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有闭式环形控制油路结构的后盖及液压轴向柱塞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7790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1:17
本技术涉及内部有闭式环形控制油路结构的后盖及液压轴向柱塞泵,包括控制阀及闭式环形控制油路,闭式环形控制油路在后盖的内部,围绕轴心线形成闭式环形控制油路。闭式环形控制油路的横截面形状、大小和路径能依后盖内部结构需要设置,随环形一周任一位置处均能不同。控制阀可任意布置位置且能根据油液流态的需要布置于最佳位置。在柱塞泵工作中控制油液可在环形油路通道中任意流动,便于与控制阀连通。采用上述闭式环形控制油路结构的后盖能够在相同基本结构的情况下,能使控制油路简节有效,方便控制阀位置的布置,降低油液传动产生的热量及能量损耗,提供一种高变量响应的柱塞变量泵,同时达到简化结构、提高产品可靠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泵领域的液压轴向柱塞泵,特别是涉及内部有闭式环形控制油路结构的后盖及液压轴向柱塞泵


技术介绍

1、如图1所示,液压轴向柱塞变量泵主要由驱动轴1;壳体2;摆盘3;球碗4;回程盘5;柱塞滑靴副6;缸体7;配油盘8;后盖10等构建组成。

2、其中壳体2为后端开口的桶体,后盖10与壳体的后端开口密封固定。后盖10中心与壳体前部中心设有同轴轴孔,驱动轴1置于此同轴轴孔内。缸体7通过中心孔的花键与驱动轴同心固定,并设有多个均布于一定半径的圆周上的柱塞孔12,柱塞孔底部设有供油液被吸入和压出的腰形通孔13。配油盘8与缸体的下端面滑动配合,并固定于后盖的表面,配油盘对应于柱塞孔底部的腰形通孔的位置设有二个半圆弧形配油孔14、15,后盖的表面对应配油盘的二个半圆弧形配油孔的位置也对应设有二个半圆弧形配油孔16、17,并通过后盖内部的通道与出油孔18及进油孔19连通。柱塞滑靴副6的柱塞部分置于缸体柱塞孔内,滑靴部分被球碗4及回程盘5压贴在摆盘3的上表面上。摆盘的底面为左右二个圆弧面,可在壳体内轴孔两侧的二个圆弧面上围绕圆弧中心滑动。通过调节装置改变摆盘与驱动轴夹角的大小,以控制柱塞变量泵输出的流量。

3、当原动机通过驱动轴带动缸体旋转时,柱塞滑靴副也在随缸体绕轴线转动,同时由于摆盘平面与轴线有一定的角度,迫使柱塞滑靴副在缸体内做往复直线运动,周期性改变着缸体柱塞孔容积的大小,容积变大吸油,容积变小压油。缸体柱塞孔容腔内的工作油液分别通过配油盘及后盖的二个半圆弧形配油孔、后盖内部油道、后盖进出油孔,被吸入和压出。

4、变量柱塞泵在变量时,需要控制阀控制油液,控制阀安装在后盖上,控制着变量机构得到或失去控制力,后盖内部流动的控制油液,只能经单向油腔流到控制阀,受工艺、空间结构的限制,后盖内部单向油腔及控制阀的位置布置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5、由于后盖均是只能供油液单向流动的油腔,为了避免其他油路还需要多次曲折变换方向,因而产生许多多余的消耗。

6、目前液压轴向柱塞变量泵在实际工作时因结构、控制阀位置设置等原因,沟通压油油路与调节装置需要加工多个交叉工艺孔,在变量响应、控制阀位置设置、可靠性方面存在不足。主要是工艺孔处理相对复杂、盲孔清理不方便,如出现清洁度不达标则污染液压系统介质,影响产品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7、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液压轴向柱塞泵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液压轴向柱塞泵存在的控制油路加工工艺复杂、控制阀位置设定受到局限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内部有闭式环形控制油路结构的后盖及液压轴向柱塞泵,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控制油路简洁有效、控制阀可任意布置,在实际工作中使其变量响应提高、产品可靠性得以提升,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2、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内部有闭式环形控制油路结构的后盖及液压轴向柱塞泵,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低能量损耗,简化结构,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3、本技术的构思是为了实现变量泵输出流量可依需求而任意调整,需要在后盖内部设置控制阀,将工作油路内的油液通过闭式环形控制油路引入调节装置成为控制油液,用于改变摆盘的角度。控制油路可依据后盖内部的结构而设计,其形状、大小、路径对变量泵的性能有着较重要的影响。

4、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5、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内部有闭式环形控制油路结构的后盖,设有控制阀,其后盖内部还设有闭式环形控制油路,所述的闭式环形控制油路是围绕轴心线形成的闭式环形控制油路。

