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应急内开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1、目前,有的车辆内会同时设有用于打开车门的电子式内开和机械式应急内开,其中电子式内开需通电使用,能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供车内人员操作,进而解锁车门;机械式应急内开用于在电子式内开断电的紧急情况下供车内人员操作,进而解锁车门。由此可知,有必要在车内设计结构可靠且操作便捷的机械式应急内开,以保证人员在使用车辆时的生命安全。
2、相关技术中,有的机械式应急内开采用的是“堵盖+拉手”的形式;在此类方案中,一堵盖安装在车门总成上,并覆盖着与车门锁相连的拉手;与之相对应地,使用该内开解锁车门的步骤包括:车内人员对堵盖施力,令堵盖旋转并发生脱落,进而露出拉手,然后车内人员再伸手握住拉手,对拉线施力,解锁车门。
3、由上可知,此类方案的缺点在于解锁车门的步骤过于繁琐;操作者需先令堵盖旋转,等待其完成脱落,然后搜寻并握持住拉手,再对拉手施力,最后才能解锁车门。在情况紧急(例如存在火情等需尽快离开乘员舱)时,这种繁琐的操作容易不必要地增加车内人员的心理压力,增加车内人员解锁车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急内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总成(1)、传力堵盖(2)和拉线(3);所述拉线(3)用于与车门锁相连,并能在外力拉动下解锁所述车门锁;所述车门总成(1)上设有包括主贯穿部(111)的安装区(11),所述主贯穿部(111)使所述车门总成(1)的内部和车内人员的乘坐区域连通;所述传力堵盖(2)包括相连的本体(21)、适配部(24)、卡接头(22)和受力部(23),所述本体(21)安装于所述主贯穿部(111)上且其上设有所述卡接头(22),所述适配部(24)位于所述车门总成(1)的内部,所述卡接头(22)伸至所述车门总成(1)的内部,且所述卡接头(22)与所述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急内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总成(1)、传力堵盖(2)和拉线(3);所述拉线(3)用于与车门锁相连,并能在外力拉动下解锁所述车门锁;所述车门总成(1)上设有包括主贯穿部(111)的安装区(11),所述主贯穿部(111)使所述车门总成(1)的内部和车内人员的乘坐区域连通;所述传力堵盖(2)包括相连的本体(21)、适配部(24)、卡接头(22)和受力部(23),所述本体(21)安装于所述主贯穿部(111)上且其上设有所述卡接头(22),所述适配部(24)位于所述车门总成(1)的内部,所述卡接头(22)伸至所述车门总成(1)的内部,且所述卡接头(22)与所述车门总成(1)可分离地卡接;所述拉线(3)上设有连接部(31),所述适配部(24)与所述连接部(31)勾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内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头(22)的一部分为第一卡头(221),一部分为第二卡头(222),所述第一卡头(221)和所述第二卡头(222)分别处在所述本体(21)的两端,所述第一卡头(221)和所述第二卡头(222)与所述本体(21)连为一体,并和所述安装区(11)的边沿处卡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急内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头(221)为自所述本体(21)朝所述本体(21)之外延伸形成的v型;所述第一卡头(221)的开口朝向车内人员的乘坐区域;在所述第一卡头(221)的开口部分,所述第一卡头(221)的一端与所述本体(21)连为一体,另一端与受力部(23)连为一体;所述受力部(23)与所述本体(21)间隔设置,能在外力作用下带动与其相连的所述第一卡头(221),改变所述第一卡头(221)开口部分的宽度,进而解除所述第一卡头(221)与所述车门总成(1)的卡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急内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区(11)还包括和所述主贯穿部(111)相连的操作凹坑(112),所述操作凹坑(112)的坑底部朝向车内人员的乘坐区域;所述主贯穿部(1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礼钰,
申请(专利权)人: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