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2008年的汶川地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永久的伤痛,人们在遭受地震、台风等严重 自然灾害面前显得很无助。虽然人们对各种灾难的警觉和反应能力有所提高,但在处理破 坏性灾难事件时还是准备不够充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因此,急需一种在房屋倒塌时可 以对被困人员安全防护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变形防护装置,以解决截至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在房 屋倒塌时可以对被困人员安全防护的装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防护装置包括底板、外 层缓冲保护上拱、内层保护拱拉开电机、限位板、丝杠滑块机构、连接绳、两个后底板外滑 道、两个前底板外滑道、两个后底板内滑道、两个前底板内滑道、两个换向轮机构、两根拉动 绳、两个行走电机、两个行走轮、三个导向轮、两根牵引绳、两个第一滑块和两个第二滑块; 底板由前底板、后底板和两个底板合页组成,内层保护拱由内层保护前拱、内层保护中拱和 内层保护后拱组成,外层缓冲保护上拱由第一上拱、第二上拱、两个第一连接架和两个第二 连接架组成,前底板和后底板并列设置且二者通过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形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包括底板、外层缓冲保护上拱、内层保护拱拉开电机(16)、限位板(18)、丝杠滑块机构(27)、连接绳(13)、两个后底板外滑道(4)、两个前底板外滑道(5)、两个后底板内滑道(10)、两个前底板内滑道(11)、两个换向轮机构(14)、两根拉动绳(15)、两个行走电机(19)、两个行走轮(20)、三个导向轮(21)、两根牵引绳(26)、两个第一滑块(9)和两个第二滑块(12);底板由前底板(1)、后底板(2)和两个底板合页(3)组成,(21)中的两个沿底板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且安装在后底板(2)下端面的前端,三个导向轮(21)中的剩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宝玉,杨征保,王正,李长林,王剑利,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