6、进一步,所述的闭式环形控制油路的横截面形状、大小和路径能依后盖内部结构需要设置,随环形一周任一位置处均能不同。

7、进一步,所述的控制阀可因具有闭式环形控制油路而任意布置位置。

8、进一步,所述的控制阀的位置能根据油液流态的需要布置于最佳位置。

9、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10、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内部有闭式环形控制油路结构的后盖的液压轴向柱塞泵,包括:驱动轴、壳体、摆盘、球碗、回程盘、柱塞滑靴副、缸体、配油盘和后盖,其中壳体为后端开口的桶体,后盖与壳体的后端开口密封固定;后盖中心与壳体前部中心设有同轴轴孔,驱动轴置于此同轴轴孔内;缸体通过中心孔的花键与驱动轴同心固定,配油盘与缸体的下端面滑动配合,并固定于后盖的表面,柱塞滑靴副的柱塞部分置于缸体的柱塞孔内,滑靴部分被球碗及回程盘压贴在摆盘的上表面上,摆盘的底面为左右二个圆弧面,可在壳体内轴孔两侧的二个圆弧面上围绕圆弧中心滑动,缸体的柱塞孔底部设有供油液被吸入和压出的腰形通孔,配油盘对应于柱塞孔底部的腰形通孔的位置设有二个半圆弧形配油孔,后盖的表面对应配油盘的二个半圆弧形配油孔的位置也对应设有二个半圆弧形配油孔,并通过后盖内部的通道与出油孔及进油孔连通,通过调节装置改变摆盘与驱动轴夹角的大小,以控制柱塞变量泵输出的流量,后盖内设有控制阀,其后盖内部设有闭式环形控制油路,所述的闭式环形控制油路是围绕轴心线形成的闭式环形控制油路。

11、进一步,所述的控制阀可因具有闭式环形控制油路而任意布置位置。

12、进一步,所述的控制阀的位置能根据油液流态的需要布置于最佳位置。

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4、1、本技术的后盖设有闭式环形控制油路,控制油液可在环形油腔内循环流动。

15、2、本技术后盖结构设计时,可提供便于任意布置控制阀的设计位置。控制油路简节有效,方便控制阀位置设定,应用灵活。

16、3、本技术的闭式环形控制油路简节有效,降低了油液曲折流动产生的热量和能量耗损。

17、4、本技术具有变量响应高,维护方便、产品可靠性高。

18、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部有闭式环形控制油路结构的后盖,设有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后盖内部还设有闭式环形控制油路,所述的闭式环形控制油路是围绕轴心线形成的闭式环形控制油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有闭式环形控制油路结构的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闭式环形控制油路的横截面形状、大小和路径能依后盖内部结构需要设置,随环形一周任一位置处均能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有闭式环形控制油路结构的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阀可因具有闭式环形控制油路而任意布置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有闭式环形控制油路结构的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阀的位置能根据油液流态的需要布置于最佳位置。

5.内部有闭式环形控制油路结构的后盖的液压轴向柱塞泵,包括:驱动轴、壳体、摆盘、球碗、回程盘、柱塞滑靴副、缸体、配油盘和后盖,其中壳体为后端开口的桶体,后盖与壳体的后端开口密封固定;后盖中心与壳体前部中心设有同轴轴孔,驱动轴置于此同轴轴孔内;缸体通过中心孔的花键与驱动轴同心固定,配油盘与缸体的下端面滑动配合,并固定于后盖的表面,柱塞滑靴副的柱塞部分置于缸体的柱塞孔内,滑靴部分被球碗及回程盘压贴在摆盘的上表面上,摆盘的底面为左右二个圆弧面,可在壳体内轴孔两侧的二个圆弧面上围绕圆弧中心滑动,缸体的柱塞孔底部设有供油液被吸入和压出的腰形通孔,配油盘对应于柱塞孔底部的腰形通孔的位置设有二个半圆弧形配油孔,后盖的表面对应配油盘的二个半圆弧形配油孔的位置也对应设有二个半圆弧形配油孔,并通过后盖内部的通道与出油孔及进油孔连通,通过调节装置改变摆盘与驱动轴夹角的大小,以控制柱塞变量泵输出的流量,后盖内设有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后盖内部设有闭式环形控制油路,所述的闭式环形控制油路是围绕轴心线形成的闭式环形控制油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部有闭式环形控制油路结构的后盖的液压轴向柱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阀可因具有闭式环形控制油路而任意布置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部有闭式环形控制油路结构的后盖的液压轴向柱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阀的位置能根据油液流态的需要布置于最佳位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部有闭式环形控制油路结构的后盖,设有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后盖内部还设有闭式环形控制油路,所述的闭式环形控制油路是围绕轴心线形成的闭式环形控制油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有闭式环形控制油路结构的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闭式环形控制油路的横截面形状、大小和路径能依后盖内部结构需要设置,随环形一周任一位置处均能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有闭式环形控制油路结构的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阀可因具有闭式环形控制油路而任意布置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有闭式环形控制油路结构的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阀的位置能根据油液流态的需要布置于最佳位置。

5.内部有闭式环形控制油路结构的后盖的液压轴向柱塞泵,包括:驱动轴、壳体、摆盘、球碗、回程盘、柱塞滑靴副、缸体、配油盘和后盖,其中壳体为后端开口的桶体,后盖与壳体的后端开口密封固定;后盖中心与壳体前部中心设有同轴轴孔,驱动轴置于此同轴轴孔内;缸体通过中心孔的花键与驱动轴同心固定,配油盘与缸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宇李瀚赓李一茹高雪松杨广文李跃军韩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液压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