为第一耦合面(53);所述第二耦合结构(6)包括第二玻纤增强结构(61)以及包裹在所述第二玻纤增强结构(61)外的第二橡胶层(62),所述第二橡胶层(62)的前端端面为第二耦合面(63),所述第一耦合面(53)在平移过程中可与所述第二耦合面(63)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周向耦合抗剪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面(53)可呈平面状、弧面状、锯齿状或者不规则形状,所述第二耦合面(63)的形状与所述第一耦合面(53)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周向耦合抗剪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结构(5)可呈方形状或者梯形状,所述第二耦合结构(6)可呈方形状或者梯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周向耦合抗剪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纤增强结构(51)和第二玻纤增强结构(61)的厚度设置范围为0.8-2mm,位于所述第一玻纤增强结构(51)外侧的所述第一橡胶层(52)的厚度大于0.1mm,位于所述第二玻纤增强结构(61)外侧的所述第二橡胶层(62)的厚度大于0.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周向耦合抗剪轮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腿结构(1)的与所述第二支腿结构(2)的相背端向外延伸出第一支脚结构(7),在所述第一支脚结构(7)的位于所述第一支腿结构(1)的外侧面端部设有第三耦合面(71),在所述第一支脚结构(7)的位于所述第一支腿结构(1)的内侧面设有第四耦合面(72),所述第三耦合面(71)在平移过程中可与所述第四耦合面(72)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周向耦合抗剪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耦合面(71)可呈平面状、弧面状、锯齿状或者不规则形状,所述第四耦合面(72)的形状与所述第三耦合面(71)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周向耦合抗剪轮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支腿结构(2)的与所述第一支腿结构(1)的相背端向外延伸出第二支脚结构(8),在所述第二支脚结构(8)的端面上设有挖空结构(81),所述挖空结构(81)沿所述第二支脚结构(8)的靠近所述第二支腿结构(2)内侧的端部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周向耦合抗剪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腿结构(1)内设第三玻纤增强结构(11),所述第二支腿结构(2)内设第四玻纤增强结构(21),所述第一玻纤增强结构(51)、第二玻纤增强结构(61)、第三玻纤增强结构(11)以及第四玻纤增强结构(21)均采用连续的玻璃纤维和环氧乙烯基树脂复合制备而成。

10.一种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胎面带、与所述外胎带面相匹配的轮辋结构以及多个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周向耦合抗剪轮辐,多个所述周向耦合抗剪轮辐沿所述轮辋结构一周分布在所述外胎带面和轮辋结构之间;所述第一支脚结构(7)与所述轮辋结构连接,所述第二支脚结构(8)与所述外胎带面连接,连接后的相邻两周向耦合抗剪轮辐的所述第一耦合结构(5)和第二耦合结构(6)的端面重合,连接后的所述第一支脚结构(7)上的第三耦合面(71)和第四耦合面(72)沿所述轮辋结构端面首尾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周向耦合抗剪轮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腿结构(1)和第二支腿结构(2),所述第一支腿结构(1)和第二支腿结构(2)呈v型结构,所述第一支腿结构(1)和第二支腿结构(2)的相对端的内外侧面分别采用鼻部结合体(3)和鼻部帘布层(4)过渡连接;在所述鼻部结合体(3)和鼻部帘布层(4)的外侧面分别向外延伸出第一耦合结构(5)和第二耦合结构(6),所述第一耦合结构(5)在平移过程中可与所述第二耦合结构(6)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周向耦合抗剪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结构(5)包括第一玻纤增强结构(51)以及包裹在所述第一玻纤增强结构(51)外的第一橡胶层(52),所述第一橡胶层(52)的前端端面为第一耦合面(53);所述第二耦合结构(6)包括第二玻纤增强结构(61)以及包裹在所述第二玻纤增强结构(61)外的第二橡胶层(62),所述第二橡胶层(62)的前端端面为第二耦合面(63),所述第一耦合面(53)在平移过程中可与所述第二耦合面(63)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周向耦合抗剪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面(53)可呈平面状、弧面状、锯齿状或者不规则形状,所述第二耦合面(63)的形状与所述第一耦合面(53)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周向耦合抗剪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结构(5)可呈方形状或者梯形状,所述第二耦合结构(6)可呈方形状或者梯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周向耦合抗剪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纤增强结构(51)和第二玻纤增强结构(61)的厚度设置范围为0.8-2mm,位于所述第一玻纤增强结构(51)外侧的所述第一橡胶层(52)的厚度大于0.1mm,位于所述第二玻纤增强结构(61)外侧的所述第二橡胶层(62)的厚度大于0.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周向耦合抗剪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牛王星赵晓礼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